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 wrote: 目前實施無薪假的家數與實際實施人數,都已經大幅下降了...(恕刪)
中午與幾個日本朋友一起用餐, 聊到近來熱門的鴻夏戀, 一致的體認是, 不光是台灣出口連續衰退, 美國ISM指數難看, 日本製造業其實也正面臨二戰結束以來的存亡關頭, 然而已安逸數十年的這些會長社長們並未察覺, 或接受此現實, 仍天真的期待持續扮演過去的業界領導角色, 也因此, 造成國外的策略夥伴極大困擾, 許多合作案也在最後一刻破局或事後拿不出預期綜效, 吃憋的不只是台商, 還有美國, 韓國, 歐洲人們.
簡單說, 日本不光是國內市場封閉, 企業文化也極難融入其他色彩, 歷來成功的與外人合作或合併案, 均由日商主導, 無一例外. 但在此時刻, 這樣的堅持還能守多久?優勢還能撐多久?時間並不站在日本這方, 銜命居間折衝的財顧們個個都憂心不已!台日航線雖熱門, 有開心到的卻不多!
今年以來, 從美東, 到東亞, 金融圈砍了許多人, 原本往來頻繁, 佔據熱門台港航線商務艙不少位置的投資銀行家消失不少, 已經到了落海的比留在船上的還多了, 且多屬擁有多年經驗的中高階優秀人才, 生活也因個人財務槓桿出了問題, 而多數職缺, 一旦沒了, 就回不來了!過去自信的台籍/港籍精英悄然落寞許多.
目前身上還有著光環的, 就屬台星航線的私人銀行家, 拜政策所賜, 從去年以來, 來自台灣客戶的委託案可是應接不暇, 樂得這些人三天兩頭往台北飛, 當日來回的也所在多有, 空姐們也直呼以前非展覽期間, 少見這麼多西裝客, 然而, 每架回程班機也象徵著數千萬美元計又流出島內了.
金融海嘯以降, 主要大城, 紐約, 倫敦, 巴黎, 羅馬, 巴塞隆納等, 就靠著來自新興市場的諸多觀光客們維繫熱力, 到了現在, 除了陸客, 其餘的都少了, 在這期間, 我們無緣見到滿街森巴女郎與俄羅斯娃娃, 印度人也不來台辦婚禮或度蜜月, 始終只有對岸相挺, 基於好奇, 歷史, 與民族意識.
如果明天台灣的經濟得靠中低技術層次的服務業, 如同香港的飯店, 餐飲, 零售業與澳門的博弈, 情色業支撐, 內需靠領著22K的年輕人與陸客撐場, 主要經濟活動僅剩地產, 哦不, 我們還有一鄉一特色的社區營造工程與觀光農業可玩可看, 這樣的景象, 其實也還不差?
開家民宿與土產店先

If each of us hires people who are smaller than we are, we shall become a company of dwarfs. But if each of us hires people who are bigger than we are, we shall become a company of giants.
by David Ogil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