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台中未來發展的看法

my216005 wrote:
某地方現在挖得可開心...(恕刪)


是指台北捷運局嗎?

如果是的話~台中並沒有經費轉移給台北的問題

因為台北原本的統籌分配款就拿很多

不會因為台中蓋捷運台北的統籌分配款就短少

鐵路改建才會有經費轉移的問題

因為經費是給鐵路改建工程局

今天台中專案改為高架等於幫鐵路改建工程局省了一些錢

而那些省下來的錢就是轉移給其他專案
台中市住 35 年了,20年前台北捷運開始蓋,從那時候台中市就開始明顯落後
5~10年前高雄也開始蓋捷運,於是台中又落在高雄之後。
住這麼久,台中除了房子一直蓋之外沒有什麼進步,別說捷運了
連道路規劃、交通號誌設計也很差,主要道路每個都兩段式,難道每個路口都要規劃能左轉嗎?
因循苟且的台中市交通局
高雄這10年進步也很多,唉..等了半輩子,還是及時行樂吧..
JVL wrote:
是指台北捷運局嗎?如...(恕刪)

我指的是規劃施工單位由高鐵局移轉給台北捷運局。
既然是台中捷運為什麼不直接成立台中捷運局就好了呢?
台中鐵路高架化 9月開工103年通車
更新日期:2009/08/25 18:10
(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25日電)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今天表示,台中市區鐵路確定採高架改建,預計9月中旬開工,民國103年通車;站距朝捷運化設計,豐原至大慶共設9座車站,比現有車站多4座,方便通勤族。


鐵工局副局長周永暉表示,「台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北起豐原車站以北,南至大慶車站以南,全長約21.2公里,總工程經費新台幣288億元。若採地下化改建,工程經費將增至上千億元,約為高架化的3.5倍。


周永暉指出,在確定設置的9座車站中,豐南、松竹、精武和五權為新增車站;另配合地方需求,正在評估增設頭家厝站(位於潭子與松竹間),若設置10座車站,平均每站間距約2公里,將是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中,台鐵車站數最密集的路段。


周永暉表示,9座車站中,松竹站、大慶站將與台中捷運共站;台中站右側擬設置公路客運轉運站,可提高旅客轉乘便利性。


台中鐵路高架化後,沿線17處平交道、18處地下道和3處陸橋消除,可改善市區交通。


88水災後,政府需要重建經費,台中鐵路高架工程今年度40億元預算中,鐵工局將挪8億元先投入救災重建。周永暉表示,鐵工局負責的林邊計畫原進度超前,雖然遭遇水災,但預估整體進度不受影響。980825


台中鐵路高架化後,沿線17處平交道、18處地下道和3處陸橋消除,可改善市區交通。

希望這些道路障礙物可以早日清除掉
Generation Kill
cutedaniel wrote:
台中市住 35 年了...(恕刪)


高雄捷運是好是壞不予置評,不過小弟老婆是高雄人,本身也常常去高雄玩,所以對高雄也略通一二,就本身的感來覺說,高雄生活腳步慢,城市貌也感覺有些老化(老舊社區很多,尤其是鹽埕附近很多),這一兩年巨蛋附近是有帶動一些活力起來,不然高雄市真的不太像直轄市,光是有捷運系統是不能代表城市落不落後的。
小弟在台中念書+工作也有十年了,感覺台中變化倒是不少,尤其是都市機能的西移有點明顯,十年前火車站前還有不少年輕人會去逛第一廣場,曾幾何時,第一廣場被外勞佔據了,遠東也關門了,市中心的位置逐漸被一中街+中友百貨、Sogo+精明一街+新光三越、逢甲+東海等商圈所取代,沒有進步嗎?小弟倒覺得變了很多。
台中的道路規劃好不好小弟也不敢評論,不過小弟倒是蠻喜歡主要道路每個路口都可以左轉、都有左轉道的設計,至少不會為了要去某個地方得多繞好幾個路口,而高雄很多路可以左轉,但是沒有左轉道的設計(還是有,不過相對少),左轉得自己抓 timing,雖然不見得一定會發生事故,不過總是感覺比較不好一點。

台中有沒有改變(不管進步或退步),小弟認為是有的,只是要看地點而已。
討論一個城市的好壞
該由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討論

台中人喜歡以台北及高雄來比較
而與高雄來對比的比較多
我想這就是有趣的地方

其實台中與高雄是定位完全不同的都會
互有優缺
甚至總體看來
台中較高雄優越一些

這要回歸到國家產業分工的大課題上去講
講來很花時間

不過我要反省的一件事是
就台灣離開日本的殖民統治後
我們各自的城市是否有對自己城市願景有主導權
先有想法再來談努力的方向及資源的分配
但台灣的城市好像不是這樣在走

想法為先的城市
我看到以前的宜蘭,現在的台南
其他表面擁有更多資源的城市似乎只是在把錢用完
然後再去吵糖吃的做法...
這樣真的很不好
但是對於沒有腦袋的市政官僚及民代
倒是輕鬆愉快

肚子餓了 待續....
我想先談談高雄
希望給對高雄不熟的人有個概念

基本上被定位成工業城市
是高雄的美麗與哀愁
以前的工業設立
伴隨而來的是人力的大量需求
引來許多外鄉移民
有些是個人移居,到後來落地生根
(隨個人經濟條件的好轉)
人口再帶來一般的民生消費
城市於是慢慢發展
但工業或產業也是一種須要進化的東西
所以歷史的繁榮並不能為當代的市民再帶來幸福感
試想
市中心整個被重工業區包圍是何情景
一百五十萬人擠在工廠的周圍"安身利命"

如果加上高雄市周邊高縣的精華市鎮,鳳山、仁武、大社、橋頭、林園...
這人口應該在200~250萬之間
生活品質是極其低落的
仁大、後勁工業區以石油的上中下游產業為主(省道的兩側)
林園也是
高雄成功路旁連接港區的以火力電廠及小型石化為主
而小港整個以鋼鐵廠的上中下游為主
全部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

就算在他旁邊蓋一個夢時代
一樣邊坐摩天輪、邊聞工業廢氣
這些環境成本是高雄市民在承擔
工業利得
當然是遠在台北的產業殖民體

高雄在某吳姓市長沉睡超過兩任的任期內
逐漸邊緣化
高雄變成在跟雲林、彰化這些農業城市爭奪大型工廠的爛咖

高雄房價比台中差
素質也差
原因是產業條件的不如人
這些過氣的產業凋敝
受衝擊的不會是遠在台北摩天大樓高層冷氣房的人看得到的
他們只看到數字報表
那邊有利得把資源往更有利的地方挪去

高雄確實在謝市長任內開始有些轉變
(這裡不去論定私德部份,以免失去焦點)
市府裡有了一些宜蘭經驗的人
開始有改變高雄的策略
先是資源很少開始做
也開始討論一個港灣城市的應有格局

扁執政
對高雄投入更多關愛
中央預算注入更多
但實際的發包利得還是台北的公司
這是長久以來的利益關係
越大的工程
越不會是你地方的菜
地方頂多是第二、三包的小工程及外勞密集的工作...

但高雄除了晚間更嫵媚外
產業結構開始轉變了否?
還不算有

因為高雄市區的土地
上列的那些工業區、港區、山區...
全部不是高雄市的管轄範圍
它們汎屬中央不同部會、國營企業、大財團、軍方...
而且面積佔去一半
還都是臨海臨港或市中心的好區段(中山、博愛、民族R)

所以高雄只能在小小的市中心開幾家百貨公司熱鬧一下....



休息一下 待續.....
插話一下...

以前在左營當兵(海軍艦艇)...談一下對高雄的印象

因為長期停靠在5號碼頭...對愛河周邊特別有印象...記得每次經過愛河畔...一定會被騎機車的"三七"追著跑

愛河的特殊氣味讓人非常難耐...但是港區剛好是愛河出海口...痛苦的經驗筆墨難以形容

現在的愛河美多了...還可以搭船遊河欣賞夜景(不輸香港)...高雄的夜景滿讓人羨慕

高雄長期受到工業污染是高雄人的痛...同學世居林園鄉下...幾十年來受盡石化工業的汙染荼毒...

美麗的家園早就毀在台灣的經濟奇蹟中...這是外地人難以感受的沉痛

Generation Kill
我從小台中長大,說真的,台中是好,但好的是地理氣候這些條件,其餘人為的部份真是完全不值得
一提,基礎建設落後北高非常多,一個整天裝高調的市長,一堆重劃後地價暴漲的房子,說得出名字
的大馬路還是那麼幾條,而且天天上下班就塞,爛到不行。

看到這版某些人,人家說台中炒地皮就生氣到跳出來痛批,一整個像是擋到他財路一樣,真是讓人忍
不下這口氣。
我真是苦呀,苦笑。

Mr.Money wrote:
我從小台中長大,說真...(恕刪)


+1

台中最近幾年,除了重劃區炒地皮比較生機蓬勃以外,有任何對市民有用的發展嗎?
胡市長的辯才倒是幾任市長中最好的...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