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code wrote:
我問你的,你的回答全都避重就輕,還躲半年咧!? 我是懶得教囝仔了啦!
...(恕刪)
哈哈哈~~~
果然我是不住火車站旁的賤民
都要由住在車站邊的國民來指導

避重就輕?? 那些地方避重就輕 還請示下??

還是這是賤民 市民論之後的說法??


flycode wrote:
以成本高低來評論,這有什麼可笑的??
你買電腦、買衣服、搭捷運、騎機車...難道不看成本高低?
幹嘛你在台北時到中研院,還要捷運+騎機車啊!?為何不天天叫專人用禮車接送到中研院?
有專人專車接送,就沒有停車問題了啊!
要花錢的所有行為,都會考量到成本,
明明你自己捷運+騎機車到中研院都考量到成本了,卻說考量成本可笑,你的邏輯才很可笑!
...(恕刪)
成本論 本來沒有錯 但是 你用錯地方
假如一件事 靠成本 就決定一切 那為什麼要有"環評"????
環評是什麼 知道吧?? 請google一下
成本不是只有"錢"而已 時間成本 環境成本.... 都是成本
只道成本=錢 說你以管虧天 還高估你了
再者 一樣的錢 花在台鐵上叫造福百姓 花在捷運上叫圖利特定人 邏輯上不通吧....


原來是高雄要蓋紅橘二線的時候 看過的阿 幾乎都差不多的討論
只不過是把中山路換成中港路 中正路換成文心路而已
高雄紅線PK台中藍線 也就是高雄最大條的(中山路)PK台中最大條的(中港路)
高雄橘線PK台中綠線 也就是高雄的另一條橫向主要幹道(中正路)PK台中的另一條橫向主要幹道(文心路)
嗯嗯~~最後結果 高雄市紅橘二線目前看起來是負債累累 戰力滿低的了
不曉得跟高雄差不多情況的台中最後的戰力會如何
再我看來台中是高架化 因該比較不會撐的跟高雄一樣辛苦
最後討論了那麼多 不管地下還高架 希望可以延長到沙鹿來吧
迷之音B:阿 你不是不搭捷運嫌太貴
迷之音A:是沒錯阿 但是有捷運通過的話房價才不會往下掉阿
迷之音B:阿 你也實在是太.......
迷之音A:沒辦法阿 這裡又不是北部 北部捷運是蓋來給人家搭的順便炒一下房地產 但中南部捷運是蓋來專門炒房地產的阿
迷之音B:阿 那我懂了 所以不管高架還地下都好啦 反正都是炒地皮的而已 沒什麼好吵的啦
迷之音A B C D E............: 哈哈.....
johnny8123 wrote:
看這些文章 突然覺得...(恕刪)
高雄的情況 台中會不會再發生?? 這點捷運沒蓋好 我想沒有定論~~

只是 當年台北捷運系統 也不是一開始就獲得大家的認同
火燒車的木柵線 大家應該都有印象
板南線還沒好時 木柵線+淡水線's 運量大約只有現在的一半不到

交通政策也是問題
阿扁當市長時 撤掉很多大馬路邊的路邊停車格
增加公車專用道 增加公車 還有轉乘半價
我對高雄不熟 所以我不清楚花媽的交通政策
賠錢是一回事 政策是否有配合 是另一回事~~


johnny8123 wrote:
看這些文章 突然覺得...(恕刪)
高雄的捷運蓋好了,房價漲了嗎 ?
台中捷運八字連一撇都沒有 , 房價跌了嗎 ?
房價漲跌是看需要!! needing !!
另外一個我就不回了 , 因為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智能不足!!
不知道你懂不懂高雄,但肯定不懂台中!!
高雄的捷運路線,橘線前半部 , 紅線的後半部和台鐵軌道重疊 , 不是死定是什麼 ?
這一點台中的綠線雖然好一點 , 但是也剩半條命了!
但是台中的外來人口和外出人口來源大宗是火車站和朝馬!
這些人會因為綠線蓋好搭乘嗎 ?
肯定不會!
彰化人來台中市 , 要他在搭火車大慶轉乘綠線 , 然後在中港路再轉公車 ?? (還可能是花最多時間的)
他還是一樣把機車放在火車站,到台中站轉騎機車
豐原人 ? 要他在松竹轉乘綠線 , 然後在中港再換一次車 ???
南投人呢 ? 鐵定是不用想 , 乖乖把機車放在火車站吧!!!
把機車放在朝馬和中港轉運站的長程通勤族呢 ?
也一定一樣不改變!!!! , 機車還是一樣放在朝馬轉運站!!!!
試想哪一個人那麼有錢 , 可以把一台機車放在外面 , 一年只騎52趟 ? 或者只有上班日騎 , 放假就騎不到 ?
不要說可以搭公車!!!!
上班時間光塞公車就60~90分鐘 , 這些人要幾點起床 ? 六點鐘!!!!,六點半以前必須擠火車!!!!
上班族,已經成年了 , 操勞一點沒關係!!! , 他也有機車騎
許多海線的學生到市區讀書,或山線的學生到海線讀書(一中女中,逢甲東海) , 唯一的交通方式就是大眾運輸!!!,他沒有機車騎 !!!!!!!
中科,工業區的外勞,唯一的交通方式也是大眾運輸!!!!!沒錯,他也可以搭公車!!!!
但是人家願意多花一百塊,免得像當兵一樣的枯燥生活之外還要多花1個小時在搭公車上 !!!
中港路的上班族 + 山海線的學生 + 長程通勤族 + 外勞 , 這麼多死忠的大眾運輸擁戴者 , 難道不值得把捷運作起來 ??????
時間軸拉長看來,藍線綠線只是建設時間先後的問題,有必要爭的面紅耳赤、歇斯底里?

《大陸人看台灣》捷運PK機車 原文出處
2011/02/22 | 劉越/廣州‧中山大學
所謂「捷運」,就是世界各地許多城市的地鐵。
只不過台灣捷運有 線路走高架,所以沒有統稱為「地鐵」。
在台灣,目前只有台北和高雄有捷運。
「兩都」變「五都」之前, 台北和高雄是台灣僅有的兩個直轄市,
政府對直轄市的撥款和建設力 度當然高於其他城市,所以北、高兩市公共交通最便捷。
在高雄搭捷運的時候,除了去西子灣等旅遊景點的線路上人稍微多 一些之外,
其他線路的乘客寥寥無幾。我問本地的朋友這是為什麼,
她說:「我們都愛開機車。越沒人搭捷運,收費越貴,越貴,越沒人 搭……」
「機車」就是摩托車,它們的確是台灣一道「壯麗」的景觀。
第一次在公館夜市的時候,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正好紅燈變綠燈。
於是,對面機車群鋪天蓋地奔騰而來,黑壓壓的就像非洲草原上遷徙 的牛群。
我被那種氣勢震撼了,趕緊拿相機照下來!
我曾經問過很多人,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機車?
他們的回答大多是:騎機車想去哪就去哪,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方便,自由。
其實,最鍾愛機車的還不是高雄人,而是台南人。
「五都」當中台南交通最不方便,既沒有捷運,又沒有班次「正常 」的巴士。
我和朋友想從安平古堡搭車去台南孔廟,一看站牌:一小 時一班車。
算了,還是破費坐計程車吧。
在EVA泡芙店的時候,一個外地人問老闆娘「從某地去某地要搭幾路車」,
老闆娘笑著說:「這我還真不知道呢,我們台南人都騎機車 ,不坐巴士啦……」
因為機車的存在,高雄的捷運沒了市場,台南的巴士消了影蹤。
台北又如何呢?
如前所述台北機車陣勢絲毫不亞於台南,然因人口眾多,生活節奏 「快速」,
巴士和捷運仍然載滿乘客。
捷運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等換乘站的人流量不亞於廣州地鐵公園前站。
搭一次捷運、乘一趟巴士就會發現,台北(抑或台灣)的交通工具 上都有「博愛座」,
即大陸的「老弱病殘孕專座」。
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在台北市,假如沒有老弱婦孺上車,
這樣的位子通常也是空著的──越擁擠,越沒人占座。
為什麼?這不想多解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