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規模就不一樣了是要比什麼?

同樣快車道最外側作為公車道,台北的視野相對遼闊,車流也疏通許多...
台中BRT候車亭整個擋住半邊視線,車流量又大,機車公車小客車鑽來鑽去。
雖然在BRT之前情況也不見得好多少,但上了BRT車道完完全全讓原本壅擠的車道變得水洩不通!
車流量高時,內切還能壓壓BRT車道當緩衝,要往外切就真的憑本事了,尤其是不只你一台要往外時,順便考驗抗壓力...
能不能開? 當然能開! 我開了十年的車,每天開,開的比多數通勤上班族的距離都長,當然能開!
為不危險? 當然危險! 擺明設計不良嘛! 今天來個新手上路或三寶上路,勇闖台灣大道出個車禍真的剛好而已!



碰撞頻率有沒有聽過? 在一定體積(道路可乘載車流量)之下,容器(道路)內分子數(車輛)越高,碰撞(車禍)頻率越高!
我不投票的,不再去討論經費、設計、後續處理等等問題...
但一項拚政績趕鴨子上架,沒有審慎規畫評估的政策我一定反對...


ray6075 wrote:
廢 BRT 前, 說廢了之後改優化公車, 台中就不會塞車的人一堆
不知道那些人現在到哪去了 ...
廢了BRT 台灣大道只有更塞而已...
選前的山手線哩???? 好久沒聽到了.

天 天 開 心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