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BRT無一定型式?王義川:交通部官員真是世界第一天才

監察院針對台中BRT將糾正台中市政府,報告批評前後任市府政策。台中市交通局長王義川強調,尊重監委職權,不過王義川也說,沒有專用路權、沒有優先號誌不是BRT,不然「交通專業可以打包了」,這種說法「真是世界第一天才」。

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規劃建設BRT路網,初步建置台中BRT藍線,後續還有6條路線;現任市長林佳龍上任後,批評BRT是場騙局,轉型為優化公車專用道,在公車族、專家學者與台中府會間掀起大量口水戰。

監察院近日將糾正台中市政府,報告指出,前市長任內倉促推動BRT,留下後遺症,現任市長不思改善廢BRT,閒置雙節公車及站體設備,浪費公帑。

王義川說,BRT藍線未實施「專用路權」及「優先號誌」,無法符合BRT最基本的需求,前市府所謂BRT,難以達到國際上BRT應有標準,不符台灣大道的大眾運輸需求。

王義川說,只要在台中,就知道原本的月台與車道都還在,目前改為優化公車專用道,提供給直行幹線公車共同使用;32部雙節巴士也都租給客運業者,每年租金收入3900萬元。

王義川也說,監察院報告引用交通部「BRT無一定型式」的說法,讓他很錯愕,如果連嘉義縣沒有專用道的公車,只是在車上噴BRT就叫BRT,「那交通專業都可以打包了。」

王義川反問監委,沒有專用路權、沒有優先號誌的公車系統也可以成為BRT,這是哪位交通部官員說的?如果交通部真的這樣定義BRT,「真是世界第一天才。」

====================================================================
為何不直接拆除專用道,恢復以前沒BRT那樣,還能讓大家多一車道可用?

看那個車道,常常都是空置沒車,卻佔用了一個車道

其他車子卻只能乾瞪眼,而不能使用,不如還路於民比較實際
2017-03-20 14:13 發佈
有優先號誌,只是沒有每個路口都有,沒專用路權,那中港路上那條專用道我開車到底可不可以走?

以前我很無腦的到站 隨便跳上了車 到目的地站下車
很捷運阿 起碼工程總造價便宜 不耗時

BRT無法跟捷運重疊運作?
我也覺得這是神邏輯 因為總是會有交接期吧

反正 現在有政府的支票奧援 也還是要努力賺阿
以前總是在說 以後子孫背債多少
在過陣子 我也很想看看我們現在多了債

會忽略 實際實行上困難的官員 很可怕

sheng5310 wrote:
高成長率是在前朝時...(恕刪)


可惜的是現在的人大都看新聞稿而已
是不會去理解數據背後的真實意義

廢了BRT就算了,但也不要擺爛,原來的BRT現在改叫幹線公車,還是行駛在原專用道上,看看現在的專用道,路面標線圖示殘破不堪,市政府可以不要再擺爛下去嗎?
winner_feng wrote:
監察院針對台中BRT...(恕刪)

BRT真的是胡志強留下來的災難政策
BRT如果改成公車專用道~全部公車只能走那條~我大大贊成
不要浪費兩條馬路,時不時空在那邊~旁邊又塞的跟鬼一樣
公車汽車機車都擠在慢車道~對於騎機車的人實在太危險了!!

tunafish329 wrote:
不要浪費兩條馬路,時不時空在那邊~旁邊又塞的跟鬼一樣
公車汽車機車都擠在慢車道~對於騎機車的人實在太危險了!!




我也贊成

希望現在的市府能趕快調整解決這個問題!!





可是 我記得

剛有BRT時 慢車道的公車大多取消了阿

當時還算好騎耶




咦 哪裡怪怪的
abbafan wrote:
可是 我記得

剛有BRT時 慢車道的公車大多取消了阿

當時還算好騎耶


天天上下班走中港路的機車族一定都會記得那段騎慢車道在比快的年代

慢車道在改制優化之後的公車數量就是比BRT時代多很多,呵..誰在表面上還路於民,骨子裡卻根本在整機車族的,事情已經很明顯了不是嗎
中港路brt本來就只是過渡時期的東西!(其他路線brt未必)

大略的說,中港路與文心路mrt從以前就是預計計畫,但後來為何mrt出現變數?還不是高雄那精美的mrt搭乘人數害的! 因為高雄的失敗經驗,行政院通盤檢討結果,認為除了雙北之外,其他都市都是養不起mrt的,所以連帶影響台中mrt的進行(因為中央不補助,你要蓋隨你,自己花錢自己養)。高雄呢?你看到高雄後來還有再喊要蓋第三條捷運嗎?當然沒有(也沒那臉講),所以就推行輕軌(不過輕軌真是個笑話,我只弱弱問一句就好,輕軌不需要平交道嗎?)

回到台中mrt,文心路mrt為何能蓋?第一是走高架,第二是連接高鐵,第三是中央有補助台中市政府還花得起。 中港路mrt為何蓋不成?第一要走地下(高架有高鐵與中山高擋著),第二走地下化成本就大幅增加,市府沒中央補助花不起,第三沒有急迫性(台鐵與高鐵性質不同。其實在中央眼中除雙北外全都不應蓋mrt XD)

老胡不知道蓋brt會被幹嗎?當然會!但他還是做了(他大可以舉債破表想盡一切辦法做中港路mrt)。中港路brt當初老胡規劃就是過渡時期產品,第一是能跟文心路mrt做搭配(不然只文心路一條mrt真的改變不了什麼),第二是測試台中市民對類mrt的大眾運輸工具接受度為何? 第三是給中央看,假如brt運量都爆炸了,那你沒理由不讓我蓋中港路地下mrt(中央要給錢啊)。所以為何brt有點簡陋?因為過渡產品能省就省。為何brt要走在兩側而非路中央?因為若蓋在中央,以後蓋MRT時變成要拆掉BRT站體,若蓋在兩側則不用拆,以後站體可變成公車站。再來中港路brt經驗也有助於其他路線brt的建立(不要想說台中會有第三條捷運了,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當然大家可以討厭brt,喜歡輕軌,但我搞不懂費盡千辛萬苦為了沒有平交道而把台鐵高架化,現在卻要輕軌(平交道再現?)的道理?
tunafish329 wrote:
的是胡志強留下來的災難政策...(恕刪)


你這是以現在眼光看從前... 忽略揪竟是誰讓它變災難的
人家老胡BRT把公車運輸路線整併簡化, 把大部分的公車趕出慢車道, 那曾經是機車族的好時光
只是後來有人謠傳臺灣大道要禁摩, 後來又被加碼成台中要禁摩, 才莫名其妙的搞得大家都不爽
現在被惡搞成這樣... 不能再說圖利誰懲罰誰... 反正大家一起承擔吧
工廠苦命人の沒力人生... Orz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