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ma wrote:這樣講好了,管制必...(恕刪) 當然了總量管制必須建立在個別排放源的標準下,自然不會有誰多偷排的問題,骨子裡其實是政府可以有依據而命令所有廠商等比例浮動下修原本個別標準排放量,當然...這一定有難度,因為廠商會反彈。
1997年的中港路調查,到底中港路有多少PM物質產生?交通跟PM物質關連性?當交通流量增加時間最高,PM物質增加。2015年,也符合紫爆時期的變化趨勢。依照英國/首爾研究數據顯示,2015應該會是1997的幾倍,只是我手上沒有資訊。中港路的交通頻繁,PM物質的常態調查,警示當地交通即時的PM物質,是很重要的。市政府更應該標示,「即時、昨天、去年同期」差異的增減幅度看板,這對大家都好。比對2015年11月紫爆其間的觀測與中港路觀測,兩者反應趨勢一致。下雨後,PM指數降低一半。在西班牙的官方實驗,清洗路面可以減少50%。在在的數據上,台中市政府需要更努力清理道路粉塵才對。中港觀測站(行動)中港路新光,比忠明站的污染物質多!!用忠明站觀測台中市污染,基本上是觀測中港路的污染物質,距離中港新光還是有差異,數據上不能取代新光那附近。國外有關空氣污染物與交通量變 化的相關研究,大多以二氧化氮與氮 氧化物的比值(NO2/NOX)為主。相關研 究顯示直接從車輛排氣所測得的 NO2/NOX比值變化範圍自(2~5) %至 30 %不等。根據英國倫敦市區內的36個空氣 品質測站統計資料顯示,於開放大氣 中針對道路交通移動污染源所測得 NO2/NOX比值,從1997年的(5~6) %,隨著當地交通運輸量增加,到2003年 已增加到17 %(Carslaw, 2005)。韓國首爾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距 離30m寬道路約1m遠之道路旁測站(採 樣口高度3.8m)與距離道路約1km遠之 市背景站(高27.8m)相較,NO濃度約 高出4倍,NO2濃度則約高出2倍,道路 旁測站之NO2/NOX比值小於 市背景 站(Pandey et al., 2008)。為何11/21那天的雨水不是很多,可以讓大家好幾天的好日子? 一掃陰霾!就用這個日本人研究的資料來說明:H2O 扮演轉換的關鍵,的確很重要。這是日本人的研究大氣污染的自由機化學變化研究,這張圖滿易懂的。補充:H2O對於粉塵物質的變化(化學)。這個化學反應式,就是我陳述的文字。至於多少水反應效率最高?依照11/21的水量來看,的確不需要很多,就能夠揮發道路粉塵中的化學物質。試問:市政府推動大量發車的優化公車於中港路上,是否已經看過中港路的環評報告?這樣大膽施行替代方案,並且大量宣傳優化公車的好處,應該是有數據可以佐證才施行的吧?看了這份環保署的報告書後,倒是捏了一身冷汗。此時,我查不到更新的數據,應該台中市政府該公告一下這數據了。用加倍的公車運行,會比BRT時代的PM污染指數還低。我真的不知道台中市是依照誰的環評報告來當依據?是誰背書這項公共措施的環評?好奇,我相信這環評報告書是可以直接被檢視的公開文件,只是找不到。應該不是機密文件吧?*這些都是台灣量測台中市中港路的環保舊數據,不是參考別人國家的數據,數據上是可以考據當作指標。
經過google,我想大概弄懂了黑丸怎麼來的,這則回文是寫給跟我一樣一知半解的人看的,避免誤入資料的陷阱,讓我們從正確看資料開始原先雖然懷疑版友在#86樓 提供的那則新聞所引用的貼圖是ps過的,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518309那張圖明顯的怪..但正巧前日看到一則去年有關空污的貼文[社會] 毛骨悚然!網友實錄空污:為何南投入夜總出現大黑丸?對於這則,倒是沒多大懷疑,但看了樓主在#90樓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616120&p=9#58342705 的回文後,注意到這中間有知識斷層,在查證後,發現南投大黑丸似乎是去年頗大的新聞,目前google也還有許多相關新聞在,(那幾天特意不看新聞倒是沒注意到)前述2個連結使用的都是來自零時政府的空污圖,零時政府的空污數據是來自環保署空污指數,照理說顯示的內容應該沒錯,問題出在呈現方式,環保署的空污數據是細懸浮微粒 (PM2.5)的即時濃度值 (單位:μg/m3 微克/立方公尺)零時政府的空污圖與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所使用的都是平面圖 平面圖 平面圖為了即時呈現濃度的高低,環保署用顏色來區分各監測站的數據高低,零時政府則是用平面的方式來顯示立體數據,導致只要數據一升高,黑丸的”面積”就會很驚人,再強調一下,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跟零時政府所使用的都是平面圖 不是立體圖 也不是空照圖濃度值是”立體”數據,不能用平面的方式來加以解讀。濃度值是”立體”數據,不能用平面的方式來加以解讀。濃度值是”立體”數據,不能用平面的方式來加以解讀。零時政府的空污圖是將立體數據平面化的結果,雖然把立體數據平面化,看起來很驚人也能呈現一些現象,但是卻嚴重混淆我們對於空污的認知,也可以說,上述兩個連結以及相關的新聞,根本就是”有問題的呈現方式”+”民眾錯誤的解讀”+”未善盡資訊把關責任的媒體報導”的結果,這種錯誤的方式持續了一整年---現在依然這樣使用,如果不是這次的圖特別怪還真不會注意到…查證過程中,看到臉書上大大小小的”環保”社團中,總是有人引用零時政府的空污圖在宣傳…無心之過或是蓄意行為不得而知,但是因為認知的斷層,導致懂的人、有看沒有懂的人各說各話毫無交集…查證結果真是讓人無力…越深入了解,還真有些同情環保署...
不好意思喔~光台中中興大學就有三間專門作空污研究的實驗室耶~兩間做污染物擴散模式,放高空汽球,架氣象站,做垂直面的空污數據取樣另一間做懸浮微粒PM2.5及PM2.5-10的取樣,分析微粒中Na+,NH4+,K+,Mg2+,Ca2+,NO3-,NO2-,SO4=,Cl-,F-的濃度還有EC,OC的濃度如果是煙道採樣則會加測ICPMS做金屬成份分析論文數據超多的還有研究生做一整年的PM2.5 PM2.5-10取樣及氣狀HNO2,HNO3的取樣分析日夜都採,365天每天不間斷你怎麼可以說台灣沒有專門做空污研究的實驗室你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好嗎?還有我有一點疑問一直想問樓主耶~你為什麼可以看照片,就可以判定哪一區是臭氧汙染最近臭氧濃度應該都沒破130ppb吧你目視就可以知道那層霧霾是臭氧?這真的蠻強的耶~還有我之前做的研究,nitrate生成是跟相對濕度是有正相關的,所以當整天如果空氣擴散不佳,晚上NOx沈積,在高濕度環境下,夜間硝酸鹽濃度佔PM2.5比例會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