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phant wrote:升息首當其衝的是一般的購屋自住族,錢多通海的大投資戶反而沒感覺(還可以因為局勢亂賺更多),這恐怕不是當初想要打房的目的...... 當初敢買的人,就應該把升息的可能性給考慮進去...成年人做任何事都應該自己負責及考慮後果
k56606 wrote:買房 可以是投機也可...(恕刪) 你的透天:20年5倍---也只漲了800萬,土地:10年2/3倍現在可是馬上轉手,隔天漲1倍,放3個月漲2倍.....你的投資效率太差了.....
再講一個例子,去年看11期農村公園附近別墅,8年屋,地47坪,開1600萬,本來談到1300萬要成交了,屋主忽然不賣了,因為他家後面的新建案地坪40坪的別墅預售4000萬,"聽"建商說已賣了8成,屋主說只要等他蓋好,他的8年屋至少能賣到2500萬,2000萬看我要不要.....最近去售屋中心探探,還是賣了8成,剩下的"2成"還是沒賣掉....放長線...釣呆魚.....
某些地區漲得誇張是事實,這個我是肯定的,新莊副都心一年前推三十萬,一年後推六十萬,自由買賣是沒關係,但用現金買就沒話說,拿別人的錢來玩,倒了就跑了,那可就不是自由買賣的事而已了。不然股票不要上市,倒了就算了別人也沒話說--只有下游倒楣,誰叫想賺人家的錢。新板我就不熟了,不過至少新板算是台北市的邊邊,新莊是中間還要隔個三重,再過去就林口了。「所得收入比」跟房價有偏差也是事實,看基本薪資十年幾乎沒調,你說問題是不是存在???但藍綠政府閉著眼睛裝做沒看見,就台中來看,先不看市地重劃的抵費地一堆,眷改地也一堆放在長草,啥米「國土規劃個鳥」(很少爆粗話)我看政府反正人口普查都在做了,就辦個登記,調查看看現在的族群當中,1、誰想買房卻買不起房,區域、所得、還款能力…(那種賺三萬想住七期的不在樣本內)2、誰想租房卻租不起的,理想租金是多少?!?!!??!(討論增加工作機會、增加雇主雇用工資那種的都是在喊口號)說真的「年薪百萬」跟「年存百萬」是有落差的,那家戶所得在150萬,夠強了,那買多少預算的新成屋叫合理?!?!大家可以討論看看囉。為什麼有投機的缺口??(是投機,不是投資)有一部分是「政府的待隋」所造成的,投機客反應比較快呀房價透明化我想這個存在超過十年的問題現在才想要做。反正又要大選了,一次解決,哈哈哈,選民又被開始重視了。基本上有投過綠(後來後悔了,失落的八年)有投過藍,(不知道在做什麼)這次如果以安定來說,本來想投藍,(家裏算中產階級,怕動盪影響囉)可是最近想想,再來投綠看看,反正現在就房地產局面我想是打死結了沒有大危機那有危機入市的機會,算算應該還挺得住,打房,打房,打房 不要打假的,打假的我就不投它。後記:評奢侈稅!!試問:政府財稅單位當中沒有人買過預售屋,沒有人合約轉換過嗎!!!現在才來「補稅」…繼續裝傻裝不下去了政府地政單位沒有隱性投資客嗎,沒有人頭嗎(薪資表應該很漂亮吧),不會覺得短期買賣很好賺…嗎???…繼續裝傻裝不下去了金管單位會不知道假合約,高乘貸嗎???還有沒有繼續裝傻的例子呀…有……可能要像阿拉那樣有出人命才知道囉…續
zerokiller wrote:當初敢買的人,就應該...(恕刪) 已經下手的人當然硬著頭皮也要撐著問題是升息前原本買得起的自住戶,升息之後要不是縮手別買,就只能減碼買比較負擔得起的選擇畢竟自住的人是完全沒有『認賠殺出』的空間,這跟買來投資的人考量完全不同因此,所謂的影響其實是相對性的,不是零與壹的差異政府的政策終極的目標是『希望人人都有得住』,『打房』只是中間過渡的階段任務如果階段任務做到,但卻反而違背了終極目標,這樣的政策就不是好的政策......話說回來,台幣目前漲勢已經夠兇,如果還升息的話,先不管自住戶會不會掛,外銷產業會先掛吧!
SElephant wrote:已經下手的人當然硬著...(恕刪) 所以囉~~我買下手了其實利率調升我還是負擔的起少吃一份大餐罷了只不過很討厭這種感覺~~~還沒打到投資客就先打到自住客了版上很多人都講利率調升是必然趨勢(這我也知道啊.還要人家講)不過選在奢侈稅後.感覺真的很差
anabella wrote:請問大大,台中市哪裡...(恕刪) 投機 你放不了那麼久 投資置產 反正就擺著你去問問4/5期 20幾年店面 原屋主當時買價都約180-250萬 現在都上千如果大馬路金店面漲幅更驚人 好幾千10年前 西屯路過了福雅路 整片都是甘蔗園哪有甚麼中科 根本不值錢 房市悲觀 政府還在救房市當時買進時也不曉得後來發展 只因當時他便宜我家不眼高手低 20多年前 也是擠18坪的老公寓我家不投機 省下一點錢救置個小產我家也從來沒裝潢 也沒VIEW光是20幾年省下的租金 早就超過當時買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