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路經臺灣大道,為BRT默哀

中港路如果運量大到應該蓋捷運
雙節公車已經是短期內最佳解決方案
換成小型公車好處是班次更密集
缺點是更密集的死亡交叉
和更高的司機員人力成本
也未必能達到相同運輸能量

雙節型公車最適合在中港路行駛
因為一路直行不需要轉彎
火車站前的大迴轉是暫時性的
當初規劃是中停火車站後繼續行駛到太平

專用道使用率高未必是好事
重點是運輸量、班次密集度和成本效益
就像不會有人為了把鐵軌塞滿放人力台車上去
今天中港路公車路線整合為一條BRT
就該把慢車道的公車都取消
也或許可以留一個完全平行路線但是站站停
BRT和慢車道路線分別為中港路自強號和電聯車的概念
今天優化公車把路線再拆為九線
把專用道塞滿公車
使用率提高了
整體的運能、效率和成本呢?




UNO666 wrote:
不管B不B R不R T不T
只要是運用在"路面"的大眾運輸交通規劃
都要設計到道路面積使用效率最大化
民眾的騎車跟開車都是個人行為
很難去說兩輪該減少或者四輪該減少這類的偏頗規劃
而是大眾運輸本身就要考慮
在路面無法增大拓寬挖深的情況下
更要儘量減少大眾運輸的使用面積
不管是前任市長或者現任市長
這點都做得很政治(爛)
雙結型的BRT根本就不適合在台灣大道運行
優化公車道也並沒有把公車全面整合進來專用道
形成專用道使用率不夠,進而造成道路面積占用
再者
現任市長在意識到問題已形成的同時
應該要提倡公車改造計畫
將公車原本是大型的鼓勵改成小型的電能的
小型的油能公車勢必會數量增加(炭排量也會增加)
但是小型的電能公車繼重量降低了炭牌也降了,絕對足以應付東海這段坡道
(為什麼要特意講這段,我記得某任市長還刻意講了為什麼雙結車不能用電動的原因)
總結就是
雙結公車體積龐大不是台灣大道最優選的規畫唯一
現有個公車體積也過於龐大
專用道規劃犧牲了汽車道也犧牲了機慢車道
機慢車道被專用道瓜分依些掉了但是更可憐的是還依然有公車在這邊卡位
然後就造就了今天台灣大道的人為景觀
喔對了!!是中港路啦!!!!!
恭喜台中人
拋棄了BRT
換來了優化公車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公車專用道尖峰時期的盛況
也在台中市中港路出現了


lordkikuko wrote:
40人大車換4台10人小車能減少碳排?
更不用說臺灣80%以上的電是燒火燒來的電車根本不是環保車
雙節車是為了減少發車數維持班距穩定同時提高輸運效率,
現行路權就已經讓優化車道天天五六台接著跑了
再換成小車增加每台的靠離站時間只會讓車龍越接越長班距越來越糟
最後就是維修問題,新竹早就玩過了最後業者玩不下去。在電池等條件有長足進步前全電載具依然不是什麼好選擇。
況且從你的結論看來也符合一般大眾把公車全扔進去專用道的想法,
那就是公車全滾一邊去讓我爽騎爽開,搭車族班距長等超久開得慢怎麼樣關我啥事
BRT開飛快比我的車還早到公司我看了就不爽
只能說
有些人的目光短淺思維狹隘
令人不可思議
敵視大眾運輸的四輪駕駛
等於是和自己做對

大眾運輸做得好
開車族開得爽
大眾運輸做不好
人人開車騎車彼此競爭馬路空間


starseven wrote:
大眾運輸應該是跟開車族相輔吧
火車或捷運或是公車
搭乘的人越多 利用的人越多
高速公路
普通的道路 自然車流就不會太壅塞
讓大眾運輸變得難用 不準時
只會把使用者趕回去開車或騎車
對必須開車的人 塞車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
希望 台中花博前 能改善
不然到時塞爆的情況是有可能發生
simon945168 wrote:


只是辦花博的地方...(恕刪)



看到這個留言好想笑

我若是 林 民調祖師爺
我一定要研究一下 表三 代表的意義⋯⋯



winner_feng wrote:
不想多解釋 數據會...(恕刪)
台中辦花博能夠像台北辦世大運那樣獲得各界好評嗎?想都不敢想。
原來現在這種民調不算政治文,版妹也不會處理了
#134樓
winner_feng wrote:
不想多解釋 數據會說話
http://cc.tvbs.com.tw/portal/file/poll_center/2017/20170830/790f10ed010547a3a31777f16a4d4b33.pdf
這些可是多數市民觀感,請尊重多數的台中市民

當大家在討論政策內容是否合理,檢討實際上是否有執政者說的那樣美好時
總是會有粉絲拿投票結果、民調結果出來,想要一筆帶過,增加自己的合理性

把#128樓 對照著一起看就明瞭了
HelloTaiwanTaiwan wrote:
市場上流傳很多消息、流言說前人怎麼黑,但都沒有證據,來看看真實數據吧!!
-------------------------
台中市去年負債暴增乃歷年之最...(恕刪)

台中市政府近兩年的負債增幅,帶來了近期民調的高滿意度

可是,回過頭來看看

苗栗縣長劉政鴻現在被罵到臭頭對吧?
劉政鴻的滿意度並非一直都這麼低。
劉政鴻曾經站上「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排名」第3名位置。
當劉政鴻左手在背後借大錢,右手撒錢做眼前建設,
縣民一時間很容易就被右手看得見的「政績」迷惑,獲得民調上的高滿意度。

但「借債施政」不會持久
就連林佳龍的同志涂醒哲也批評前苗栗縣長劉政鴻
「把錢花光光,才得到民調連年第一名」,不值得學習。

現在只是他的第一任,以這種花錢的速度
很難想像在他當完兩任八年後,台中市民們的負債會增加到何種程度
煙火放完了,他人走了,留下來的還是我們啊!
舉債來解決空汙問題,或許是一個高效率的投資
現在空汙的問題不處理,未來健保的支付費用一定會爆增,市容、居住品質及城市發展速度會大幅下降,看看高雄的發展就知道了,人口外移、房價緩漲,最終民眾還是希望一個乾淨舒適的環境。 更何況解決空汙的問題並不需要大幅舉債,只需要魄力,如果連這種魄力都沒有,如何談的上舉債投資的執行,乃至於成果的實現,最終只淪為夢想,日子久了,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大家認為BRT的CP值太低,那真的需要好好看看我們舉債投資到那去了? 有比被大家嫌到爆的BRT高嗎?


匿名使用者 wrote:
前天早上特別從台北坐統聯跑到台中,為的就是要到逢甲名店去辦門號。

在朝馬轉運站下車後,看GOOGLE地圖說是要坐公車到秋紅谷,再騎UBike過去,看來看去,看不懂要坐哪班車才好。找了公車APP,沒看到有哪班公車准點的。

等了快半小時,已經快中午了,名店12點半開,超怕來不及。最後終於來了一班307,坐了上去,沒什麼人,到秋紅谷之後,租到一台UBike,在等紅燈時,看到一台BRT經過,車上竟然沒什麼人。

在名店搞了快一個半小時終於辦好,回程發現,等公車的人好多、臺灣大道好塞、公車班次好少。...(恕刪)



我是台中人,搭了好幾次都沒遇過半小時沒公車的情形。


樓主說「快半小時」,是指 26~29分鐘是真的嗎??

還是亂說的 ??
winner_feng wrote:
台中只有老人、未滿18歲的學生、殘障、外地觀光客、外國人,才會搭公車...(恕刪)


你多出去走走看看觀察觀察吧你,要不然隨隨便便都可以打你的臉,去個新光,大遠百或是中友,能搭公車就盡量搭公車,誰跟你開車啊,要開車去新光,在那邊找停車位花的時間比逛新光還要久,從我家到新光搭公車不用錢,又不用找停車位,我幹嘛開車去?對了,我是臺中上班族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