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局長林良泰5日於九月份市政會議中專案報告指出,
市府的政策是「由公車改革出發,由BRT邁向MRT (捷運系統)」,
運輸系統必須形成路網,才是大眾運輸成功的關鍵。
他認為,大臺中「沒有成功的BRT,就沒有MRT」。
林局長表示,交通局考量營運成本等因素,大眾運輸系統的建置應該不求「一次到位」,而是因地制宜採階段式進行。大臺中若建構MRT捷運路網,經費將高達7000億,如採行BRT捷運路網,則僅需280億,成本相對低很多。BRT不同於一般公車,有專屬的路權,可透過衛星定位系統GPS整合交通號誌,縮短行駛時間。
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建議,未來大臺中BRT車箱外觀應結合城市特色,並可考慮採用電動車,以符合節能減碳的精神。林局長則說,未來BRT將採用「子彈列車」造型車箱,車箱外觀要符合「臺中意象」,並且可透過車箱內外商業廣告產生經濟收益。而電動車箱目前也有廠商研發中,如果未來完成商業運轉,將優先考慮採用。
有關市府推動BRT的成果,林局長指出,交通部已正式核定補助市府6500萬元辦理BRT藍線工程設計監造費,就是肯定市府的努力,希望臺中市未來能成為全國BRT示範城市。交通局規劃大臺中6條BRT路網,總長度達186公里,路線遍及全市29個行政區,目前的規劃三年內發展「核心路網」,七年內完成「願景路網」,完工後將是亞洲地區BRT路網最長的城市,打造「大臺中1小時生活圈」將指日可待。
林局長強調,在市府的努力下,臺中市公車載運量已從10年前的每月40萬人次,成長到目前每月近460萬人次,未來將逐步推動路網建置,讓大臺中交通「無縫接軌」。而為了讓民眾更瞭解大臺中的BRT政策,交通局也會到各區舉行說明會,取得民眾的普遍支持。
MB6739 wrote:
放幾張國外大城市的地...(恕刪)
台灣會面臨今天這種交通困境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歐洲、日本街道狹小=>道路不拓寬,發展大種運輸系統。
台灣街道狹小=>道路兩側房子徵收拆掉、道路拓寬,不做大眾運輸系統。
但因為台灣的先天地理條件,沒那麼多空間給每條路拓寬,所以道路上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到頭來還是要回頭重做大眾運輸。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如果原本的公車路線改成BRT還要誤點個3~5分鐘,那就失去公車"捷運化"的意義了。...(恕刪)
一般捷運是沒有到站的時刻表,大多只是10~15分鐘一班,人多搞不好5分鐘一班,
在那裡等也不用看時刻表,在營業時間內到了捷運站,最多等約10~15分鐘就有車過來載你了!
只要排除等車的不確定性,BRT Lag個3~5分鐘,應該可以接受!
但若BRT專用道空在那裡2~4公里,騎機車/開車的會很不爽!!!
搞不好中港路BRT試辦失敗,就這樣嗝屁了! 還6條路線咧..想都別想!
而BRT專用道給其他的汽車用,時間控管的風險太大,所以,只要開放給公車/客運用就好了!
當然,開放專用道給公車/客運,為了BRT可能要修改交通規則(直轄市)。
BRT之所以造價低,是因為把現有平面道路拿來用,
這些"平面道路"若是用花錢徵收擴充的,搞不好比地下MRT還貴!
而BRT把既有的平面道路"挪用",就必須考量原本用這些平面道路開車/騎車的立場。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james0407 wrote:
樓上的許多看似很漂亮 BRT ...(恕刪)
需要釐清一下...
MB6739所貼的法國-史特拉斯堡、奧地利-格拉斯、土耳其-伊斯坦堡三張圖片
很明顯的不是BRT系統,而是輕軌電車系統(Light Rail),地上要有軌道,上面有架空(電)線
如果台中是搞輕軌電車的話,光是架空線這個缺點就不容易被接受...
在此也一併回應caesar1040所說的雪梨單軌電車(Mono Rail)
很巧的,雪梨以上這兩種都有,還是同一家公司經營的,網站在這
小弟曾經在雪梨住過一年,那裡的通勤者實際上大多是搭乘Train、Bus、Ferry(公家的),
light rail也有,但因為服務範圍僅限於市中心很小的區塊,
站點也不多,搭乘人數跟火車和公車比少很多。
Mono Rail就更別說了,因為政府發行的整合票券(憑票可以在期限內,無限次搭乘各種公共運輸運具)中
並沒有包含進去,加上服務範圍又比Light Rail更小,所以單軌電車在雪梨其實是"觀光客"在搭的...
到上面那個網站可以找到相關的票價、路網圖,就知道為什麼
票價貴啊...
$4.90 (1 trip) Adult and Child 6 yrs and over. 成人或六歲以上孩童搭一次NTD150
$ 9.50 - Monorail Day Pass 單軌電車一日券NTD295
$15.00 - Monorail plus Light Rail Day Pass 單軌電車+輕軌電車一日券NTD465
路網基本上就是為了觀光、血拼設計的
同樣的起訖點,當地人寧願搭公車也不會去搭單軌電車
更偏向真實的是,當地人可以用走的...不騙你們,他們真的很能走
在雪梨走上20分鐘到車站或站牌,再搭20分鐘大眾運輸工具,
下車再走個20分鐘才到目的地是很稀鬆平常的
機車?在雪梨少之又少,其中大多是台灣所謂紅黃牌的重機,速克達類的更少見
汽車要找停車位,費用貴的嚇人,過個橋也要收過橋費,用快速道路也要收費,
等於抑制了私人小客車進城區的意願,所以大多數的市民進出市中心都是搭乘大眾運輸。
回到主題,james0407你那些問題可以寫信去交通局問,局長信箱
局長會在市政會議上公開的說那些資訊,表示背後一定都有學者與專家在做細部設計與分析,
別忘了他之前是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教授,若要說他敢空口白話,個人是不太相信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