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日式平房



在台中不知道是否還找得到日式平房

有個小院子的



2010-10-02 11:2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平房
sky0831 wrote:
在台中不知道是否還找...(恕刪)

我家附近好多,再不保護就快倒塌了,地主幾乎都是政府所有,可惜被刻意的廢棄,並且不做修繕任其腐朽破落

政府對待本身歷史的態度讓人難以理解,花大錢蓋高耗能的玻璃帷幕大樓,卻不願花小錢保護被忘記的城市小角落

學對面崛起的大國費盡全力把歷史踩在腳下,拼命打造現代化超高大樓,但是付出的代價是永遠無法復原的歷史







mondraker6030 wrote:
我家附近好多,再不保...(恕刪)


我比較有興趣想知道的是

這個到底算不算重要文化財之類的東西啊?
有時候 跑去觀光 看到很多老房子 老建築 看起來都覺得很值得保存
但是 到底標準為何?
看到有標售的條子 標售的意思是 拆掉重蓋嗎? 還是給業者經營?

說真的 之前彩虹眷村鬧得很大 不過說真的 甚麼是藝術 甚麼是值得保存的歷史古蹟
總要有個標準吧 都靠網友聯署感覺怪怪的 萬一過一陣子大家看膩了 不去了..那怎麼辦
因為大大另一篇的刑務所就被列為歷史建築了 那為什麼這一區的不算呢?
K1Pan wrote:
我比較有興趣想知道的...(恕刪)

忠實的對待歷史本來就是無利可圖的事,只能以對自身文化的反省態度來經營,

換言之,這不是"營利事業"而是"文化事業",雖然拆除舊社區是最簡單有利的方式

代價是這片土地上的人難以窺視曾經住在相同土地的人,和對自己文化本源的認知

社區的破落並不是本來就破落,只要有人住在上面努力經營,建築和歷史就可以傳承

世界上古老文明的都市都是靠著子孫代代相傳在相同土地上生活 呼吸 居住,終於造就不凡的文化

但如果政府的態度是有計畫把人趕出這塊土地,再讓時間和無情風雨把社區慢慢的侵蝕腐敗

留下來的就是後代難以復原的歷史廢墟

mondraker6030 wrote:
忠實的對待歷史本來就...(恕刪)


但如果政府的態度是有計畫把人趕出這塊土地,再讓時間和風雨把建築和社區慢慢的侵蝕腐敗

留下來的就是後代難以復原的歷史廢墟


我覺得這句話 我不大認同
現在都甚麼時代了 我不相信誰去趕走誰這種事情 況且你說了 那本來就是國有地..
那無所謂誰趕走誰...

我想要知道的事情是 我去查了古蹟跟歷史建築的名單
看不到大大想要保存的東西 因此 我想要知道的是 為什麼? 為什麼不算?

歷史建築等於老房子

老房子 不見得等於 歷史建築

歷史性本來就有一定的認同跟稀有度才是
如果大大想要一起聯署去保留 我希望我們最好能想到一個好的規劃 或是原因 然後再一起支持您

因為國家的財產不代表就是我們的財產...是全民的...你要他不動用 一定要有一個合理正當的理由吧
只有少數人的認同 是達不到"歷史" 這個點的

例如 我其實也不認為 彩虹眷村有到需要保留的程度 因為作者還在 他還可以在更多地方作畫
那畫的藝術性 說真的 我認為 還不到.........

而且 像這樣的街頭藝術 國外其實太多了 比這個更好的很多 而且稀有性不夠....
對待土地的價值可以大致區分兩種價值的面向,1,市場價值2,社會價值

如果考慮的是土地可以直接換取的是"金錢"的回報,這是所謂的"市場價值"

如果考慮的是土地本身代表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就是所謂的"社會價值"

不能以偏概全把市場價值或社會價值打入冷宮,最有利是可以兩者兼顧

重點是如何經營舊社區重生的"商業利益"和"歷史情懷",這是可以並行不悖的開發價值

舉例"九份老街" "鶯歌老街"...都是兩者兼顧的最佳証明,市場和社會的利益可以相輔相成

政府普遍以"重點歷史建築"保存作文化傳承的工作,不能說這是不對但是卻難以執行

如果每個歷史建築都要靠市府預算去維護,總和起來必是難以承擔的財務費擔

但是如果以"社區保存"和"還原歷史"的方式經營,社區可以自然重生茁壯,並且傳承歷史的本源

對於公有土地的使用,政府選擇最事倍功半的方式,就是禁止任何民間的營利使用,而寧可任其荒廢

幾十年來把中區 西區的公有房舍變成大片大片的廢墟,頹然毀壞變成髒亂和蚊蟲孳生的環境

但是同時政府並未因此取得任何商業利益,卻把歷史的價值毀於一旦,如今也無力經營和還原

依靠的只有都更和土地拍賣,把土地釋放成為建築用地,只求獲取單次性的利益,無顧社會價值的存在

對公有地拍賣的承辦人而言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對市民而言卻是最悲哀的方法,

以附近居民的小小心願,只期待政府改變過去霸佔公有土地的心態,真心經營社區改造,使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土地

老建築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古蹟,常被商人給"活用"改成餐廳了,講難聽些是消費這些建築物。
也許這是一個權宜之計,可以勉強保留老建築風貌的辦法
不然就請哪位有力人士規畫一下促請政府做成什麼老街的,開一堆商店,也許就活化了也說不定><
賺錢為敗家之本...
舉例在日本自助旅行的所見,這是很好的兼顧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社區營造看看別人如何面對歷史

日本神戶附近北野坡著名的景點:北野異人館,所謂異人即是外國人的意思



1867年神戶開放為商港後許多外國商賈建居於此,留下了很多歐洲色彩濃厚的建築物


而今這些具有特色的歐式建築被政府和私人收購,有些並開放參觀,值得參觀


異人館的另一個用途是,專門為新人辦婚禮、婚宴,所以隨時都可見館內正在舉辦結婚儀式


館外的小巷內有許多紀念品販賣店






都市的價值往往在於人們對她的過去所賦予的時代意義和歷史價值,用白話講:就是如何說出他的故事

聽故事和看到真實的場景,自然可以喚醒人們對都市和土地的嚮往和吸引力,結合的成果就是"觀光產業"

但是講故事不能只拿著老照片和水泥塊,需要還原歷史的本樣,才增加故事的說服力,出國觀光不都是這樣被吸引的

日本北海道1914年開鑿小樽運河,成為由港口運載和儲存貨物的重要運輸碼頭。運河沿岸紅磚倉庫鱗次櫛比,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樽運河已失去了往日作用,現今作為歷史觀光景點,


舊日兩旁的倉庫及銀行,已變身為餐廳、商店及博物館,向遊人展現當年浪漫風采。










K1Pan wrote:
但如果政府的態度是有...(恕刪)


彩虹眷村個人覺得很特別啊,
他跟國外的街頭藝術家不同,是素人畫家,
而且有"眷村老人/眷村"這樣特別的人地關係。

單就畫作本身來說也十分有趣,
專業的插畫家,想像力還不一定這麼豐沛耶,
有限的媒材還可以做出這麼棒的配色跟構圖,
我覺得不比國外的差。

轉型成像日本Design Festa 那樣的展覽空間也不賴啊!
http://urbanresearch.wordpress.com/2009/04/29/tokyo-design-festa-gallery/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