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假如你是建商

假如我是建商:
我會蓋真材實料,沒那麼多花俏,簡約型的住宅。
多數民眾需要實在的、好住的房子,而不是華而不實。

這樣的房子,試問開價開多少合理?
(同地段、同大小,寶佳假如開100)
2020-11-21 13:15 發佈
動不動看到民眾搶購某些品牌的房子,我想市面上房子並不缺,缺的是「好房子」。
好房子的供給量應該像新加坡的公屋一樣多才對。
供給多,大家就不用搶,價格也不會炒高。


antony0414 wrote:
假如我是建商:我會蓋(恕刪)
十分支持樓主,我猜合理價位大概是:
地價+建築成本(約7.5萬一坪)+設計師建築師+監工和修繕成本+推廣成本+代銷人員+代銷中心租金和建築費+您想賺的利潤(大約20,30% )
antony0414 wrote:

antony0414 2020-11-21 13:15 1樓
假如我是建商:
我會蓋真材實料,沒那麼多花俏,簡約型的住宅。
多數民眾需要實在的、好住的房子,而不是華而不實。

這樣的房子,試問開價開多少合理?
(同地段、同大小,寶佳假如開100)


若是您基本假設再修正一下呢?
若我是初出茅廬的建商,以好建商自居:
「我會蓋真材實料。多數民眾需要實在的、好住的房子。」(刪掉幾個字)
於是很多民眾願意買。

然後幸運成功的好建商發現:我只要多花一點點經費,把公設用得美美的(就是您可能認為的華而不實)
不但更好賣,而且已購戶滿意度增加,口碑傳出去之後,讓好建商的下一檔更搶手。

何樂而不為?這就是建商經營品牌的概念啊!(所謂品牌,就是一樣的東西,卻因為品牌,而能提高附加價值,包括已購戶的滿意度,以及品牌者的收入,雙贏。)
既然是經營品牌,品牌價值起來了,下一檔賣貴一點,有錯嗎?這是建商的口碑跟品牌價值呀!

老品牌建商一路走來,就是這樣發展。只不過現在這些知名好建商老品牌蓋的房子,可能不是你的預算範圍,所以其發展脈絡對你而言不重要。

--
總結:
美美的公設其實花不了建商多少錢。(最大成本還是土地價格,再來是營造成本。)
美美公設不只是增加此建案的已購戶滿意度,重點是「讓下一波的潛在買家參考」。(若好建商經營成功,潛在買家會在下一檔還沒公開銷售就先卡位,這就是預售屋熱銷的脈絡。)
光是價錢實在這個問題就是問號❓
當有些實在的建商堅持一貫的技術建材的時候,往往都是被消費者用價錢打壓,成本考量卻又被消費者要求品質⋯

建商考慮的是市場 不是每個消費者⋯
您可以加入一些自地自建群組,裡面有很多高手和專業人士分享資訊,蓋房子成本沒有想像中昂貴,最貴是地價,其他都是基本開支

antony0414 wrote:
動不動看到民眾搶購某(恕刪)
『假如』 ... 沒有這個東西的
這世界須要製造假設的思考才能進步,我是支持樓主的想法,做人不要原地踏步,就好像當初蘋果iphone一樣,創造一些非主流的市場產品,只是iphone賣的比一般手機更貴

一縷之唸不鎖情關 wrote:
『假如』 ... 沒(恕刪)
假如我是老闆,我一定要做好產品......結果我還是關門倒閉,拚不過大陸貨。
獲利20 那就百面開 順便擺麵攤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