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帝霸 wrote:根本經不起任何檢驗...(恕刪) 政府美化數據不是一二天的事了,往往民間的測點已經紫爆了,政府的專業移動式平圴測站數值還是綠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民會很反感的原因,因為政府根本對空汙就是在打模糊戰
石帝霸 wrote:根本經不起任何檢驗...(恕刪) 噗,這是我見過最好笑的論點。這是環保署的資料說明,每一個固定測站紀錄的都是RAW Data。哪來的資料經過美化?要造謠也要用點心!歷年監測資料下載一、 本署所有監測儀器均有嚴格之品保作業程序以維持資料之準確性與可靠性。惟為避免因網路傳輸過程或其他因素所產生之數據漏失或改變,相關資訊仍請以本署正式發佈之月報、年報為準。二、 本網站所下載之空氣品質監測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使用時須瞭解因儀器特性、區域環境等因素所可能產生之數據變異,本署對於該等資料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時的準確性或恰當性,並沒有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陳述、申述、保證或擔保。三、 對於未經本署同意或不當引用本網站資料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本署概不負責。本署保留權利,可隨時刪除、暫停或編輯本網站所登載之相關資料,而無須給予任何理由,亦無須事先通知。使用者有責任自行評估本網站所登載之一切資料並審慎運用。四、 如需引用本署所提供監測數據發表論文、報告等,請註明資料來源。五、 如需查詢空氣品質監測數據歷年資料,可至本署環境資源資料庫(https://erdb.epa.gov.tw),於「大氣」類別項下,選擇「空氣品質」子類別,即可查詢空氣品質監測日值、月值及小時值。六、 光化測站自2011年起各站監測資料,改以每日一筆呈現所有監測項目排列方式。詳細說明請按這裏七、 光化監測車歷年監測行程下載(Excel檔,ODS檔)。八、 因年度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均需要經過品保/品管等程序審查,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施行細則第14條第1項第2款規定,預計於3月底前發布統計年報。九、 普通測站資料註記說明:# 表示儀器檢核為無效值,* 表示程式檢核為無效值,x 表示人工檢核為無效值,NR 表示無降雨,空白 表示缺值。風向資料888代表無風,999則代表儀器故障。十、 對於本網頁提供之監測資料,如有任何建議或願意分享您的成果,請洽 首長信箱。如有空氣品質監測數據資料下載問題,可撥打本署服務專線(02)2311-7722分機2386洽詢。
ansonhsu wrote:噗,這是我見過最好笑...(恕刪) 1. 台中的豐原站與忠明站都遷移過,搬遷隔年數據就大幅下降2. 污染薈萃的后里和東海,環保署沒設測站,在中央的數據裡,不包含這二個環保局和台電有設測站的數據3. 官方測站經常在空污飆高時就進入設備維護的當機狀態,會有好幾小時缺少數據,甚至大里站會有高達3-4天沒數據,有時就是霾害日4. PM2.5自動監測的數據還會經過回歸公式打折壓低數值5. 交大環工蔡春進教授說,環保署PM2.5自動監測設備老舊,數值偏低6. 數據在不同時間下載有前後不一的情況7. 當污染數據快速升高時,百萬專業空品設備時常進入設備維護狀態。8. 極值剔除:在環保署公佈的『空品數據有效性確認作業』中提到各種數據篩檢,有效數據人工判斷的辦法。9.民國103年後的數據經過校正(約*0.7)。所以會有空污大幅下降的錯覺,事實上並沒有。(環保署有公佈調整前調整後的數據,我大約心算了一下,確實就是打七八折左右)10.官方說這是校正,並非作假本來不想理你,還同一份資料越貼越開心嘞,護航失敗,回去重練吧!
石帝霸 wrote:1. 台中的豐原站...(恕刪) 噗,既然老胡時代就開始PM2.5校正,你不相信。那我給你看同一個測站(台中大里)同一個時間點的PM10好了。還是在你眼裡PM10不是空汙?PM10濃度篩選超過70 µg/m³2010年台中大里測站下午兩點PM10濃度超過70 µg/m³的共有121天2016年台中大里測站下午兩點PM10濃度超過70 µg/m³的共有77天
石帝霸 wrote:按你的資料,明明老...(恕刪) 哈哈哈,按你的邏輯,老胡時代的空氣品如果不算很惡劣,是換人以後才算很惡劣嗎?本人只是點出一個事實,空氣品質從老胡時代的很惡劣慢慢改善進步到龍龍時代的惡劣。空氣品質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2017.11.09 聯合報社論/非核家園已落至罔顧人命的地步政府推動減碳,但今年全國總體碳排放量卻創近十年最高。 本報資料照片行政院長賴清德針對「五缺」舉行的記者會,越來越顯虛弱。尤其在「缺電」問題上,他除重申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汙改善三大政策,僅稱未來十年電價漲幅不會超過一元,並憂心「北部供電」恐怕會出問題,此外並未提出任何解方。事實上,蔡政府一年半來為了實現「二○二五非核家園」的目標,大肆增加燃煤發電量,已導致中南部空氣品質嚴重惡化。面對這種破壞環境、殘害民眾健康的後果,蔡政府能繼續大言不慚,坐視不理嗎?根據最新的碳排放報告,台灣今年的碳排放量不減反增,較前年增加了九百萬公噸,創下近十年新高,違背「減碳愛地球」的承諾。其中原因,主要是蔡政府為了推動「非核家園」,不斷降低核電機組運作,但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案有限,而必須不斷增加燃煤發電所致。撇開統計數字不談,僅看近期中南部的天空,經常是灰濛濛的霧霾蔽日,不見藍天,空氣指數經常呈現「紫爆」、「紅爆」,許多居民深受心肺及呼吸道疾病之苦。這種「嚴重破壞民眾健康」的現象,真能誇稱是執政理想嗎?中南部變色的天空,是過去少見的現象。早幾年,中國大陸的沙塵暴和霧霾來襲,常被指為台灣的「境外汙染源」,是汙染天空的禍首,民進黨也順手將問題推給對岸。但是,這兩年情況愈發嚴重,即使在非沙塵暴季節,中南部也是塵霾蔽天,人們才意識到這是台灣自身的問題。這點,就連環保署長李應元也不得不坦白承認。從環保署每天發表的各地空氣品質指標圖看,東部空氣優於西部,當然無可置疑;至於北部空氣品質優於南部,則主要是北部仍以核能及天然氣發電為主,中南部則高度仰賴燃煤所致。此一現象,更因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缺乏環境安全的綜合影響評估,而日益惡化。蔡總統推動「非核家園」的理想,值得尊重。但是,「非核家園」作為競選戰略,設定在二○二五達標,旨在掀起政治對立,並未經審慎、務實及科學的精算評估。何況,台灣是缺乏自產能源的國家,對於不同的進口能源有否替代管道,獲取的可能性如何,成本及代價如何,電廠因應調整的能力如何,似皆流於天馬行空式的想像。也因此,今天才會出現為了廢核,卻要加開汙染嚴重的燃煤電廠的矛盾現象;為了非核,要讓更新穎的核四廠閒置,卻讓老舊的核一二三廠繼續運作的倒錯。蔡政府上任一年半來,「非核家園」已歷經了三層檢驗,情勢一次比一次嚴峻。第一層,是電力能否充裕供應的檢驗: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備轉容量率在夏秋常處在橘、紅區的緊張狀態,今年八一五甚至爆發嚴重的大停電;這顯示台電因應非核家園已焦頭爛額,政府也方寸盡失。第二層,是電價成本抬升的檢驗:政府雖大力推動綠能、太陽能、天然氣發電,但受制容量、天候及環境因素,增加的發電量均極有限;更嚴重的,這些綠能都將帶來高額的補貼。賴清德說未來十年電價只會增加一元,其實換算既有電價,就是增加四成,這恐怕還是避重就輕之詞。何況,核四廢廠還有數千億元損失,蔡政府則完全避而不談。第三層,也是最嚴重的一點,則是為了推動「非核」,而不計代價地剝削環境、損害人體。前者,例如在農田、埤塘「種電」,導致田地和水塘的破壞;後者,諸如大量增加燃煤發電,增加空氣的汙染,讓廣大居民生活於霧霾的汙染之下,健康受到危害。環保人士形容這是「以肺換電」,這恐怕是非核家園最可悲而恐怖的後遺症。民進黨在野時,中南部六縣市曾向馬政府發動「禁燒生煤」的示威;如今民進黨執政,卻反而要求燃煤愈燒愈旺。如此一來,這個罔顧民眾性命的非核政策,如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