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轉貼 「台灣小京都何去何從」

台灣小京都何去何從? | 即時新聞 | 20150910 | 蘋果日報

作者:連振佑(台中市民)

台中市素有小京都的美名,綠川、柳川、梅川、下石碑溪、筏子溪等等河道一一穿過台中各行政區、里,帶給台中潺潺水聲、綠色生活地景。如何把這塊土地治理為宜居、動人的城市,必須善用地理、歷史、傳統與現代的各種資源與工具方法,帶給城市一個具有高品質使用價值的願景,而不是在地產數字交換價值上的計算。

日本京都正在推動人與公共運輸優先的政策。著名的四条通(烏丸通~川端通之間),車道從四個變更縮減成兩個,人行道最大從3.5米增加到約兩倍6.5米。這段四条通兩旁都是熱鬧的店舖,縮減車道後尖峰時間幾乎只見公車與計程車駛入這個路段,消費逛街的人潮絡繹不絕,轉入小巷道裡旋即見到悠閒舒適的生活街廓。正是京都都市治理的高度與態度。

台中小京都近期為新光、大遠百周邊打結的交通推動許多新的措施。其中要求百貨公司與更多周邊停車場辦理特約、派出接駁車,這是值得鼓勵的方向,本來就該由百貨公司承擔交通維持計畫。但是市政府正在審酌已由民間開發公司提出,將惠新停車場闢為地下兩層、地上十二層的BOT複合建築案,意圖以此解決周邊的車潮,實為不智之舉!

試想把勤美誠品綠園道這個停車場與商場結合的大樓(實同為停車場用地)搬到新光三越旁邊,三家購物百貨大樓連成一氣豈不是吸引更多車潮?根本就是複製公益路、台灣大道二段311巷交叉口擁塞的情形,屆時必定癱瘓整個惠來路、市政北七路口;如此一來使得東從惠中路、西到河南路這一大區塊變成為一個實質上的大街廓,完全與先進都市發展後的街廓設置檢討背道而馳。

都市治理是一綜合各種面向之價質轉換、折衝與協調,日本京都面對交通與消費繁忙的街道以人本為優先,創造一個清晰的區域性格;新光大遠百周邊突顯的正是都市該往哪裡走的課題,決不僅是停車塞車的交通問題而已。

當台中市長說中區要推動參與式預算賦權於民的同時,新光大遠百周邊課題千萬不要一味地排拒市民意見,甚至意圖導向無謂的房地產所有權人階級對立。市長及整個團隊必須拿出城市治理的高度,想想要留給台中一個小京都河道人本悠遊的宜居城市,還是更多消費擁擠的BOT大樓?這是文化、生態、都市發展、交通等等各方面統合的治理議題,千萬不要以塞車、BOT停車商場大樓的反射性思維毀了台灣小京都。
2015-09-11 16:1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小京
說什麼蓋停車場紓解七期百貨周邊交通,新聞稿發的好聽,義正嚴辭的說作對的事誰敢反對,哪些議員?哪些怕破壞「七期天際線」的周邊居民?
實際上是要規劃成商場百貨,與場商合作,商機無限! 新商場帶來的車潮與顧客都不知多少,附屬的停車場夠不夠用都未可知? 怎能紓解百貨周邊交通??
又這種東西,這種大樓商場,能蓋在河道上嗎??
真是說壹套作壹套啊!

廖小屁 wrote:
說什麼蓋停車場紓解七...(恕刪)


在七期蓋bot商場? 這算不算炒地皮?(挖鼻
小驚都~~~塞到爆!!
可以打造像 京都錦市場 那種購物街道~~
不怕下雨,吃喝玩樂都有!!
同一個市長綠川要開蓋做水岸廊道,下石碑溪(惠新停車場)要破壞改道做BOT,思維邏輯在哪裡?這種重大政策選前就應提出來討論,河川改道非同小可主政者說工程技術可克服,BOT一簽40年市長頂多做8年,以後的公安淹水問題都由市民概括承受 .偉大的城市需要有前瞻性的市長,市長加油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