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兩張照片告訴你,台灣大道塞車不是BRT造成的

第一張圖是2008年,第二張圖是有BRT後。
BRT因為有效率,大家願意搭乘,所以讓台灣大道點到點的私家車減少。改成憂化公車後,效率差路線複雜,外地人來台中也不愛搭,紛紛開回私家車擠,更塞了。
請林市長將BRT還給台中市民,老胡做的不夠好的,將他改善。大家知道你是有肚量的市長。
兩張照片告訴你,台灣大道塞車不是BRT造成的
兩張照片告訴你,台灣大道塞車不是BRT造成的
2016-09-17 10:31 發佈
沒有附上各別的拍攝時間要如何比較?
getz9825 wrote:
第一張圖是2008年...(恕刪)

getz9825 wrote:
第一張圖是2008...(恕刪)

你跟老胡一起去吧~台灣大道不適合老胡的 BRT 只適合真正的 BRT,
你先去看看國外的BRT建置是如何不影響原有交通再來說吧~
昨天帶小孩(大學生)搭了台灣大道的公車,之前小孩搭過BRT,
上車時拼命在人群中把卡拿到讀卡機刷,下車時也必須在人群中找洞刷卡,
行車的效率退化到公車一樣,甚至比公車更低(畢竟一般公車人沒那麼多),
小孩直嚷嚷,到底是那個智障改成這樣。
getz9825 wrote:
第一張圖是2008年...(恕刪)

臺灣大道會塞車的主因,是因為測速照相桿太多
路那麼大條,明明可以開 60 km/hr
卻限速 50 km/hr
導致一堆車龜速在 40 km /hr

不塞才有鬼
不管你如何評價原來的BRT
它的確僅用12億造成極高的日運量
一樣是兩節巴士
車上&車外刷卡的速度是差很多的
dvvds wrote:
你跟老胡一起去吧~台...(恕刪)


技術層面上來說,不影響原車流的大眾運輸的方向不太正確

黃線改紅線、紅線四處劃、停車費高漲、停車格減少

都是間接將私家車趕到大眾運輸去的方法

因為終究來說城市交通只有導向大眾運輸一途才是效率最大化。

要移動的是人,不是車輛。

去過幾趟自由行的人就知道,在臺灣人人推崇、嚮往的日本東京,即便有如此方便的地鐵路網,

一天下來轉車跟走1個小時以上的路根本就是家常便飯,怎麼到了臺灣就在唉唉叫了?

東京夏天的炎熱可一點都不輸臺灣啊,他們還沒有騎樓勒


另外請教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BRT?
舉幾個例子來看看吧。
dvvds wrote:
你跟老胡一起去吧~台...(恕刪)


把不適合臺灣大道的BRT改成更不適合的公車專用道
又是哪招。

多了解一下臺灣大道的狀況,你會了解臺灣大道
的BRT為何會這樣蓋了。
紐約皇后區的BRT也是這種形式。
我在台灣大道開了二十幾年,
除了早期,已經塞了將近20年,
朝馬那段也是以前建了光明陸橋有些改善,
我覺得塞跟BRT完全無關,

甚至BRT建好後測試過流速反而快,
而且近幾年台中人口一直增加,私車一直增加(市區路邊停車的感覺就知道),人車又常跑新光、大遠百
沿線住家、社區人口(如七期、草悟道、12期等)也一直增加

沒BRT台灣大道本來也是越來越塞,BRT反而緩和了塞車

純粹講一下
是不是應該拿同一個地點的照片來比比較好
(不過說真的,我還真的想不起來08年的中港路長怎樣了。小的時候(1X年前)老覺得坐客運從交流道下來到新光好遠好遠(建築物看起來都交流道好遠),現在坐同一斑客運覺得還蠻近的(很快就到市區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