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單位:公共運輸處 / 公布日期:2015-10-23優化公車專用道實施前,每日平均日運量約為5.69萬人次(含專用道及慢車道公車),實施後增加至每日平均日運量約為7.23萬人次,臺灣大道整體大眾運輸人次提升約27%。所以多27%是 一開始不是一堆糊粉上來說大眾運輸系統是正確的 所以犧牲部份人的便利性是應該的現在改優化公車人數提升了27% 犧牲少部分人的便利又變成錯誤的政策
其實你會發現很多人討厭BRT 都是開車跟機車族講的理由就是影響他們的車速, 減少車道BRT註定失敗, 因為台灣人性格都是, 我希望台灣好 如節能省碳廢核四, 但前提是絕對不要影響我台北捷運能成功就是因為他是花更多錢的地下化, 跟高架化, 而不影響 機車跟汽車人的路權而BRT的確是讓開車的人造成不便~~如果可以學習波士頓機場線的地下化公車道可能就沒問題吧因為我們台灣現在走的是獨步全球的民主政治就是要照顧所有小我, 而犧牲大我的創新版民主只要任何政策讓任何一些人感到不安, 就是要廢除~所以林市長只是跟隨潮流
ALLTIONI wrote:改成跟台北一樣的路中央候車應該是對機車汽車影響最小的,不知道為甚麼當初沒做? 因為這樣做建設期長(代表交通黑暗期長,想想當初台北建捷運的慘況),經費貴,而且若當真要建捷運時還要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