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f wrote:
如果你注意一下
金融海嘯時也是九個藍燈
但當時可是百業蕭條
大家全都不敢消費,最近景氣差一點
可大家都照樣吃吃喝喝
老大的開示裡面其實是一整包的明牌...
凡是吃喝玩樂相關的股票都可以看看
食品股飆上天的一堆
小弟這種街頭流浪漢最能感受樓主說的這段話
金融海嘯時逛街超爽
因為整條街空蕩蕩沒啥人
所有的店家都沒人
店員不是在打瞌睡就是看電視...
只差沒有抓跳蚤互咬而已
在街頭流浪多年 就是那幾個月逛街最爽
但氣氛也最詭異...
今年 不看經濟相關數字報表
只看街頭經濟 其實一點也沒有不景氣的感覺
百貨量販一間一間拼命開
人都多到爆 好X多開店一定都有人排隊排到幹架
吃個飯排隊訂位都是正常現象...
這告訴我們兩件事:
1.有錢請去買相關類股 你就會是"有賺錢"的資方的一份子
2.找工作請往這些方向找 薪水有可能好一點
至少不會放無薪假...
感謝樓主無私分享

22f wrote:
如果你注意一下金融海...(恕刪)
我也是認為會實施QE
但實施的那刻開始
就應該減碼風險性部位
因利多出盡,邊際效用遞減,等因素。
至於台灣的內需
我真的是看不懂
接觸的老闆們
都是大嘆訂單減少
報紙也一直報無薪假
但消費的力道似乎不減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另這是今天聯合報報導
各百貨公司對今年的市況無不搖頭嘆息,總結上半年各家百貨業績,僅少業者能有小幅度成長,大多數業者業績普遍不如預期。
去年底遠東百貨加入板橋與台中大遠百,兩間百貨表現搶眼,尤其是台中大遠百年營業目標設定為七十至八十億,但今年有機會上看九十億元,兩百貨的拉抬使得遠百集團至今業績呈現兩位數字成長。台北一O一為今年多家男女精品旗艦店將樓層面積擴張,加上陸客帶動買氣,業績表現亮眼。
其他業者如三越集團,一至六月業績出現小幅度下滑,靠著七月與八大銀行卡友推出滿兩千送兩百的「超級卡利high」活動,業績急拉,使得一至七月業績呈現持平。SOGO集團一至七月業績則小跌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
大多數百貨業者都表示,今年是歷來最有「危機感」的一年,不僅多數化妝品表現平平,就連精品也沒有以往亮麗。微風廣場販促公關經理王玉文表示,以往成長幅度較高的精品,今年業績只能持平,反而是以餐飲與送禮為主的車站店,客單價不高,能有高達百分之二十的成長。
遠東百貨行銷企劃副理鄭嘉蕙表示,今年多數百貨公司從北到南無不有「險中生存」的危機感,中部表現比北部、南部好。遠東百貨在北台灣雖有新竹巨城加入,但竹科園區不少企業實施無薪假,科技新貴不再奢豪花費,消費大幅縮手,加上當地消費力保守,整體市場是被稀釋的,餅並沒有做大。
南部含花東一帶,除今年農曆新年,全台返鄉潮創造過一波搶眼業績外,接下來的表現並不精采。中部地區則是因中部台商「鮭魚返鄉」帶動一波波的買氣,以及當地地主多,創造驚人消費力,台中大遠百的加入,也讓整體市場做大。
【2012/09/03 聯合報】@ http://udn.com/
>接觸的老闆們
>都是大嘆訂單減少
>報紙也一直報無薪假
兩個主要因素導致這個有趣的現象:
1. 富裕的上一代累積了不少財富,但他們自己仍如日本人那樣,明明很有錢(若日本不是很有錢,怎麼還有錢可以借給美國? 還排名第二?但若以人均借錢給美國來算,日本仍高居第一),卻因沒有『成長』,而不敢消費,但富裕的上一代人的年輕子女,則會『幫忙』把錢花掉....(花掉不是自己賺的錢,哪會心疼? )
或是,只要有工作有收入的年輕人,有多少就花多少,甚至還會用信用卡擴張信用消費....
再仔細觀察,那些單點1000元以上的餐飲店消費者,有很高比例都是年輕人,而不是中老年人....
現在年輕人花錢的理由都是:犒賞自己....總覺得,辛苦工作賺錢,不偶爾吃個好的,買個好的,根本沒有繼續忍耐客戶、老闆壓力的理由....
年輕人工作賺錢的目的是花錢,不是老一輩人的存錢!
這種情況下,只要出口業不是被重創,只是小幅衰退,台灣內需很難同步萎縮!(年輕人必須等到真失業了,才會緊縮消費....根本沒想過萬一失業怎麼辦....大多都想,大不了回家給老爸老媽養....老爸老媽雖然囉嗦,但不會『見死不救』...)
2.目前實施無薪假的家數與實際實施人數,都已經大幅下降了(媒體只會密集報導越來越慘的新聞;越來越好則不會大肆報導,不能只憑媒體報導來看經濟狀況)
如底下的勞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去年年底高峰時,實施無薪假的家數與實際實施人數分別為109、12,487,而目前則為23、605
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50440544:5ee7&theme=&layout=
金融海嘯時期『沒有』實施無薪假的家數與人數,恐怕剛好就是目前正在實施中的數據(也就是沒實施的非常非常少),就連不必實施的公司也跟著實施,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內需經濟仍然相對強勁的原因之一(年輕人只要有工作有收入,才不會想到要存錢,以防失業,對許多年輕人來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不必實施的公司主要是台灣接單大陸製造;雖然訂單減少,只需砍掉生產線的人(都是大陸人),而不會大幅砍掉在台灣的管理與研發人員,只會趁機『掃掉』本來就想砍掉的人(績效很差、經常請假、年紀太大薪水卻太高....)
現在年輕人要失業其實不容易,而是嫌棄薪水太低、工作太累,不肯做而已....
媒體總喜歡報導現在年輕人薪水有多低多低,又或是說比以前更低.....
但其實這是因為台灣產業結構起了巨大的轉變,導致製造業只雇用中高階人力,而不太雇用中低階人力
以往在台灣的中低階工作機會,現在都在大陸了!
這些中低階人力只好轉向附加價值較低的餐飲服務業,導致薪資沒什麼增長
老實說,一個國家的人力不可能全部都是很會唸書,頭腦很好的人(別自己騙自己說,台灣大學畢業生變多了,人力素質就提升了....大學變多,只是讓學歷貶值而已...),而偏偏在台灣不需要高等知識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又不像瑞士那樣可以發展出可以鐘錶業,大量吸納不很會唸書,頭腦不很好的人,但工作環境又相對好的產業.....
有趣的是,在台灣這類『技術性』的工作卻常常找不到人,年輕人都不願到工廠去學技術、當黑手,寧可去便利商店領低薪,但可以吹冷氣,從事更簡單,更容易上手的工作
反正『現在』薪水都差不多,何必去當黑手?
簡單講,現在年輕人不太看遠一點,都不懂得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老闆願意付薪水請我學技術,學成了,薪水就不斷往上跳....
總認為,反正便利商店的薪水也差不多,但很容易就學會,工作環境又乾淨、又舒適,才不會想到便利商店這種工作取代性高,薪水相對難快速往上跳
早在20~30年前,根本沒這麼多餐飲、便利商店的服務業工作,當時的年輕人,頭腦沒這麼好,都乖乖地去工廠忍受較差的工作環境,但隨著經驗增長,技術越來越精湛,薪水自然水漲船高!
22f wrote:
以往在台灣的中低階工作機會,現在都在大陸了....
這些中低階人力只好轉向附加價值較低的餐飲服務業,導致薪資沒有什麼增長
有趣的是,在台灣這類『技術性』的工作卻常常找不到人,年輕人都不願到工廠去學技術、當黑手,寧可去便利商店領低薪,但可以吹冷氣,從事更簡單,更容易上手的工作
反正『現在』薪水都差不多,何必去當黑手?
簡單講,現在年輕人不太看遠一點,都不懂得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老闆願意付薪水請我學技術,學成了,薪水就不斷往上跳....
總認為,反正便利商店的薪水也差不多,但很容易就學會,工作環境又乾淨、又舒適,才不會想到便利商店這種工作取代性高,薪水相對難快速往上跳...(恕刪)
22f大真的一針見血, 講到"內需熱"的重點了 !!
光憑服務業是無法完全支撐龐大資金需求與流通 !
這也是現今無祖產庇佑之年輕人,想要買房卻大部份只能乾瞪眼, 亦或是背負巨額房貸僅得溫飽之原因 !
台中的大叔 wrote: 接觸的老闆們
都是大嘆訂單減少
報紙也一直報無薪假
但消費的力道似乎不減...(恕刪)
消費力道確實減緩, 看看知名百貨的狀況: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100-97):1.64, 2.09, 1.62, 2.05
今年上半年:0.43
確實深受景氣影響, 而國內消費形態也有了新的質變, 連帶影響各通路的消長!
22f wrote:
年輕人工作賺錢的目的是花掉,而不是老一輩人的存起來....
一點都沒錯!
看看知名娛樂事業: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100-97):4.83, 2.08, 2.12, 1.84
今年上半年:2.39
年輕人喜愛的通路: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100-97):3.76, 3.26, 2.69, 3.08
今年上半年:2.43
顛覆通路經營的連鎖巨霸:
最近四年每股盈餘(100-97): 6.11, 5.51, 3.90, 3.85
今年上半年:3.3
金融海嘯期間依舊比多數科技大廠亮眼!
22f wrote:
年輕人必須等到真失業了,才會緊縮消費....根本沒想過萬一失業怎麼辦....大多都想,大不了回家給老爸老媽養
即便國際經濟情勢依舊險峻, 仍有這群熱血青年本於愛鄉愛土的精神, 奮力拉抬消費市場, 遠比政府政策還來得迅速有效率, 作多心態比親情更濃.
我們真的要對台灣更有信心!
英才路 Hotel ONE 旁"敬業名人"(麗明營造蓋的 就是承包大都會歌劇院那一間營造廠)
101/8/17剛拍定七樓一戶
不含大小公停車位的面積是53.4坪 外加B2*2+B3*1三個平面停車位
第二拍底價16,000,000-
拍定價19,419,999-
勤美誠品常去
生意最好的餐廳我覺得是尼克和樹太老(已搬走好一段時間 假日用餐時段必排隊半小時以上)
星巴客 春水堂 Mr.Donut也很好(不算餐廳)
B1賣pizza的和泰式的餐廳平日普通(有時還滿冷清的) 假日人就滿多的
陸陸續續換手的還不少
人氣最旺的櫃應數大創和優衣庫
誠品書店沒話說
其他很多店我看倒有點可憐
更別提樓上的那些餐廳
買餐卷的消費者很多還弄到很不愉快
金典綠園道去的次數較少
印象中(平日中午)餐廳除NY Bagel生意很好外
很多家幾乎可用門可羅雀形容
不過也有一陣子沒去了
因為他的停車場實在有夠...
或許最近人潮有起來吧?
泰晶殿的服務技師說
今年以來生意不若以往
比前幾年(金融海嘯時期)還差
資深且老點多的技師之前一天還可以做到四班
近來有時只能做到三班
公益路上生意最好的幾家餐廳如輕井澤 赤鬼等排隊店都是平價庶民餐廳
鼎王 無老鍋 八錢等生意也很好 也只是中價位
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或許不太有影響
但今年百貨公司業績不佳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大賣場人潮滾滾 只能說景氣再不佳還是有食衣住行的需求
就個案而言
老虎城ZARA開幕後想必也會擠爆!
中高檔餐廳的東方不敗之一
可能就屬"法森小館"
愈來愈一位難求了!
22f wrote:
有趣的是,在台灣這類『技術性』的工作卻常常找不到人,年輕人都不願到工廠去學技術、當黑手,寧可去便利商店領低薪,但可以吹冷氣,從事更簡單,更容易上手的工作
反正『現在』薪水都差不多,何必去當黑手?
簡單講,現在年輕人不太看遠一點,都不懂得天下有這麼好的事情:老闆願意付薪水請我學技術,學成了,薪水就不斷往上跳....
總認為,反正便利商店的薪水也差不多,但很容易就學會,工作環境又乾淨、又舒適,才不會想到便利商店這種工作取代性高,薪水相對難快速往上跳
早在20~30年前,根本沒這麼多餐飲、便利商店的服務業工作,當時的年輕人,頭腦沒這麼好,都乖乖地去工廠忍受較差的工作環境,但隨著經驗增長,技術越來越精湛,薪水自然水漲船高!...(恕刪)
老大說得好啊
補充一下
還有比以前多了4天月休要去住民宿
多了IP4 S3 名牌包要跟同儕比
多了王品要跟同事聚餐
多了.....要買
但是收入....
之前在3C板 還有學生公開請人幫忙 買高階手機
真替這部分的年輕人擔憂
如果沒有富爸爸加持
20年後 4/50歲時如何過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