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捷運藍線定案了....心冷


發布日期:2011/03/17

  今日臺中市議會二讀會中,議員對捷運議題十分關切。臺中市政府交通局長林良泰後會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捷運綠線繼續推動,其餘藍線、橘線、黃線、棕線與紫線(紅線為臺鐵鐵路高架化),全力推動 BRT(Bus Rapid Transit 公車捷運系統),建立臺中市便捷的捷運路網。

  林局長表示,依交通專業關點來看,高架捷運系統沒有不好,與地下系統(MRT)相比是經費較為節省的方案,議員所擔心的是能不能在不增加經費預算的情況下,提前或是如期完工。目前相關機電標已經標出去,交通局會努力與臺北市捷運工程局溝通,加速期程進行,努力達成胡市長希望在105年可以試營運的目標。其餘藍線、橘線、黃線、棕線與紫線(臺鐵紅線為鐵路高架化),全力推動BRT(Bus Rapid Transit 公車捷運系統),建立臺中市便捷的捷運路網。

  林局長說明,目前捷運藍線是從火車站到東海大學,將採用BRT,總長約11.5公里,約14.5億費用。若臺中港路的BRT能夠成功,幾乎就是走平面的道路系統,未來的轉運站會設在中港文心路口,透過站體的連接,讓民眾可以無縫的從藍線轉到綠線。初步如果預算能支持,藍線的完工日期,有可能比綠線還早完工。今年會向交通部爭取細部規劃的6500萬費用,如果成功的話,明年就可以動工,施工期約需2年,若明年動工,目標在102年年底可望看到藍線通車。

  林局長又說,在車道部份,會考量在不影響原來小汽車通行的車道數下,來建立BRT的專用道。BRT與臺北公車專用道不一樣的地方,第一它是雙節公車、第二沒有電線,車廂可以是子彈型或是與日本JR 或高鐵一致。因為臺灣從來沒有雙節公車,市府將與交通部協調修法,讓臺灣可以做雙節公車。它是水平進出的方式,透過月臺與車廂相連就像捷運一樣,讓乘客無障礙上下車,車外收費,乘客進站時刷卡,候車亭部份可以建立具有臺中特色的車站,如湖心亭造型,可以節省費用又可創造都市意象。

文章出處:台中市政府網站

看來連最主要的台中港路藍線都只要提BRT了
其他線更不可能地下化了
一切都是"專業"考量
民意考量呢??
少的民意的專業考量!!
真的很專業嗎?
--------------------------------------------
想不到支持BRT的人
比想像中來的多
話說回來心冷的原因
在於台中的捷運說了10幾年了
一直到最近才動了一條綠線
而機電標最近才決標用鋼軌
如今看來這樣一條路線要養成捷運人口
實在不太可能
而現今的想法是先有公車人口
才可以支持捷運的營運
之後才蓋捷運
依這樣的規劃興建方式
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
實在無法認同

公車人口 不等於 捷運人口

就一個都會發展而言
本應就有城鄉有別
市區為城,以商業為主
市郊為鄉,以居住為主
捷運為串起兩邊為主要交通工具
原先規劃還是以火車站為商業中心
用捷運連接台中其他居住人口多數地區
而到的商業中心後才使用BRT等輕軌系統來轉運
達到公共用輸的效能

如今商業中心有所變動
921後地震斷層原因
都使的路線有所變動
但主要的目的還的不變
BRT的主要公能跟MRT本來就有所差別
現在看起來地方就像吵著肚子餓的小孩
中央就先給個糖吃
要嘛就吃糖..不然就餓肚子去吧
還很多人沒糖吃呢..別吵
台中鐵路最後高架化也是這麼來的

很多事都是今天不做
明天會後悔的
10年前動工的話
土建成本可以少很多
開發阻力也可比較少
車流少,影響也較小
現在中港路,大雅路,五權西路,復興路,北屯路上塞著的車
大多都是往返市區與郊區之間
如今推BRT的方式在這些路線上
車道都已經很塞了
要再找個專用車道出來
以註定要失敗了
BRT的專用路權在這些路上要比其他車輛快到那
實在有限,一樣要塞在路上
在BRT上塞還是很多人會選擇塞在自己的小客車上
不然就是騎機車

國際上很多城市的BRT是很成功的
如果他在我的城市我的家鄉也能成功的話
我當然是樂觀其成了
要做對的是,再把事情做好
看了這麼多大家不同的見解跟看法
就知道所謂對的事在每個人心中還是非常的不同
2011-03-17 21:3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捷運藍線
萬一花了大錢 蓋了地下化的捷運

結果邁入高雄捷運的後塵 這時候不知道又要責備誰

先花點小錢培養市民搭公共運輸工具的習慣還比較實際
雖然住在延線附近 理論上受益
但一點都不看好 十年後又多一個蚊子館
舊台中市人口沒超過200萬前
注定失敗 台中可能超過200萬嗎
的確是專業性的考量,台中地層結構為岩盤地層,堅硬度本來就比泥沙堆積形成的臺北盆地要高
捷運全線如要地下化開挖所花費的時間跟費用將會上漲很多倍,不符合實際效益

去過沖繩,地面上的輕軌電車在這個城市裡形成一道漂亮的風景線
希望未來台中度過捷運施工的交通黑暗期後會成為一個交通更方便的城市
k56606 wrote:
雖然住在延線附近 理...(恕刪)


沒錯
所以該慶幸的是還好沒決定要地下化 and 先做 BRT
地下化施工期更長, 花費更多, 交通黑暗期更可怕
台北捷運也沒有都地下化, 很多都是跑地上的喔

所以標題應該改成
"捷運藍線定案了....揪感心耶"

依專業做了專業的決定還會被批, 唉難怪只剩政客, 政治家在台灣是不存在的 (一下就會出局)



flycatcher wrote:
沒錯所以該慶幸的是還...(恕刪)

雖然家裡離捷運10幾分鐘路程不算遠 來回也要2/30分鐘
加上目的地與捷運站的來回路程 還有來回等車時間 還沒算上坐車時間
台中人口密集度益稀稀落落 沿線會有多少乘客
我要是公司負責人 絕不會讓員工浪費2個小時去坐捷運洽公
台中市區沒200萬人口 捷運是浪費
等20年後再評估該不該做捷運
雙截公車,聽起來不賴啊,
最好再搭配電力驅動,
靜悄悄又不排廢氣,優雅又環保。

如果連公車都不想坐了,
又如何期待人們去搭捷運呢?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以使用捷運的角度來說, 我覺得"地下捷運"比"高架捷運"好 , 因為車箱寬大, 行車平穩 比較一下台北"淡水線"及"內湖線"就知道了, 個人對內湖線評價很低.

我也覺得這樣很好啊?

太理想的東西,說的容易但是要實現可能永遠看不到.

只要能促成交通便利,影響時間縮短,真的可行,總比劃大餅好些?

往前走總會到達,空談理想只會年復一年虛度光陰....
shiarung wrote:
以使用捷運的角度來說, 我覺得"地下捷運"比"高架捷運"好 , 因為車箱寬大, 行車平穩 比較一下台北"淡水線"及"內湖線"就知道了, 個人對內湖線評價很低....(恕刪)


真要比較 "地下捷運" and "高架捷運"

應該是同為淡水線的 "地上段" 和 "地下段" 比較才公平喔
我個人是覺得沒差, (之前住石牌附近, 常撘捷運坐到火車站, 再轉其他線)

看發文似乎大家都以為台北捷運都地下化 ? 淡水線都走地下 ? XD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