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看原设计图呢 建筑物都落成了设计界为了可行性的施工 修改也很正常 好吗 重点是设计者也同意啊 不然僵持原设计下去还是变成水泥废物体 这种建筑留下的名气 老胡需要 伊东邑雄更需要 大家互惠而已 批评总是简单的hch2006 wrote:原設計不是這樣的, ...(恕刪)
apapap6 wrote:每個人美感各不同~你...(恕刪) 呵呵! 當然大家會有不同的論述.不過請教您所謂的忠於設計師 原始的設計的部分.是所謂的那些部分呢?除了大廣場部分. 原來除了水池外. 還有小圈綠帶.因相關單位與設計師討論. 中央廣場增加廣場範圍. 就把原來的小綠帶取消.還有部分水道的部分. 考量實用性. 部分取消.整體跟原始設計改變並不大.包含玻璃部分的選用. 外牆材質的顏色 以及內部油漆材質的選用以及配色.全部都是伊東大師直接來台選定的.跟日本設計師有合作過都知道, 他們的一些堅持. 是非常值著,也異常恐怖的像是亞洲大學的安藤忠雄 亞洲美術館, 光是清水模就不知道打掉了多少次,最後才勉強讓安藤點頭.還有現在的台灣塔...光是希望可以改為瘦高一點. 就來回討論了接近2年.最近才有比較折中的結論.妹島和世的 台中 文化館也是. 就是要使用那些建材. 才能忠實呈現她的設計. 也沒太多讓步.讓承包的廠商又要開始要預算了.還是您這邊有更多我們不知道. 而您知道的消息呢?
看來很多人有誤解把競圖階段的設計當成是"原始設計",把興建階段的當成是"失去原味的設計"實際上這兩者當中還有幾個階段的變化,但都是建築師本人與團隊規劃出來的現在在日本剛好有辦展覽伊東豊雄展「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全軌跡2005-2014」展覽時間:2014.10.17~12.20(週日、周一休館)開館時間:11:00~18:00展覽地址:東京都港區南青山TOTO乃木坂大樓3樓展覽概念 文/伊東豊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經過9年的歲月,開始呈現出它最終完成的形象。2005年底在競圖中所做出的提案「白色洞窟」,終於作為真實的建築被逐步實現。基本形雖然是四角形的箱子,但內部則是所有地方都由三維曲面構成,地板、牆壁、天花都不是既定的形象。雖然說它是一棟建築,但也能類比為人體。就像人的身體存在有許多的管狀器官那般,這個建築的內部也是由縱橫無盡的管狀空間所貫通的。就如同身體是藉由口、鼻、耳等器官與自然連結的那樣,這個歌劇院也是以內外空間連續在一起的建築為目標。然而,這9年間是苦難的連續。從曲面的連續體當中該如何放進三個劇場與排練室、餐廳等,曲牆該使用什麼樣的結構體使其得以理性地成立,以及該用什麼樣的工法在預算內加以實現等等。在反覆的試行錯誤過程中,終於抵達了只剩下一步之遙的地步。我們整個團隊在9年間所傾注的能量,現在正逐漸轉換成一個「物」的力量。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的小小努力,正逐漸變化成一個大的喜悅。於是我們終於抵達了得以回顧這段期間之所有軌跡的地方。(翻譯/謝宗哲)更多訊息與資料來源 點我過去從台灣媒體的片面報導所產生的誤解或偏頗印象,我個人認為,只要能來到現場親身體驗,就能對這些年來,所有人在這個堪稱空前絕後的前衛建築案中所付出的心血感到歎為觀止。所有的批評、所有的責難、所有的不諒解,我相信都會因而退散,因為這是一個完全超越我們既有之建築的想像、宛如在創造全新文明的一個艱苦積累的過程。(謝宗哲)
hlz wrote:嗯 期待11月底回台...(恕刪) 昨天經過文化中心時,牆上多了個鬍子強跟伊東握手、背景show歌劇院的廣告,旁邊還有個數字鐘在倒數啟用日期。 這個建案的成功對鬍子強、伊東、跟台中市,乃至於台灣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