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BRT改公車專用道是不是一種倒退

1995年,第一次踏進已營運超過100年的倫敦地鐵,頓時被四通八達的"管子"震撼住,眼界大開。一坐就7年。

1997年,第一次乘座台北捷運,新穎、舒適、更棒的是沒有尿騷味。可惜還不夠便利。

2015年,台北只花了20年,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甚至並駕齊驅,台北捷運便利性絕對不輸倫敦地鐵。

今天,台中開通了一條BRT、一條MRT如火如荼趕工中,似乎有蓄勢待發、急起直追之勢。
接下來,台中市政府於交通政策走的每一步,攸關台中市民於20年後行的便利。不論是BRT、MRT、LRT,任何形式的運輸系統,只要規劃及執行得宜,必能讓台中脫胎換骨。
但是,如果還是以意識形態、速食政策來影響優良交通建設的推動,20年.40年.甚至100年,原地踏步。那台中人都只有羨慕他人的份。
peterboulong wrote:
政治考量或許是其中...(恕刪)

但是就目前來看,台中單一條BRT的運量直逼高雄捷運兩線MRT的運量,而且台中市規劃的是中運量捷運系統,這證明台中市養的起捷運的。
過去單看人口評估是否蓋捷運的方式已經不適用。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同意樓上,評估捷運不只是靠人口數,還要評估使用習慣和環境

不能說人口數沒有超過高雄很多就一定會和高雄捷運一樣賠慘

另外,習慣是要養成的,先有捷運再培養需求不見得是錯誤論述,尤其是BRT使用人數還真的頗多
很好玩嗎? wrote:
但是就目前來看,台中...(恕刪)


如果是單以高捷橘線平均日運量4萬來看的話 的確是台中BRT比較多

但高捷紅線的人次目前還是比較多 去年度平均日運量是12萬
不過這已經是08年至今才累積的

實際上 高捷至今也還沒損益平衡 車廂未加掛卻還能空空的情況也是在

以高捷這個純政治考量而蓋的為標準說真的…不太好

其實另一個重點是大眾運輸的使用率
這點在老胡把台中公車搞好後已經有在提升

但我想還不到當年台北那種盛況就是了

peterboulong wrote:
如果是單以高捷橘線...(恕刪)

高捷是跟台北捷運一樣的高運量系統所以才會造成虧損,而台中規劃的是中運量捷運系統與目前BRT的實際運量大致相符,營運成本也低,更容易達到損益平衡。
綠線捷運即便文心路沿線的重劃區還沒發展成熟,也有連接高鐵的基本接駁需求運量。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高捷是跟台北捷運一樣...(恕刪)


的確

所以中央才肯給這條不是嗎?

但中港路如果真要蓋也一定是走高運量

我想中央就是怕高捷再現

peterboulong wrote:
的確所以中央才肯給...(恕刪)

中港路的MRT在當初送審時就確定是中運量系統啦!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很好玩嗎? wrote:
中港路的軌道捷運在當初送審時就確定是中運量系統啦!


那看來就是中央對預估的運量沒信心吧

就等捷運綠線上路還有那個…優化什麼的下去跑


peterboulong wrote:
那看來就是中央對預...(恕刪)


台中BRT預估運量不是和毛治國有關嗎?
好像有人說是他直接拿公車運量當BRT的運量來評估,
造成現在台中BRT那麼擠。

turtlelittle wrote:
造成現在台中BRT那麼擠..

BRT是台中市政府完全主導,
從公車運量可以大約估出MRT的營運狀況,
連公車都少人搭的地區,MRT經營起來會很辛苦.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