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區位於今日的柳川與綠川之間,早期尚未開發時,此地區到處都是沼澤地,其中有一座小丘陵地,小丘陵地上高凸處叫做「墩」,清朝時在高凸處設置煙墩,於是就把小丘陵地稱為「大墩」。
日治時期1896年,總督府實施的市區改正計畫中採用了巴爾頓(W.K Barton)與濱野瀰四郎的「台中市街區劃設計報告書」,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
1900年正式公告「台中市區改正」,為配合整體都市發展也設置了公園預定地為台中公園現址。因而整治綠、柳川與開闢棋盤狀道路、興建台中驛(今台中車站),將台中興建成為台灣新興的現代化都市
-------------------------------------------------------------------------------------------------------------------
重新算了時間...我把張溫鷹的任期時間記錯
張溫鷹上任首先要務就是單行道改雙向道...她的家族本身就是中區大地主
辦法是採1:2車道...就是往西2車道...往東1車道...結果變成交通大亂...不到半年草草收場
胡志強任內才真正改為雙向道...並且開放中正路兩旁停車格....店家生意才有點起色
交通混亂期大概維持半年才逐漸正常...主要是幾個交處路口禁止左轉
過了幾年當時的規劃始終未再評估和改進...現在的單行道還是讓中區交通非常不方便
Generation Kill
就是就業機會的開創
當市長要很懂得替自己城市行銷,行銷自己城市特產
一來讓城市能夠更賺錢二來替城市找出定位與特色
第二就是要能夠有能力招商,有招商才有就業機會
否則只會喊喊蓋科學園區啦,軟體園區啦
結果道路建設都規畫好了
卻沒有廠商進駐,那這真的到有點不負責任
目前台中發展,台中港部分也有許多新廠商加入
中科台積電就將近6000~8000就業機會
另外精密園區google地圖上是一片黃土,但現在過去看卻幾乎都已經蓋滿廠房
表示台中的招商情況相當不錯
台中的就業機會越多,廠商之間就會更想招到好人才,重賞之下有勇夫
所以薪水就會隨之提高;就業機會越多,就越多人想搬到台中市就業
想搬到台中市就得找房子,房子越來越難找後,中區還怕沒人住嗎?
台中舊市區交通不方便?真的是很大的一個問號
火車站在舊市區,幾乎很多公車都可以從舊市區四通八達的到各個地方
還是只是開車與騎車到舊市區的單行道對您來說不方便?小小的單行道有影響那麼大嗎(是指雙線道的單行道)?我很懷疑
台中市舊市區周圍假使會有新的就業機會,我想應該會有所改變
當然如果能夠把舊市區都市更新道路重劃,那是個好辦法,但這些成本與開創新的就業機會相較之下
我覺得還是謀眾人福利-開創就業機會為重
一看到就知道
中區啦 東區啦......一堆讓人OOOOOOOOOOO的假議題
反正今年是都更年
台中中區
東區的
台中州廳、台中市體二用地都會動工
尤其體2是某大總統的政見......錢大概不是問題
市政府跟當地人條件談的如何罷了
台中州廳......比較簡單
不要某某假裝公正"愛台中"的團體"亂搞"便可
..........
有人說中區沒救啦 道路啦......
好救的很.......
不過台中市舊市區的產權複雜程度讓人哭哭
比如說某個日據時代眼科醫院
現在產權賣給台中某個賣鳳梨的業者
現在要重修變門市 大概......OOOOOOOOOO
這種建築物最少說修2-3年跑不掉慢慢等
這個算幸運的
還有不少......私底下運作......講太多不好玩
你要都市重新規劃再造
產權跟當地民眾談的條件很重要
民眾不欠錢 產權又是他老大的 你又能如何 抓去充公......OOOOOOOOOO
等台灣變北韓再說吧
火車站有眉目再慢慢說......很有趣......還是產權......條件的問題
......時間還不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