台灣早已失去先機
畢爾包遊客高峰期後
遊覽人潮直落是可以想見的
北京的經驗
奧運期間的鳥巢、水立方、水煮蛋、CCTV(未完成)
現在還多少遊客
建築只是一個表徵
真正能長期吸引觀光人潮的一定要有本質內涵
才能靠特殊建築加上一杓油
論藝術價值
高雄世運主場館絕對優於北京鳥巢(細緻優雅VS財大氣粗)
但至少北京城的歷史氛圍還是能抓取更多觀光客的眼光
高雄有多少要來看主場館???
同樣的
歌劇院的造價奇高
日後的營運成本會低嗎?
水煮蛋也不敢誇口它有多少經濟利益
或是靠演出的門票收入能賺回成本
政客的好大喜功
配合市民的錯誤夢想
沒有內涵的瑰麗建築
最後會是一座紀念塔
羅孚宮如果沒有了歷史的深度
及世界文明的藝術寶藏
光一個貝聿銘能成就一個巴黎的觀光產業嗎???
深思啊,同學們
masaei99 wrote:
用特異建築吸引世人眼...(恕刪)
台北市有101, 南投有日月潭, 嘉義縣有阿里山
可是台中市要跟別的縣市搶觀光客,就是要有個點.
固然一座建築物不一定會讓外國觀光客放棄香港或日本韓國而選擇來台灣. 但是在已經決定要來台灣旅行的觀光客行程表裡,可能就會因為歌劇院就擠下高雄,或擠下台南,而讓台中進入觀光客的行程表裡
例如我要去德國旅行, 而在天數有限的情況下,科隆大教堂跟新天鵝堡就變成了競爭對手. 要入境德國是確定的,但是兩個不同的城市卻變成了競爭對手.我如果只能去一個點,那麼另一個點就要放棄
在台灣的觀光資源裡,台中市現在的武器只有逢甲夜市. 當觀光客在台北以外要挑另一個城市旅遊,大都會就有可能成為影響觀光客旅行排程的影響因素
世界上一年產出的"特異、特殊"建築不知幾凡
不要躲在自己的一方城市孤芳自賞
這建築能引來萬千觀光人潮
等著發觀光財...
不是你建築物特不特殊的問題
是你整個城市、整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自然資源、人文深度、前衛時尚...
才能在全球的觀光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有人千里佻佻坐飛機來在歌劇院四週繞一圈?
然後勒?
在很久以前的年歲裡
世界上沒有太多有創見的建築
所以那些建築成了城市或國家的徵像
內化成文化的一部分
且要具有一定的區域規模才有足夠"被觀光的能量"
而這些國家在建築背後是有深度的"獨特內涵"
那才是吸引外國人不遠千里而來的主因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美國到處巡訪萊特建築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法國到處巡訪柯比意建築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西班牙國到處巡訪高第建築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日本到處巡訪安藤建築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英國到處巡訪新建築群
所以才會有人組團去中國到處巡訪老建築群
不一定是要新的前衛的
老祖先留下來的說不定更有觀光競爭力
喔
老的快拆光了...
台灣人就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只會拼命的要
政客的算盤從來只計劃工程大餅
再來就是政策洗腦
在跟媒體玩"砲打中央"
然後民意為後盾
中央給錢、花完了事
經營的能耐沒有
養蚊子的堅持過人
從古根漢割地賠款的勾當都埋著頭想硬幹了
還有歌劇院數十億的工程款也要吃下肚
為何不把龐大的工程金額打散
放到各個地方或鄉鎮去
請國內外建築大師、建築新銳蓋一些一樣有創見的小建築
由點變成面
才能把建築內化成我們都市紋理的眾多文化節點...
也才能把工程利益設計能力
發散在地方成為一種創意能量
日後臺灣建築也才有輸出的一天
啥
到處都已有一堆紋子館了......
唉
這都是我們的稅金吶
我不否認國際大師的功力
只是台灣不能老是扮演老粗員外只會花錢
而且有錢還是裝出來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