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對我們台中人的評價!台中人最不喜歡口水,倒是喜愛好山好水及美食。台中人性情中庸,不愛搧動的作為,喜歡真摯的情感。台中人心寬體胖,不愛在沒意義的小事爭辯。台中人一直不覺得台北或高雄比自己的家園更好,只是他們資源較多。會留在台中的,多少有這樣的特質~neonboy wrote:台中人真的很為政府著...(恕刪)
BL06 wrote:13年蓋不了捷運,拿出BRT來說也是捷運!!!如果您是台中市民,請您建議台中市政府大力宣傳台中已經有捷運了.(恕刪) 如果不是因為被人重南輕中, 白白擋了台中MRT八年, 緊接著又碰到金融海嘯台中的藍線MRT已經開挖了
如果說因為上下車的乘客延誤到了時間導致2-3班間距很短是不是橫向的要過去就永遠過不去了阿?而且沒有公車專用道的地方如果遇到塞車導致中正路的BRT進跟出都同時交叉1分鐘-3分鐘 是不是橫向的車就不用過了? 或是原本剩下2秒就要變綠燈的橫向結果因為BRT過來又變成紅燈..未來路線很多交叉的BRT紅綠燈又是怎麼搭配?我覺得自動綠燈系統似乎不可行haowei71 wrote:台中準備要蓋的BRT...(恕刪)
號誌會依原來紅綠燈延長或縮短時間配合brt,沒有永遠過不去的問題,如果車子有延誤,後面的車輛會延長在車站停留時間來保持間距.國外都有成功案例,相信專業.felix2272 wrote:如果說因為上下車的乘...(恕刪)
依照筆者看法,許多邏輯都混淆不清處,任何都市發展模式:第一代(1G) [只有公車],公車跟一般私人車輛,計程車行走路線相同,就是越來越塞車。第二代(2G)[只蓋好1~2線捷運],捷運蓋好,主要幹道使用捷運大量輸送,捷運沿線的公車成為接駁型區域型的公車,此『接駁區域公車』當然要朝向快速小型化的小巴來規劃。第三代(3G)[ [蓋好5~10線捷運/甚至15線20線以上],此時接駁公車根本越來越不重要,每個捷運站出口到你想要去的目的地只有500公尺~1500公尺,所以會發展接駁電動計程車,負責將捷運出口人潮帶到想要去的最後一里。此時捷運已經無所不在,接到開車的人已經下降到十分之一,停車費超級貴(一小時500元)看完以上三代發展A.台北正處於2.5G(快要達到3G)B.高雄處於2G(但是已經無預算再滿10線,跳到3G)C.台中呢,台中只是1G,痛苦的是中央預算只能支援蓋一線捷運,若捷運只有一線,必死無疑,所以採用BRT來取代第2線捷運,勉強達到1.8G,所以BRT不是傳統公車,他要能夠達到5成或6成中運量高架捷運功能(相對的傳統公車只能達到中運量捷運的1成2成),所以BRT本來就不是『傳統公車』,他是快速運輸系統,為何說有中運量的捷運5成至6成,一來BRT車廂總在客人數約中運量捷運的車廂四節的一半(5成),二來BRT上下車開門關門時間約20秒,中運量捷運也要12秒(傳統公車最大弊病,可能要40~80秒,只要有一個人上車因為找卡片,找零錢,詢問司機到哪一站可下,就會睹在公車門口,後面大排長龍)三來BRT經過所有路口,號誌變成只有BRT能通行,行車速度約中運量捷運的6成(所以假設台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使用中運量捷運,行車時間約30分鐘,BRT45分鐘,約7成效率,傳統公車一旦塞車,可能90分鐘都到不了)所以台中市若是跟台南市一般見解,一定要等到捷運,甚至地下化捷運,台南市到2020年還是處在 1G年代。台中已經跨到2G。所以使用BRT在沒錢沒預算的年代,是先蓋好先享受,先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如果台中市的BRT蓋了10條(附註:10條BRT預算都還不到1條地下化捷運的預算),台中市可能超越高雄市直接跳到2.5G,2.6G的年代。**所以結論,一個大家庭 有爺爺(中央政府),大伯父(台北市),大伯母(新北市),二伯父(高雄市),爸爸(台中市政府),大阿姨(台南市)爺爺總是把大部分的錢給大伯父,大伯母每個人買台100萬的進口汽車,連二伯父吵一吵之下,爺爺甚至還借錢幫二伯父買50的國產汽車,爸爸(台中市)與大阿姨(台南市)一直跟爺爺要錢,爺爺說沒錢了,最後爺爺說我只有5萬元,要就去買機車,阿姨很生氣說不要,要就要買進口跑車,只有爸爸說,好我就先買機車,至少不用走路。小孩(台中市民)一直狂罵爸爸,為何要不等幾年買汽車,但是等機車買了,比起走路方便許多實,這些小孩也常常騎機車,這時候跟小孩說你們不是一直不要機車,一定要汽車嗎,那不要騎機車,小孩死都不肯。~~~這就是人性,試著看看吧,一年後,三年後,越來越多條BRT完成後,台中市民還會大罵嗎?大概只剩下『只開車出門,從不搭大眾交通的開車族』會罵。跟台北市有錢人,罵台北捷運施工一般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