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為什麼一定要MRT? BRT就不行嗎?


ddcatt wrote:
這種問題別樓都講過幾...(恕刪)

請問一下,
因為BRT占用一線道,
剩下兩線快車道的台灣大道,
如果未來要蓋高架MRT該如何封路??
文心綠線在蓋高架時最多是把停車格刪除,分隔島全刪除,
還是要封閉四線道才能蓋高架.
台灣大道如何在BRT繼續運行下蓋高架呢?
全線封閉還是只剩一線?

站體、車輛、閘門等等設備拆去其他用?
這在國外還有可能,
在台灣...勢必要一筆可觀的拆裝費.
另外還是老話一句,要拆站體又要封路....
說實在的, 離划算應該有一大段距離.

最後再問一下
台中有哪些大路適合容納如此大的平面站體與平面專用道呢?
所以想來想去還是覺得目前台中的BRT很可惜.

純意見交流,如有不妥敬請見諒,謝謝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cschs520 wrote:
聽你的回答 我豁然開...(恕刪)


能豁然開朗就好,
大眾運輸就是要「取代」私人運具,
全世界都一樣。

至於台北,
高架或地下化捷運之餘,
還是有公車專用道,
這些專用道一樣如你所說,是在排擠私人運具。

目的只有一個,
大都市,請盡量利用公共運輸。
要開車,就可能付出較高成本,不管是金錢上或是時間上。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那就別再有MRT的夢~~ 大家都明白 台中BRT只是過渡

到時候又要花錢拆掉 浪費納稅人的稅金~~ 簡單點 直接劃公車專用道 不是也有同樣笑果??

還可省點錢
tjptw wrote:
所有的大都會都是對私...(恕刪)


1.台中縣市合併後 美其名台中市 但是偏僻的地方還是一堆

不是你口中的大都會 要靠汽車 機車 公車去的地方 太多了

2.為了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 來對汽機車的使用做限制 這我百分百贊成

所以 有些國家對汽機車課比較重的稅或限制使用年限 來控制整體汽機車數量

或是進入都市中心會收費用 或提高汽機車停車費 來減少入城市數量

進而達到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
(合情合理的強迫 民眾去配合大眾運輸)


但是 用一個大眾運輸建設 來造成其他交通工具的不便 讓大家塞爽爽

又是在一個 不是高度都市化的城市 再來說要因此提升大眾運輸的意願
(就是我BRT會爽爽通 其他的塞是你的事 要爽要通 來搭BRT阿)

這樣的交通建設 我是怎樣都不能認同的!!!
tslee502 wrote:
因為BRT占用一線道,
剩下兩線快車道的台灣大道,
如果未來要蓋高架MRT該如何封路??...(恕刪)


部分路段還是三線,
另外還有中央分隔島的空間,
不管怎樣,
到時MRT真的蓋下去,一線車道或兩線車道,不會差很多啦,
絕對是交通黑暗期的。
這時有條BRT在跑,多多少少還能提供一個另外的選擇。

至於拆除問題,
台中市那麼大,豐原、清水、沙鹿、霧峰、大甲、大里一堆地方可以靠BRT來連接,
怎麼可能完全找不到再利用的地方,
這我是不相信。

不過現在擔心這種問題實在嫌早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cschs520 wrote:
台中縣市合併後 美其名台中市 但是偏僻的地方還是一堆
不是你口中的大都會 要靠汽車 機車 公車去的地方 太多了...(恕刪)


這會不會有點無限上綱了?
今天BRT也就通過火車站到中港路這條繁華地帶,
這裡應該能稱為「都會」吧(我就不要加「大」字了)。

在這個區域,多多使用大眾運輸,應該沒什麼錯吧。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matrix3 wrote:
補充一下, 大家都忽...(恕刪)

內行的都知道,千萬別在中港交流道進台中市,不塞爆你才怪。

steve0608 wrote:
至今還不知道到中港路...(恕刪)

但是台中的BRT跟世界的BRT一樣嗎??

另外中港路塞車的原因
有一大部分是無法紓解上下交流道的車輛
請問這種平面BRT能紓解嗎?反而少一車道變惡化,
還有複雜化整個交流匯流系統.
今天如果台中市用高價專用車道BRT
我想不會有這麼多人在罵的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ddcatt wrote:
部分路段還是三線,另...(恕刪)

台中市是大沒錯
但是有大路(雙向共八線道)卻很少(甚至可以說沒有)
你看目前的BRT站體設計,加上專用道共占用四線道
實在看不出哪條路可以套用此設計.

另外就是看了很多國外平片專用道BRT的設計
都是在保有原本車輛三線道的情況下所設計的
相較於台中目前設計
還是只能說可惜了
A7R II +愛好開車的人
cschs520 wrote:
1.台中縣市合併後 ...(恕刪)

1. 國外也有偏遠地區,開車進都市後轉換成公共運輸,而非單一交通工具走到底。(其實台北市也有這樣的現象了,開車慢死人,車位難找又貴,不如坐捷運。)

2. 中港路塞是因為以前替代道路未成形,大家只選擇一條路走,現在慢慢成形,例如中彰與74號。交流道下來的車子,如果塞車時改由沙鹿方向,轉往福科路或安和路進入市區,其實不太會塞,很多人不太會用替代道路。以後國道公車轉運到大宅門,這樣除了BRT外,台灣大道少了很多公車,其實也對交通有幫助。

3. 很多交通網會慢慢成形,BRT只是第一步,看到第一步就罵,不知道後面還有很多招會到位,其實就是見樹不見林。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