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很中肯,沒有太強的政治色彩,喜歡討論BRT的人可以看看
網誌分享:無法完工的藍線BRT
CarrotMyFavorite wrote:
但我還是不贊成改成300號混小車,該做的是改時相跟部份路口絕對優先才對。
便利性跟速度打折就沒有Rapid了。
BRT體檢小組成員的才好玩呢
台北的公車專用道說要 "升級" BRT才是好的
台中的BRT反而要降級成公車專用道
教授就是教授想法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李克聰:盼升級BRT
對於如何解決現行台北市公車專用道的問題,李克聰也提出兩點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公車路線的重新規劃,因為太多業者的公車路線重疊,讓公車專用道容量受到考驗,業者也會為了搶客,而導致惡性競爭。
第二點是把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提升成為BRT,BRT的造價比捷運低,而且BRT可以設置立體月台,不管是高架還是地下月台,都可以讓民眾免去過馬路的不便,乘客也比較容易找到搭車的地點。
學者:中市大眾運輸退回30年前
而身為BRT體檢小組成員的李克聰,則對廢BRT抱持樂觀看法。針對外界質疑公車使用BRT專用道,將使車流量倍增,恐造成公車道大塞車的「車隊效應」?他表示,修正案只是將原來台中火車站到靜宜大學、與BRT路線完全重疊的公車會納入專用道,部分重疊的不納入,未來會事先經過模擬決定納入數量。
李克聰說,因雙節公車取消優先交通號誌後,搭車時間將延長約10分鐘,但公車納入後班次增加,也能縮短民眾等車時間,並減少慢車道公車與汽機車搶道情況;且保留2路線行駛慢車道、小站都停路線,方便民眾搭乘。
cyt7241208 wrote:
教授的想法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確實,教授的想法不是我們能想像的
他難以想像的,應該是被有心人士斷章取義加標題殺人。
我們來看看報導中教授說的是什麼。
轉界門
於如何解決現行台北市公車專用道的問題,李克聰也提出兩點自己的看法,第一是公車路線的重新規劃,因為太多業者的公車路線重疊,讓公車專用道容量受到考驗,業者也會為了搶客,而導致惡性競爭。
第二點是把台北市的公車專用道提升成為BRT,BRT的造價比捷運低,而且BRT可以設置立體月台,不管是高架還是地下月台,都可以讓民眾免去過馬路的不便,乘客也比較容易找到搭車的地點。
李克聰教授說啦,「BRT可以設置立體月台,不管是高架還是地下月台,都可以讓民眾免去過馬路的不便」
台中的BRT有立體月台嗎?至少我沒看過,當然我不是每一站都上下車過,也許真的有吧?
李克聰這段話講在2011年,胡志強的BRT在2013年動工,結果呢,好像沒聽教授的話嘛?
我都大概講一下
假設:
10台BRT公車,走BRT車道, 既有風險有5項
你現在廢掉BRT,但主要架構不變,但是增加其他公車運行原本的路線、增加班次
試問,既有的風險不就仍然是5項?甚至增加到8項?
另外一個問題你增加的班次,在跑原本藍線的路線
站體也開放另外一端,變成一個站體能『同時進站』兩台公車
那是不是藍線就會出現『兩台公車』連在一起跑?
因為公車也不可能走快車道超車,在回BRT公車道不是嗎?
變成 2公車-1公車( ~) 2公車-1公車 (~) 2公車-1公車
好你說你要在縮短班次
[8公車-7公車(-)6公車-5公車] (~) [4公車-3公車(-)2公車-1公車]
呃..有人懂我的意思嗎?
不就變成整條公車道 越來越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