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篇報導就可知一二: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49646
「BRT當初之所以不蓋在中央分隔島上,就是因為中港路上的土地多為私人土地,若要徵收恐要燒掉上百億元,因此才蓋在慢車道,間接讓中港路的交通堵塞。此外,當初市府急著要蓋BRT,除了讓交通更加不便,現還傳出茄冬腳、福安、靜宜大學3個站更是沒有徵收土地就直接佔用私人土地,總計約119.31平方公尺。」
所以原本有美好期望的BRT,在某前市府不知道在急什麼的情況下
短視近利的隨便設計,把公車專用道蓋在快慢車道中間
蓋出了現在這個四不像
真正應該要做的是實際的把中港路的土地全數徵收回來
再去考慮中港高架BRT或MRT
甚至更進一步以北捷環狀線+台64快速道路、機捷+新北大道這種共構設計
實現中港路的最大運能
其實光是徵收這些「分隔島」就要上百億支出,那乾脆執行地下化MRT就好了
所以現在別說要把線路蓋在中間了,先請現市府考慮如何把中港路地權橋好吧
要是當初就能不徵收直接蓋在中間
我想就算是某前市府也會考慮高架BRT的(吧)
.
.
.
.
.
..畢竟高架工程款回扣更多啊啊啊
你看那白海豚(?)站體就要八百萬了
不要台灣大道,還我台中港路!
請支持正名台中港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