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大台中房地產崩盤前夕~如果不急不要現在買

拂曉之洸 wrote:
我跟黑橋老大談的昰"...(恕刪)

唉...又是繼續無視和跳針

不是記者的錯,就是市府的錯,
都沒想到是你自己解讀有錯。

佐證什麼?那則報導主要就是提到,滑水樂園的投資案德商正在規劃評估
如果評估決定要做,市政府會幫忙提供用地,
市長則建議可以增設纜車聯結遊樂園和大坑風景區。
他有說這個纜車是要德商興建嗎?他有說兩案要綁在一起嗎?
這則新聞跟黑喬老大說的有何不同?
拜託你不要再自圓其說了

題外話,你找的新聞裡有個很好笑的錯誤
報導中說"德商美最時Melchers是保時捷財團轄下的子公司"
我就覺得很奇怪,結果去google的結果,Melchers是"Bosch"的子公司啦
這個記者真的很天...
各位的討論從我這個外行的觀點,買房子和買汽車越來越像

買新車價格高但是"重置成本較低",買舊屋剛好相反,房屋和汽車相同也是會折舊

汽車的品牌=豪宅的象徵,即使再貴也要買豪宅,只為的彰顯財富的象徵,等同買雙B代表身分地位

只有特定地段土地才能保值,等同稀有或值得收藏的車種價格被炒上天,大量生產的國民車只有折舊的命

大量興建的房屋如果存貨太多,只有折價出售才能消化餘屋,等同年度結束前汽車推出優惠方案消化庫存

想要問的是,如果房屋和汽車成了消費財,真的還有投資的意義嗎?




房屋可視為消費財,但是土地卻不是
所以跟汽車不太一樣的
不動產會保值是因為土地增值的速度大過(房屋的折舊+通膨的幅度)
另外優質地段的房屋折舊速度是比較慢的(這是心理層面的認同)
所以如果地段普通或是更差,通常超過20年房屋的價值就較低,其殘餘價值是在於土地

有求必應 wrote:
房屋可視為消費財,但是土地卻不是...(恕刪)

這個觀點我相當同意,但是還是有難解的問題..

房屋和土地是無法分割的"共同體",土地的回收必須靠拆除舊屋重建,或是整建舊屋的方式

如果相對成本大於開發新土地,舊屋的土地就無法回收再利用,或是只能繼續保持原狀使用

因此當房屋進入"零價值"的折舊末期,土地又難以重複再使用,整個建築物和土地就只能被閒置

所以認定土地不會折舊這個觀點其實還是有問號,重點在於地段是否能夠維持使"重置"成本具有經濟效益

最近政府在台中和南部推出"標售地上權設定"的標案,以50年地上權作為標售物,目的可能是希望未來土

地可以回收,但是在台灣這類的土地除非是特定商業用途的精華區,例如台北101...否則難以受市場親睞

大家都同意土地的價值和地點有絕對關係,但是沒有人可以保證"地點"的優勢能保持多久

例如大家討論精明1街的沒落現象,正是很好的例子証明好地點不見得能永遠持續

因此土地(地段)本身的互相競爭和取代,使土地價值出現此消彼漲的翹翹板現象

所以追逐土地價值時也必須顧慮被價值取代的可能性,風險也因此難以避免



mz3sp23 wrote:
嗯嗯~買賣價格是要雙方合意才會成交的
很好奇您拆除、整地費用是怎麼估的,有行情價格可以參考嗎?
...(恕刪)


嗯....這個我也不知,小弟第一次買透天舊屋,感覺上起碼要幾十萬吧?(三層樓約60坪)
主要是想以此做為議價籌碼....
驗證一下這篇文章
現在五都選後到底崩盤了嗎??
要崩盤的話絕對是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時間點
莫非定律吧
第一次發現MP3也可以這麼好聽: IRIVER IFP-999 + ATH-EC7
如果沒想買沒想賣 根本不會關心漲跌
想買的越希望低買 就越漲
等到後來不是多付幾成
就是買不起
經過了幾年了,樓主機預言大失準阿…哈哈
聽您的就完蛋了~
房價很難說的準
都是要時間來驗證
現在很多人都多房價已經是高點
但是會不會更高呢?
2015年人口紅利到最高點,房價會不會開始往下走
還是利率如果上升幾%,房價會不會開始往下走
QE退場,房價會不會開始往下走
大家可以等等看
說不定房價繼續上升也有可能
房價沒人說的準,大家也都是在賭
如果說的準,你我都是大富翁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