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為什麼當初要讓一堆百貨公司蓋在中港路?

台灣大道很塞大家都知道 每天都有大量的車要經過台灣大道上下國道一號或去海線那邊

但鄰近交流道的不遠處又有大遠百.新光三越.Tiger city.愛買..等等

會匯集大量人潮的營業場所

這樣每天一到下班時間 下班的車潮跟逛街的車潮聚集在那裏自然會大打結

而新光三越2000年開幕 Tiger city 2002開幕後陸續擴建就算了

但遠百2011年12月才開幕

而且我剛剛查了一下才知道 台中遠百是全台灣最大的分店

而且大遠百的"土地為台中市政府所有,簽約40年"

--
小弟剛來台中沒多久

想請問一下當初是怎麼發展的..

中港路是交通樞紐應該不是這幾年的事了

如果要有效的分流中港路的車流 應該是將這間遠百安置在其他地方

把要逛百貨公司的人潮引流到新的百貨公司去 也能帶動該區發展

但為何12年的時還要在交流道附近.繁榮的兩間百貨公司旁

再租地給遠東蓋一間全台最大的遠百呢@@?

這樣不是很矛盾嗎 囧

有人可以大概介紹一下當時的發展過程嗎?
2016-01-25 20:28 發佈
不然以當時的時空背景, 你覺得應該蓋在哪邊
那為什麼一定要再多一座遠百..?

我不相信2012年的中港路交通有多好..
如果有捷運, 幾座百貨公司群聚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你看信義計畫區有多少百貨公司聚在一起
crab69 wrote:
如果有捷運, 幾座百...(恕刪)




非常讚同
這區還有幾個大型商辦
捷運藍線才是解套方法
交管調紅綠燈蓋停車場都不是辦法呀!

kiwibodum wrote:
非常讚同這區還有幾...(恕刪)


又要來複習捷運重要還是路網(幾線齊發!)重要囉!
這樣周邊才炒作的起來啊....
看那一整區, 一堆東西都蓋在那, 歌劇院也是, 真的請來名家, 又更塞囉
不然如果你是大遠百的老闆

你會想開在人最多的中港路

還是開在沒人的重劃區?

中港路很塞

不是應該是台中市政府要想辦法解決的事情嗎
「為什麼當初要讓一堆百貨公司蓋在中港路?」是現在「才」看到的現象,

相較於西元 2000 年之前的台中市中區中正路的繁榮,

16年前的七期還是一片荒蕪,

七期唯一的地標是「金錢豹大酒店」(越夜越美麗)

周邊一路陪襯的是 一眼看不完的 太陽餅店和檳榔西施攤,

到了晚上市中心往外不用到 黎明路,

走到 河南路 就是一遍漆黑了,

大部分的路段是有路燈沒有開,

也有的路段是連路燈桿都沒有。

那時候 台中港路 上最繁華的「廣三SOGO」,

和「台中晶華(/建台/晶典)酒店」,

還算是在「邊陲地帶」呢!

當時除了第一廣場外,

算是在市中心的大型百貨應該是 中友百貨。

所以,以當時的時空背景,

當然是把人潮、車流最多的百貨公司,
( 如:新光三越、老虎城、衣蝶<倒了>)

規劃在七期呀!

配合國道一號和當時規劃興建中的 74 號快速道路 分流,

所以 74 號快速道路的路線規劃才會呈現環狀,

環繞整個台中市(未升直轄市前)中心,

但現在看來 分流 不成,

反而將縣市四周的車流匯集到 台中港路(台灣大道),

造成經常性地回堵。
LancerKai wrote:
台灣大道很塞大家都知...(恕刪)




人潮=錢潮,這邏輯有很難懂嗎?

交流道附近,可以再吸引南北客,不開這裡要開哪裡?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