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在這邊討論,大多也是消磨時間,不要為了少數人的傲慢而生氣。
這邊有心人不少,要是擋人財路,讓人紅單無法脫手,說不定狗急跳牆,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歌劇魅影 wrote:
還敢消遣別人是貧民
可以說話再傲慢點...(恕刪)
ivan.wang wrote:
其實建商不斷推案的目...(恕刪)
抱歉...只是討論一下...
現在政府推行"預售屋"履約保證
所以目前每期的工程款是先進入履約保證的專戶
並非先入建商口袋
所以建商應該是需要拿出額外的東西來質押
換取更多的借貸
以便能資金周轉,順利蓋房
而建商需要等到完工交屋
才能拿到工程款項
像台中板東區就有一建案傳說目前是銀行接管
我上次在風尚東山店看..好像是住商雜誌吧
他是寫主要是建商對未來景氣不可預知
所以才先用預售屋的銷售的方式來販賣未來的產品
不然事實上,大部分的成屋價格是比預售屋還要貴
(預售屋是賣出幾成開始調漲,所以越晚買越貴)
建商利用轉讓部分利潤的方式,吸引客戶先買
不過我覺得預售屋也適合首購族或者自備款稍微不足的人購買
因為一期一期付真的比較輕鬆.......XXXXD~
我就是降.....呼
履約保證理論上絕對是好事,但多數情況下仍希望是備而不用的。因為一旦不幸必須啟用這個機制,仍有冗長程序要走。
從財務技術面的角度來看,正因為履約保證的存在,讓建商手上可用的資金受到侷限,最終還是得透過更多的推案入帳才支應開銷。(當然,銀行貸款也是條路,但那也是依照興建進度來撥款的。)
預售屋,對岸有個更容易理解的說法:期房。(期貨?)
建商賣給民眾的價格,是完工後的價格。講得粗俗一點,這很像建商跟購物客對賭,如果兩年後的房價高於售屋價,購屋者贏。反之亦然。
對照目前的預售屋價格,是否要入手,就看購屋者是否看好兩年後的景氣發展了。
個人主觀來看,並不是太看好兩三年後的房價。
經濟趨勢的推進跟蝴蝶效應一樣,美國QE退場看來似乎是天高皇帝遠,但各種變數牽扯,最終還是要影響本地房地產。
僅供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