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y1mg_dunhill wrote:
大大,感謝解說......(恕刪)
only1mg_dunhill wrote:
大大,感謝解說......(恕刪)
個人覺得這個算法忽略3個部分:第一,這個案子應該二、三月間就潛銷(可搜詢本討論區的舊文,好像是3月?),四月的看屋(月初或月底可能也有差……)報價應該已調漲了1-2次價格(惠宇的銷售手法……),以我看惠宇禮仁的經驗,12月21日公開價格(需預繳20萬預約看屋),2周後的周末登廣告後,價格就調漲了8千/每坪。年前看屋時小姐還強調年後可能會再調……,當時表示已銷售7成。逐期調價應是他們的銷售手法。第二,禮仁40幾坪的坪數和60坪的坪數,若我沒記錯的話開價每坪也差了1萬多……。大坪數每坪開價較低也很合理。所以以此類推這個例子,我想90幾坪的開價一定會略低小坪數的。價差在1-2萬間/每坪。第三,個人議價的能力:惠宇的小姐姿態擺很高(你嫌貴還會說,沒關系公司的案子未來還會有,不一定要買這個……,其實言下之意:買不起或不滿意請慢走……,而不是去挽留你……),君不間潛銷第一日還要預繳20萬支票才取得預約權即可見一般。若你沒先預繳來宣示你買屋的決心,或你看屋時表現出的積極程度沒很高,勢利的銷售大姐不可能給你太優的報價價格。綜上,忽略上述的三個變數來計算價格。在不同條件的立基點去估算,將永遠會覺的自己是「盤子」,而不敢出手……。這是我在禮仁這個建案和惠宇的交手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