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carax wrote:
還是要強調一開始的捷...(恕刪)
不管路線是否會經過精華區,一條大眾運輸路線一開始營運一定會經過一段虧損期,只是時間長短的差異而已,投資成本越高虧損期越長燒的錢越多,顧慮也會越大,要在台中這個大眾運輸還不算發達、人口密度也不算高的地方一次投入大筆經費卻只能做一兩條路線,風險過高。
高雄捷運公司自己都說,就算高捷每天運量都跟世運期間一樣,帳面還是虧損。加上附屬事業群營收不如預期,高雄捷運目前除了在虧損狀態下擴大投資別無它法。
單一路線沿線的聯合開發、都更、交通動線及路權調整等配套建設是一定要做才有辦法發揮最高效益。想要蓋一條MRT,但沿線的配套軟硬體建設卻尚未到位是不切實際的。同時也要讓捷運公司拓展附屬事業群投資中部的工商產業及不動產等...來補貼大眾運輸業務的虧損。
這又牽扯到台中市的工商結構及消費模式,哪些類別的市場已經飽和?哪些類別的市場還有發展空間?若拓展附屬事業群投資對於小市民的產業收入會有什麼影響,這些都必須考慮在內。而整個台中市的都市計畫尤其時居住計畫以及商業投資跟捷運建設配合度如何?最後才是考量路網擴建的部份。
民眾其實不太喜歡過大的改變影響到生活習慣,台中的大眾運輸以及道路交通建設要變革,只花十年是不夠的。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