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台中[快捷巴士BRT藍線]由西向東走一趟

絕代蝴蝶 wrote:
傑哥,林市長當初說台...(恕刪)

這影片好像是剪接的

wxes9150103 wrote:
這影片好像是剪接的...(恕刪)
剛剛找了一下全文:

林佳龍2012年3月7日質詢毛治國 節錄全文

林:「另外,我代表台中我也要講話,台中是5都,預算分配最少就算了,捷運軌道運輸也是相對來講投資比較少,那我問你一個問題,我們胡市長講過要7條捷運,你贊不贊成他這個講法?」

毛:「這個要衡量財力和實際的需要。」

林:「好,他選後也變了,他說要改成7條BRT,你認為台中蓋7條BRT適不適合?」

毛:「這是階段性,如果要階段性來做,先用這個比公車專用道更強一點的公車來做,階段性來講也是合理的。」

林:「好,那台中現在有一條捷運綠線,高架的,要將近289億左右,這個一條蓋了能夠活嗎?要蓋下去嗎?還是應該把這個預算,把它轉做BRT,讓台中有BRT的的路網,我請毛部長以專業的角度,不用在乎藍綠,好的意見我也支持你。」

毛:「我的了解,台中市在他們現在對於像這樣的綠線要興建,也是戒慎恐懼,他們現在也是希望用這種公車來培養整個路廊的交通量,像這部分我們絕對全力支持他這個想法。」

林:「好,你知道今天,台中市的交通局副局長也有來,因為局長帶團去日本、韓國考察,包括名古屋我們講的導軌式的BRT,反正現在高架也已經蓋了,但是如果沒有辦法真正蓋成捷運,這種方式有沒有評估過?是不是可以來評估?」

毛:「當然這個是永遠可以評估,但是我們會覺得,你把它變成導軌式的BRT,乾脆一步之遙,你就做成像我們現在木柵線這種,說不定效益更大。」

-------------
林市長是沒有說台中不需要捷運,發文沒查證我致歉。

不過他有建議要把捷運的預算改成做BRT倒是真的.......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很好奇,批評的通常都放一兩句屁,然後沒見過提出完整的論述來批評的。第8頁好文推一下
lhming99 wrote:
小弟在運輸業待過幾年,當年由於工作的關係(其實就是關於台中BRT的電動巴士車輛投標),對國外BRT有做過一些涉略,當時便認為這個系統在構成路網上,以其建造費用與軌道捷運相較來說,能形成的效益是相當好的,那時手上也有台中BRT的初步路網規劃,以我在台北周邊生活十幾年的經驗,若能快速形成路網以及有足夠的車輛,使用行為改變一定會很快到來。後來我的公司並沒有參與投標,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全世界並沒有可以跑這條路線的兩節式電動巴士,當時其實有另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台灣自己設計製造,不過當時台灣BRT就只有嘉義有一條試行路線,運量少的可憐,所以也看不出成效,所以沒有一家車廠敢投入,包含我在的公司也是,這也是為甚麼後來BRT用的是宇通的柴油兩節式巴士,其實全世界有做兩節式巴士的車廠並不多,中國貨當然也便宜又夠用,得標是必然的,就算不是宇通得標,也會是其他中國廠的台灣代表。
後來小弟搬回台中,而台中剛好也開始BRT的試運行,由於職業病的關係,就一直關注相關消息,一開始BRT確實有許多問題,不過其展現的成效確實是好的,尤其在提高車輛搭乘效率上,真的很有效,這代表搭乘的人數增加,空車量下降,當然有人抱怨滿車上不了車,但這是台中市政府當初預估的量低估了,而這只要增加車輛較好,BRT相較於軌道捷運的好處就是增加車輛容易得多了。另外也有人抱怨由於BRT,台灣大道上車變得難開了,但公共運輸就是要讓人改變習慣,當年台北公車專用道上路時,還不是被一堆開車族罵翻,一大堆路段不能左轉,現在也習慣了,台北由於公車專用道,培養出了不少公車通勤族,在後來捷運路網一形成後,運量就出來了,台中不過是在做台北做過的事,只是用更高階的BRT系統罷了,尤其現在台北現在還看得到的專用道公車接龍,BRT能有效解決這一點。
接下來是抱怨了!
後來選舉完老胡敗了,佳龍上台了,本來期待新上台的可以將BRT的問題一步步解決,讓BRT路網構成,但他就這樣把BRT廢了,而不是換個名字當做自己的政績做下去,因為這一點,我2018年選舉是不會把我的票投給他了,如果這樣也就算了,接下來台中市捷運藍線的提報中央審查通過,本來是一件好事,但細看數字才會知道問題大了,台中是想取代高雄成為舉債王嗎?預算為1124億4100萬元,中央補助290億4300萬元,地方833億9800萬元,地方負擔比例高達74.17%。其他縣市呢?台北市和新北市在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分別負擔32.63%、39.74%;桃園市在航空捷運線負擔59.55%,高雄市在捷運紅橘線負擔17.83%,而台中捷運綠線也才負擔44.67%。以上還不含土地徵收費用,由於BRT的關係,很多人都知道,台灣大道的中央分隔島是私人土地,光是這些土地徵收要花的錢就相當可觀,而這些台中市政府得自己出,這是多大的錢坑啊!所以我這輩子是不會投給佳龍了!
最後來提一下最近的前瞻計畫中的軌道捷運運輸,台中藍線也有列在當中,而我想說的是這是目前政府在交通建設中的大敗筆,因為會花掉太多錢但卻帶不來效益,因為捷運必須形成路網才能提供有效的利用率,當年我唸書時常常搭還是只有到中山站的淡水捷運,那時搭乘的人真是少得可憐,後來開通到台北車站後就好一些了,當然最大的變化還是忠孝線開通,搭乘人數增加得速度嚇死人,而讓我最大的驚嚇是忠孝線開通的隔年台北市府跨年,當天跨完年捷運站根本擠不進去,我跟朋友們只好慢慢散步往台北車站方向走,終於人群漸漸少了,沿路找了個捷運站進入,那時已經凌晨2點,捷運上還是滿滿的人,真是可怕啊!而前瞻計畫中,許多路線都無法形成路網,這要如何提供使用率呢?此外台灣人口在一直在減少,高齡化的問題將到來,後續哪來的稅收及搭乘人口來支撐這些新路線呢?以我這幾年的觀察,我認為政府應該把資源投入自動駕駛的電動巴士,而且是大巴小巴都要,這樣在未來駕駛不足的狀況下,才能提供豐富解密集的公共運輸,如果台中的BRT還在,這可以快速轉換成自動駕駛的電動巴士了,不過,一切只是夢,未來掌握在無法受創見的人手上,這些人只以過去表面經驗在做判斷,不知是沒時間還是無法深入思考未來,唉~~~~~~嘆一口氣還能怎麼辦?
簡單講,
確實兩個巿長都說台中需要藍線捷運(除非他不想幹),
心裡怎麼想是無法知道,

確實胡市長推動台中免費公車,乘坐大提升,及BRT,是有功的,相信蔡、菊也是同意的(但立場關係不方便),
如果你反對,也只是尊重及惋惜而已,

cyt7241208 wrote:
BRT停後就很少搭慢...(恕刪)


不要這樣啦
還是支持一下大眾運輸
我是都還會搭乘
只是每次要下車前要拿卡有點危險
等車停再找卡怕又耽誤到公車發車時間,,
cartoon.tw wrote:
Google「BRT...(恕刪)


你用brt NYC來找就看的到了
蓋在中間有中間的缺點
無天橋,過馬路的行人時間你沒辦法控制
左轉的待轉區要取消
以台灣大道的左轉緩衝區,一定是直接回堵到中間車道
你們都說慢車道切換很危險
為何都沒人說74下來,交流道跟外側道同時綠燈,那種交叉切換更危險?
例如廣福交流道

menglingli wrote:
不要這樣啦
還是支持一下大眾運輸
我是都還會搭乘
只是每次要下車前要拿卡有點危險
等車停再找卡怕又耽誤到公車發車時間,,
我爸媽最近在講要買車,我告訴他們你們有一個月1000元的老人公車卡了,Uber現在也很方便,花80萬買車開十年前前後後保養保險稅金油錢十年花一百萬跑不掉,這一百萬可以十年內可以搭多少公車計程車了。

如果不是天天要用車,實在沒有買車的必要,多利用大眾運輸比較實在。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menglingli wrote:
你用brt NYC...(恕刪)


蓋在中間當然最好,
只是要花幾百億徵收中間道路的私人地,
時間也要拖很久,
用在兩邊是將就,也還好
說道74快速道路,現在實驗性質的74號公車就是以電動公車行駛在74快速道路上。最近一個月增開繞駛路線繞駛到台中市議會前,一天五班繞駛大大方便去大坑或慈濟不必轉乘。要是電動公車未來能提高利用率,就不必經常擺在倉庫內充電而是密集發車出勤,可惜當下還是以整車補助的方式運作電動車補助,而沒有以車公里補助或者以延人公里補助鼓勵業者善用電動公車。相對於整車補助最高可達六百萬元的一次性電動車補貼,分十年額外給予28元/km或許才是讓電動公車從花瓶成為雞母的契機。

sheng5310 wrote:
蓋在中間當然最好,
只是要花幾百億徵收中間道路的私人地,
時間也要拖很久,
用在兩邊是將就,也還好,...(恕刪)

道路中央的土地需要徵收?所有權不是政府的嗎?只差在是中央或地方政府?!
又不是開新道路,需徵收土地!!!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