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7/20 18:20 中港路二段「救護車」卡在優質化公車專用道!


Selma wrote:
謝謝跟我提市長有公開...(恕刪)


久沒去市民廣場了,昨天去走走才發現燈號調過了。

公益路假日跟下班時間超容易從英才塞到美村的,現在似乎是車輛燈號延長,行人燈號縮短。原本是多少忘記了,不過昨天的行人用紅燈變成直向橫向一起紅燈100秒,然後再一起綠燈32秒,要過馬路等超久的..
感謝林市長用心良苦。

優化公車並沒有塞成一條龍公車,事實上,公車道大部分時間是空的,反到是慢車到塞成兩線道,讓機車騎士能發揮所長,穿梭在車陣中,
更棒的是,公車上乘客一點也不多,大家都有位子,可以滑手機兼睡覺.
。林市長用心良苦,一切都是為了讓中央看見我們需要MRT!!!

感謝市長。

本周日晚間八點半,臺灣大道,從英才路口,塞到河南路口,(過文心路後就龜速了)(後面小弟轉走了,不陪大夥塞了)
開了20分鐘,沒有周年慶,沒看到車禍,沒出現交警,西向前後只出現了四臺公車.(東向沒注意)


說真的, 中港路變慢, 變擠, 是很正常的, 送二倍的公車上去擠
難不成中港路有蟲洞, 還是這些公車是夏亞的三倍速?
這個用屁股想也知道, 建議公車可以塗紅色, 大家可能比較有感

中港路一向車多, 理應減少車流為主要方向, 私家車政府無法管制
公車有介入的空間, 所以減少車流, 統一公車路線, 並無不好,
站外刷卡, 減少上下車時間也不錯.

我真的開始懷疑這位市長是建中畢業了
公車專用道在快慢車道中間本來就是錯的

應該在內線快車道上,看看台北市的新生南路就知道了

最省專用道的方式是逆向公車,但應該沒有人想搞

PSP wrote:
說真的, 中港路變慢, 變擠, 是很正常的, 送二倍的公車上去擠


公車變多了,台中人也在變多。除非城市發展從此倒退嚕,否則情況只會繼續惡化。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做BRT或MRT? 現在沒有塞車啊?

這就跟民眾的眼光有關係了,正如同一座發電廠不會今天說明天就蓋好一樣。

等大家發現出門上哪兒都會塞,三不五時都會限電的時候再來談就太晚了。

歷經十多年的多階段改革後,台中市公車已經有不可同日而語的便捷,我們需要比幹線公車(捷運公車)更快、更有吸引力的東西,才能將大眾運輸融入民眾的生活中。但遺憾的是在沒有中央的支援下,中港路連既成道路徵收費都是一筆讓人頭痛的數字。於是前交通局看上了一個新興的交通手段,BRT。一種跟軌道運輸相比造價低、工時短,效率又高於公車的運輸方式。只可惜多數人只會外行看熱鬧,讓一個不對的人上台,毀了這項尚需改進但足稱堪用的工具。
lordkon wrote:
公車專用道在快慢車道中間本來就是錯的...(恕刪)


1. 台北不是台中,台北花的錢是中央凱子爹的。

2. 中港路中央分隔島的既成道路徵收是一場惡夢。
lordkon wrote:
公車專用道在快慢車道...(恕刪)




這是紐約皇后區正在規劃的BRT
錯?
hch2006 wrote:
現在優化公車道是涵蓋以往BRT的路線, 站還增多沒減少, 你想乘坐的人是更多還更少??
還有說改後就不會坐了?? 那以前是怎麼坐的?? 誰知??


BRT中最重要的是 R-->快速
BRT沒有了R 就只是一般公車

有了R:才是BRT

台中BRT如MTA中所說的大部份都有
而優化公車卻砍掉了站外刷卡和燈號優先

所以台中BRT->優化公車 是一種退步

MTA SBS
BY IMPROVING SPEED AND RELIABILITY:

Frequent service: on high-ridership BRT corridors buses arrive every five to ten minutes or more frequently.
Station spacing: BRT stops are spaced about every half a mile, reducing travel time.
Off-board fare payment: riders pay their fares at stations before boarding, reducing stop time.
Traffic Signal Priority (TSP): BRT buses receive an extended green at traffic signals.
Bus lanes: BRT buses operate in their own bus lane or busway, bypassing congestion.
BY改進速度和可靠性:

頻繁的服務:在高客流量的BRT走廊公共汽車到達每五到十分鐘或更頻繁。
站間距: BRT車站的間距大約每半英里,減少旅行時間。
離板車費支付:支付車手票價在車站登機前,減少了停機時間。
交通信號優先(TSP): BRT公交接收擴大在綠色交通信號。
公交車道: BRT車輛運行在自己的公交專用道或公交車道,繞過擁堵。

cyt7241208 wrote:
BRT中最重要的是 R-->快速
BRT沒有了R 就只是一般公車

有了R:才是BRT

台中BRT如MTA中所說的大部份都有
而優化公車卻砍掉了站外刷卡和燈號優先

所以台中BRT->優化公車 是一種退步(恕刪)


所以你認為是一種退步, 所以不會坐是嗎??

平常日不塞車時,中港路上的公車有兩個好處,

—是很多站沒人上下車,所而比BRT快,只是班次沒BRT多,會用APP可以掌握車到時間,

二是停的站跟BRT不全—樣,滿足部分人需求,

現在這個差異性快樂沒有了,
大家一起來,擠,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