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原本到火車站的捷運橘線改成斷軌在文華高中的輕軌, 雖然交通局長王義川保證一定到火車站, 但是路廊怎麼走他自己也不知道, 再加上這位局長的誠信.........
2. 中科與水湳目前都毫無客源的潛力, 為了省錢拉長走平面的路段, 導致拉不回中清路, 又沒到火車站, 究竟客源在哪裡?
3. 輕軌之所以省錢就在於大部分路段走平面, 王義川怕得罪民意, 多數路段都是高架與地下, 早已失去輕軌省錢的本意, 若大多數路段都是昂貴的立體路段, 不如就蓋捷運, 捷運一樣可以走平面啊~
dohan8850 wrote:
時速20是給觀光客...(恕刪)
台灣是個島嶼,地狹人稠,,尤其是大城市,土地本來就寸土寸金,路權使用,想要有A級路權,不是高架或地下化,本來就不可能,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除了機車外,就是MRT與公車,再考量財政,幾乎封殺了LRT輕軌,LRT輕軌要A級路權,財政花費幾乎等於MRT,那直接蓋MRT就好,何必多此一舉弄出不同規格,標準規格還有助採購大量議價,降低成本,另外路幅不大線路,根本沒有多餘空間蓋B級路權LRT輕軌,B級路權,價格成本與競爭力根本路如BRT,運輸效率與速度跟BRT一樣,彈性運用路權又不如BRT,加上把鐵軌擺在路上,增加機車族行車不安全,根本直接封殺LRT輕軌在台灣的生存空間,台灣好不容易將大城市中的台鐵高架化與地下化,現在強硬把鐵軌蓋在路上,那當初高架或地下化台鐵的理由在哪?這不是相互矛盾打臉?
下面是Mercedes-Benz Buses\Bus Rapid Transit解決方案影片,是A級路權的作法,把它當LRT輕軌看也行,它最大問題來了,台灣大城市,馬路有這麼大的路幅可以蓋LRT或BRT嗎?
如果沒有,要A級路權,那只有選擇MRT,因為A級路權,MRT與LRT輕軌造價差不多,那B級路權,更沒有理由選LRT輕軌,因為該討論的的優缺點,已講N遍了
目前除了柴油引擎版,也有電動版,台中BRT會選柴油版,是因為有些道路需要爬坡,電動版爬不上去,會有"顧路"風險
也有油電混合版
台灣城市人口如果沒有台北市加新北市,有六百萬人口當基礎,千萬別嘗試要A級路權,除了使用率不高外,財政會是無底黑洞,會拖垮地方政府財政,並排擠其他市政預算
該給的專業聽不進去,蠻幹下去,台中將來就是另一個高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