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 親戚、朋友、同事
除了BRT剛啟用時
有同事跟馬總統一樣,去試坐看看
現在身邊認識的人 沒半個在坐BRT
而且都是連坐都沒坐過
即使連住中港路旁的朋友 也一樣
就說公車 有什麼好坐的
支持BRT的人
看看你身邊的人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妹妹、親戚
有多人在搭嗎!?
除非你學校 或 上班地點有經過中港路
最多的就是你同學和同事去搭 因為目的地一樣
不然誰會特地坐BRT去轉運
大眾交通目的
應該要吸引開車、騎車去搭
而不是只靠免費 來騙運量
本來就想騎車上班比較快的人
就可搭免費的去上班 省錢
我們為何要為這些人 省他的交通費
打從BRT沒建中間開始
我就知道BRT跟本就不是認真的
BRT最後怎麼跟文心路MRT結合
做兩邊 是要怎麼做站體結合
難道是要走出來 然後搭另一種交通工具
大眾交通工具 只要路網不出來
是無法真正解決交通宭境的
長遠來看 本來就應該要等經費有了
直接在中港路建MRT才是
不然現在用什麼 都是多的
BRT和MRT相接的站體 就很奇怪了
當然有人又會說BRT是要有運量 給中央政府交待
運量 ← 真的是台中人 會覺得中港路沒運量
要運量才給經費這種事 竟然也人信
有人覺得BRT好
也有人覺得變公車專用道好
但我覺得全部拆掉 恢愎原本中港路 最好
就是等MRT
雖然建BRT的錢浪費了 沒辦法 有人沒遠見
機車道又變危險 … 恩~台中是只有中港路有公車嗎?
其它條路的公車你會閃 到了中港路你就變不會閃了嗎?
Enadle wrote:
我認識的 親戚、朋友、同事...
說真的,這種統計性的東西,如果沒人做,你用這種方式去推論還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明明有正式的統計,你只是莫明的不願意相信,那又何必來問別人
Enadle wrote:
大眾交通目的
應該要吸引開車、騎車去搭
所以如果一個大眾交通政策卻只換來機車族叫好,那肯定不是一個正確的大眾政策
廖小屁 wrote:
如果BRT可以按原計畫形成路網,佳惠更多的市民,你在來這樣問,可能還有點意義。
這位大大~那請問原計畫書中哪裡提到還有哪條路要做"專用路權的BRT",沒有的話又怎麼形成BRT路網呢?
Enadle wrote:
當然有人又會說BRT是要有運量 給中央政府交待
運量 ← 真的是台中人 會覺得中港路沒運量
要運量才給經費這種事 竟然也人信
大大這樣說~小心等會被一堆人批,
套用某些人的理論那應該也要批評一下中山一高當初幹麻蓋~哪幾個家庭有車子~應該到有那個運量才來蓋中山一高,有個省道跑就好了
Enadle wrote:
大眾交通工具 只要路網不出來
是無法真正解決交通宭境的
大大突破"見樹不見林"的盲腸了~ 恭喜~看到關鍵點
專用路權的BRT路網連老胡都掂掂不敢講,做不出來的
但某些粉絲執著於BRT專用路權,其實對整個台中大眾運輸網影響絕非某些人反應那麼大(倒退30年,蝴蝶效應)
難怪台大教授說我們的大眾運輸系統退回了三十年前, 30年前的交通思維是以私家車為主,因此所有的道路交通建設都以私家車的便利去考量, 行人過馬路要走天橋或走地下道,馬路都留給私家車去使用, 造就了汽機車的發展迅速,道路呈現飽和或過飽和狀態,現今發展大眾運輸系統的意識抬頭,將道路讓出一線道給大眾運輸使用,不過是還路於民( 老人小孩等弱勢民眾 ), 交通在進步,民眾的思維也應跟著進步,才是真正的進步。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