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台中市2015紫爆年是現在市政團隊的蝴蝶效應? (Part 2)

你可以拿我的文章給實驗室的老師看看,我也希望他們能幫我。

現在有公開數據可以每天記錄阿!
我的比較粗略,他們實驗室應該比我的豐富。
我跟他們的蒐集資料方式應該差不多,整理方式也差不多。

資料來源:
環保署不是有公開資訊嗎? (PM10-2.5,PM10,PM2.5, O3)
加上氣象局的風力數據。
我個人瞭解台中盆地的特性。

三者數據,就可以簡單蓋估計算。
(我是察看國外的文獻分析方法,用他們的簡化版本記錄)
至於,物性分析是我少的。好羨慕。

簡單的數據,上網都有了,只差有沒有整理而已。
我花時間整理的趨勢,你可以檢驗,就知道為何我知道數據。
掰出來的數據,不可能被檢驗的。
你可以檢驗我上面寫的,都是我整理數據時候發現的趨勢。

我花的時間比誰都多,因為
我爸是其中一個空污敏感者:COPD。
我自己有抽煙(COPD未來患者),也是很容易感受到差異。

我不是待在OFFICE的人,就這樣。
所以,我不想要在一直咳嗽,才努力找、努力分析、努力整理... 就是不想以後再發生~
一定要分析正確也是我一定要做的,否則我自己未來在台中,會被空污搞的更難過。

我的研究其實已經到了瓶頸,就是因為數據的量化問題,有些事情到最後可能還是要跑一下實驗室去要資料。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 我繼續觀察記錄,等待下次紫爆,才能結案。

很累,很累。 希望值得!
居住品質很重要。
希望你幫我看看,文字說明跟趨勢是否違背學理。
gin5903752你說 :

目視就可以知道那層霧霾是臭氧?
我看不出來,我怎麼可能,只是概估而已。
我是土法煉鋼出來的。

另外,我對台中盆地的山很熟悉,所以地形、風向解讀比較鄉野一點。
看照片,腦海會計算現在幾點,風向吹到哪個鄉鎮,幾點風會再轉向、然後直接就是風力圖形印象很直接。
然後看一下 O3/PM10濃度,大概就知道氣候污染的變化趨勢。
如果PM10-2.5很低,表示風力、濕度在當地的數據大概偏乾、風向推力比較遠...
加上地形的瞭解,就直接看照片、讀數據,畫出當地的可能濃度分布。
很直接,就是這樣圖形繪製與判定。

那個網路的零政府之類的圖,我一看就知道有問題,因為地形關係,他用渲染數據的方式呈現就是錯誤。
他們沒有考量地形跟風向,一看就知道圖形錯誤,只會搞的人心惶惶。

總量不變,地形分散依照風力來決定。
總之,台中盆地MODEL很簡單,就是一顆氣球,開了三個小洞的感覺。

多半我文中提及的臭氧污染,都是由環保署數據推測濃度,並非看到的東西。

大里靠近太平山區方向,從中投看過去,會看薄薄的有顏色的蛋殼,概估高度也差不多100m。
神岡那邊,高架看下去是籠罩一層霧氣的感覺在建築物上端,然後很薄都是白的。
我也很訝異。
從二高看中彰,反倒看不到什麼。

另外,我主要是參考某一篇論文,他提及臭氧高度是在100m左右。
所以,概估上我只能算是土法煉鋼法。

量級問題,就是物性分析,我就是少了這個。

我想跟你要數據,可以嗎?
幫我問你老師看看,如果可以的話PM給我,他的聯絡方式。
還有,拜託你幫我看一下第一頁的文字,幫我看看哪裡錯誤,謝謝。

如果有錯,請幫我修正
謝謝。
真好奇這篇文本來被管妹評斷牽扯政治而鎖定
為何又可以死灰復燃又可以開放討論
這種標準是因人設事嗎?
那曾經被刪或被鎖定文章的人又何辜?
我也曾經被刪跟被鎖定
跟管妹申訴都沒用
況且還不是我提到政治
只是回文的人提到就被刪
這種雙重標準真令人訝異阿!



Selma wrote:
你可以拿我的文章給實...(恕刪)
這個討論串從頭到現在,開版的版主提供了很多專業知識與數據佐證自己的看法

持平而論,先不要提他的看法對或不對,這樣有誠意的內容比許多只會謾罵譏諷的好多了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一直偏執說這篇是政治文,是否改檢討自己控制一下?
德國柏林的PM10數據,他們花多久改善?
為何德國願意把PM10測量刻意區分「都市交通」「都市」「郊區」「鄉村」這四個重點?

交通、都市,佔了多少比例? 德國調查,「都市+交通」幾乎是「郊區」的兩倍污染。



德國柏林針對「交通」「都市發展污染」這兩項特別下了功夫,降低50%的污染。
柏林的重點,是不是台中市的重點呢?

那這次紫爆,台中市佔了多少?
有調查過台中市區的PM10貢獻,佔了多少的污染嗎?




依照韓國自身的調查:




http://www.cge.uevora.pt/GCGW/presentations/151-238-1-DR.pdf

mz3sp23 wrote:
這個討論串從頭到現在...(恕刪)


就兩個人脹紅著臉、兇得什麼的在跳腳,

怒斥你們傷害了皇城內的祥和之氣,一定要啟奏聖上誅你們九族。
誰讓安迪不開心 我就...


這是個混亂的世界
更是個偽善的世界


我想樓主調查的精神值得鼓勵
調查的方法以及結論
當然不一定正確
不然為什麼需要專家學者呢?


當然
這是個混亂又偽善的世界
學者專家說的
也不一定不能被挑戰


因為現在是十幾分就能上大學的世界
人人都是學者專家


其實我很喜歡大哥您的研究精神
但一開始您認為的觀點是什麼...市政府不作為不積極灑水,因為您認為灑水抑制揚塵,一開始您跟我們說的都是揚塵揚塵揚塵啊...

所以我才會引述揚塵比我們嚴重許多的北京專家說法,他們認為灑水抑制揚塵是無法改善pm2.5的...

如今...您卻一直捨近求遠,一直引用國外數據來佐證...其實我也可以套一句您的話

台灣是...這些外國一樣嗎???



大哥您一開始下的標題,姑且不論您的起心動念,的確會變一篇釣魚文,有人見獵心喜、有人跳腳,也有人沉默...不是嗎?

回文的人有沒有立場...心知肚明



回歸理性討論吧...雖然領域不同,但小弟還是會持續follow大大您所提供的資訊供作參考的
感謝板大專業的分享,很認真的看完每一段的說明
假如我是執政團隊,一定馬上邀請您來簡報
一起探討這個部分的相關問題,看是否可以為台中帶來好的改變


看來前往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求甚解,是必要的。
*學術單位是張白紙,爾後與任何一位教授聯繫,都是個人向學術界的請教,不要把學校染色。要批評就把箭頭指向我吧!而我也不想被政治染色,謝謝。


我的MAIL內容是如此簡單詢問,如有人可以解惑,本人萬分感謝其分享:

前些時候因為空污指數導致個人的家庭照顧問題,因此加入這個環境指數的個人研究。
我的背景並不是相關背景。所以,花了將近2週時間閱讀與整理之後,發現環境工程基本上就是公共工程的一環,甚感佩服。

本人研究全文為此連結所示: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616120&p=1
同時也希望能幫我引導個人私下的研究與指正。

個人發現:
1. 台中盆地的都市、工業等等的發展,加上獨特的地形季風,導致污染物質無法透過天然氣候將污染帶出台中盆地。
2.台中市的污染物質透過季風的海陸特性,往(大甲、外埔)、(豐原、后里)、(西屯、大度山)、(大里、太平)、(國姓、埔里、日月潭)、(南投、竹山)這六個群組,各自發揮地形功能,把都市發展的物質吸納與排出。請問地形部分的研讀與理解,是否違反真實貴系所調查?
3.近日發現,火力發電廠的污染似乎對台中盆地的影響不大,季風引導的方向指向豐原后里。中科,飄向大氣的比例與方向我個人無資料。是否能夠跟貴系,請教AS/B等等的物質與落塵分布調查資料?
4. 讀了一些國外關於PM10的資料:發現Urban background、traffic 佔了60%,基於台中盆地地形關係,特感興趣其數數。請問,Urban污染比例佔了台中盆地多少比重的污染?
5. 同時,我也讀到一些過去道路粉塵PM10物質的基本資料。由於個人發現,11/21的落雨將台中市區沾濕加上hv的關係,把地面的污染物質解離,引誘出11/22的整日空氣漂浮污染。請問,這不知道是不是二次激發清理長期的地面物質?




莊秉潔教授,應該有收到我的具名MAIL。(所長提及莊教授在國外研究休假,可以透過email跟他請益。)
如果莊教授看到MAIL就知道我的用意,不過就是學習的請教。
或者網友可以幫我連結到他的FB,也是一種聯繫的方式。

接下來,會與學校單位進行連結,進行我的下一階段。

都市發展的PM10物質,在近期閱讀發現2007~2014其間,由都市啟動的PM物質調查,產生甚多期刊。
「德國、比利時、英國、義大利、西班牙、韓國、美國大城市、歐美環保署等等,都有很多關於都市發展的PM物質研究。」

經過在台北居住的經驗,在美國居住的經驗,甚至小時候由鄉下前往台中市的經歷,台灣應該也該重視都市發展的PM物質、都市交通產生的物質。

不過如此。

已經電話聯繫系辦,可能我話語並未說明清楚,未得到助教的第一時間協助。
因此,必須要當面驅車前往比較適當。

等待再一次的學習。
但,標題不會改,這標題一開始就是
「發現都市污染遠比工業污染嚴重問題,而設定市政府重視自己的義務與提醒」。

就像台北人發現過去酸雨很高,而發現台北地形與交通問題是關鍵。
不過,場景轉移到台中,有何不妥?

先緩寫,先工作與請益。

我所有的計算推演後來發現跟US-EPA的PM-Coarse發展近似。
心得是:滿慶幸能夠學習到另一種領域的專業世界

PM-Coarse is a term used by the US-EPA, just like PM10 and PM2.5. PM-Coarse is defined to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M10 and PM2.5. It is sometimes written as PM10-2.5. Although at one time EPA was considering making PM-Coarse a “criteria pollutant” in the same category as ozone carbon monoxide, PM10 or PM2.5, it has not yet done this.

PM-Fine 這是比較物性分析的化學研究,PM-Coarse與都市與地理發展卻有更深的關係。
兩者像是:PM2.5像是細微分析成分(Elements),PM10-2.5像是整體環境的結構分析(Structure)。

這樓,一直以來都是屬於後者研究。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