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中捷的迷思

文章有點長,先說聲抱歉...
但這就是你所不知道的中捷和中捷的迷思



1.高鐵高捷賠這麼慘了,中捷不要蓋了

大眾運輸很難有賺錢的
你看到的是經營的單位賠錢
但是沒看到因為這項建設
為大家省了多少時間.為台灣節省多少石油消耗
大眾運輸的安全性等等
交通建設帶來的優點很多,只是大家都看賠錢就忽視其他優點了
而北捷的假賺錢更是被渲染成只有台北能蓋捷運
難道沒看到北捷已通車路網除了內湖線就花了4444億
後續仍在興建包含內湖線也在4000億上下(不包含機場捷運,因為不隸屬北捷)
總共約8.9000億興建的北捷
前五年一元租金...
接下來用營收來提列將來機電設備汰換準備金
請問折舊呢!國債的利息呢!
折舊和利息不就是拖垮高鐵和高捷的最大原因
而北捷之前的虧損也是由北市府買單,而且也賠不少,怎麼大家都忽視了

而中捷採取的是和北捷一樣不提折舊
但中市府得自負盈虧...
一年營運成本九億就是指電費.人事費用.養護費用等等這些必要支出就是九億
不過有可能一個人都不搭而賠九億嗎?
所以不要再跳針什麼會賠四倍到36億了

補充一下,交通建設沒有所謂浪不浪費錢
或是不蓋就省多少錢...
只有資源分配的問題
過去1.20年來交通建設都著重在公路
包含台61國2.3.4.5.6.8.10還有一大堆的橫向快速道路...
這些使用的人數完全跟投資金額不能相比
但他就是有需求...所以就得蓋
捷運也是,台中港路的塞車問題
是去過台中的人都知道
而只蓋單一路線的捷運又沒有顯著效果
所以藍綠兩線就能對台中交通環境大有改善
花錢興建,何錯之有?
況且北捷花的8.9000億有五成到七成都是中央出的...
憑什麼全台各地都得補貼他們蓋捷運
而除了台北以外,其他地區在有捷運需求的情況之下都不能有捷運
有了就是浪費錢...

2.中捷怎麼從烏日文心北屯這條先蓋,明明就台中港路最塞車最需要?

在李登輝執政時代許多重大建設都是為了平衡城鄉差距
像是高鐵和國道三號(二高)
在台中烏日站就是因為要方便台中南投彰化三地而設置在那
以那個位置搭台鐵順利接駁約20到30分就到台中市區
(假設台鐵高架捷運化完工尖峰能10分鐘一班,包含下車走到新烏日轉乘到台中車站的時間)
所以離舊市區並不算遠
而因為像是市區土地取得不易,平衡城鄉發展等因素所以北高以外都在較偏離市區的地方
也因為這樣,所以政府也答應高鐵要做好接駁
所以有了台鐵台南沙崙線.新竹內灣線還有嘉義BRT.台中捷運綠線
台中綠線就成為了重點發展的項目所以就插隊在台中港路藍線前面了

所以綠線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高鐵
以高鐵出站轉乘綠線即使不能直接抵達目的地
至少再轉乘一班公車就可以到達台中市區的任何一處
所以綠線先蓋也不能說完全錯誤

而不管如何,就算藍線蓋了也一定需要綠線
只不過因為高鐵的原因把兩者建設順序改變了
但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兩者並行吧!

3.為什麼中捷不地下化要採高架化?

前朝決定興建捷運時只給了台中市政府兩個選擇
不是高架化和地下化,而是高架化或是不蓋...
不蓋的話這筆300多億的經費補助就給其他要蓋捷運的城市了
而台中就得慢慢等
所以這筆錢,並不會因此省下來去做台中別的建設
而有可能成為高雄的輕軌補助
或是北捷的錦上添花了
台中鐵路高架化也是一樣
都是因為經費問題要麻不蓋,不然就是高架
而高架產生的噪音呢!
大部份中捷或台鐵台中高架段本來就是車流量很多或是原本就有鐵路的噪音
所以高架並不會因此額外產生很多噪音...(少數地點例外)

而北捷,高捷都是地下化為什麼台中要高架化?
北捷也有不少路段是高架化
高雄也因為地下化造成經費花費太多,造成今日虧損,也沒有錢繼續後續輕軌路線建置
況且許多人認為較先進的日本也並不全是地鐵,有些路段也是高架化阿

中捷的規劃後續路網中
藍線和橘線在市區路段也幾乎都地下化
所以只有綠線是全線高架化
藍線或橘線應該是不會發生全線高架化的情況了

4.台中搭公車的人這麼少,根本就養不起捷運阿

常會有人說台中開車騎車方便,誰要搭公車
但又會補一句很多路都塞車塞到爆...
那到底是方不方便呢!
方便的原因就是因為油價不夠高,又好停車(反正違規停車警察比較不會抓...)
搭公車或捷運比騎車開車便宜省時多了
在許多大眾運輸發展較好的區域
存在著許多共同點,就是開車騎車在市區不方便,因為太難停車了
而且開車騎車塞車比搭公車捷運地鐵慢多了(包含找車位的時間)
台北也是,東京也是...人多的地方就是逼的你非使用大眾運輸不可
台中人沒那麼多所以沒辦法效法台北東京...

而台中的公車在這幾年有明顯的進步(稍有注意就會發現)
從統聯的出現,中客的易主還有最近的TTJ以及其他業者的加入
都使台中的公車進步許多
但永遠達不到民眾的要求
因為大家都拿台北來比較...
台北五分鐘就一班車...還蠻常聽到的...
但這是因為路線多,要前往的地區公車路線多才會產生的錯覺
台北也沒有每個點都有五分鐘一班的公車
而台北的公車也有部分原因是北市府的補貼...
胡市長說台北一年花3.40億在補貼包含買公車和貼補票價等等...
所以台中一年補貼的幾億元算小咖,所以沒辦法提升公車人口
但這也不能拿來當台中公車不便的藉口
因為TTJ花了兩億多做實驗
即使免費而且15分鐘一班的公車還是吸引不了通勤的上班族
高達九成的使用者是本來就得搭公車的15~18的學生族群
等於說市政府幫這些高中生出了不少車票錢...

台中公車發展不起來主要的原因
我認為是惡性循環...
太多人認為台中公車爛,所以幾乎都把公車放在通行選項的最後...
很多人都說台中公車爛,但是爛在哪又說不出來...
班次太少...(台中港路還有6100行駛的路線,公車不是都很多,但還是一堆人不搭)
路線很繞...(明明多了不少沒有很繞的路線,但你就不去注意他)
而公車業者也不是佛心的
任何路線都給你10到15分鐘一班車
就為了可能一個月搭一次.整班車就只有一位的乘客
像統聯營運初期不少路線班次都不少,但就是沒人搭只好減班
減班又更沒人搭,所以就用最少的班次來維持路線營運...
該怪誰呢!
最該怪的是可以使用公車而不用的我們自己吧!

而搭公車的運量或許和搭捷運的運量有某種程度相關
但也沒有完全絕對相關...
像高雄因為捷運興建而明顯提昇使用大眾運輸的人口
台北也是這樣,或許現在的捷運族在沒有捷運的情況下也不會選擇公車
而有些人本來就不搭公車,但也會因為有捷運使用大眾運輸工具
所以中捷的興建必定能提昇使用大眾運輸的人口
只是提升的數量多寡
但提升的數量多少又跟路網規模有關了...
難道大眾運輸的便利性不能用捷運和公車同時進行
而非得先把公車搞好才可以嗎?
可就有不少非捷運不搭的人...

5.為什麼中捷是北捷來蓋的,高架的中捷會不會跟文湖線一樣

套句胡市長說的,全台建設捷運經驗最豐富的就是北捷
高捷也是北捷幫忙的
請國外...,那經費又要暴增多少???
而文湖線最大的問題就是改變以往的有線傳輸訊號
改成無線傳輸訊號
而廠商沒有採用較穩定的技術(比較貴)
而採用自行研發尚不穩定的技術
而造成今天這種局面
但這就是便宜的代價...
誰叫我們要採最低價標
而台中市府看到文湖線這種情況
怎麼可能輕易就讓這間廠商得標...
況且還有好多年的時間才完工
即使機電發包,也是明年的事,到時文湖線的穩定度應該也提升不少了(希望啦!...)
所以擔心中捷變文湖線是有必要,但不用過度解讀


總之交通建設都有其必要性
許多為反對而反對的理由都不是理由...
更不要說我嘴砲,沒使用大眾運輸嘴砲什麼...
之前我往返台中通勤都採客運或是火車
現在不用通勤所以不需要了......
2009-10-11 1:1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中捷 迷思
說的好,
今天高雄台中並不是台灣的什麼偏僻地區,連搞個大眾運輸都可以被說成這樣,說會有多期待這個國家的未來我不相信; 民眾習慣也是問題所在,政府長期以來錯誤的交通發展模式,但是台灣人卻當做理所當然(機車方便啊)
不是人民不想搭公車,而是"政府根本沒有先為民眾提供完善的公車系統"才是重點,有好的公車+捷運誰不想搭? 不要倒果為因了,政府該檢討的是為什麼出了台北,沒有汽機車的話就相當於沒腳(雖然有點誇張)
然後政府決定要興建捷運了再來怪罪人民先提升公車使用率?
笑話,今天最沒資格講人民不搭公車的就是長期以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政府(不分顏色 所有的政府都該有責任),
怪罪人民根本就是倒果為因。


另外很多人說先搞好公車再說?這個思維很奇怪,
難道就不能興建捷運的同時連同公車部分一起跟進? 兩邊齊頭並進會更有效率

畢竟捷運工期都頗長,雖然綠線是高架但工期至少也要個4~5年,這段時間可以同時做很多工作,
而不是嘴巴一直喊先xx再說,什麼都再說然後就一直拖,這樣不會比較好。

一邊興建捷運的同時就連同公車部分一起跟進才是王道,齊頭並進
為什麼會先蓋綠線(文心路段)而不是藍線(中港路段)好像是因為要配合中區和車站附近都市更新計畫要一起進行,中區那邊老舊市區已經非常冷清,光是都市更新就至少要弄個3-5年跑不掉,還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中正路這一段只能做地下化,到時施工一定非常困難,而且藍線將來可能連接到沙鹿甚至至機場,目前也還沒規劃好,不然藍線真的是要優先,捷運本來就要四通八達,能夠轉乘到別的地方才會吸引人去搭,只有一條綠線要不賠還真難,台中市目前只有108萬人口不用像台北市260萬人口有4條線,綠線和藍線這兩條在配合公車運輸就非常便利了.




版主的苦力+1 打這麼多字不簡單 說真的 很多人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反對的原因不是公共利益 而是他私人的利益 因為想一直搭免費公車 因為怕有捷運後房價飆漲以後會買不起 政府每年花大錢補助一堆人一堆單位 還不如把那些錢省下來搞基礎建設

高鐵和高捷的營運不彰好像都跟站區的設置地點不佳有問題 要人民多搭捷運少開車 就是加強交通取締 一方面可以增加稅收 一方面加強每個人的守法觀念 捷運人口也會慢慢增加 說真的以後有中捷 南部的家人也可以常搭高鐵
再轉搭捷運到我台中的家玩方便多了 他們來了免不了要出去逛街 吃吃喝喝的 有了中捷有助外縣市人口到台中消
費增加台中的消費活力
kellenhuang wrote:
版主的苦力+1 打這...(恕刪)


版主的苦力+2 大大寫的太好了

政府就只會花錢做些很表面的事情!!
因為背後有很多利益.

再+上年底要選舉,

像是高鐵一樣,明知虧錢,新車站還是給它蓋下去.
開版果然是有認真想過

國內的重大工程
無論放在什麼地方
其實都是少部分人的工程利益

簡單說好了
兩人吃大餐1200元
甲出一千元吃大餐
乙出兩百元
你說誰說話大聲
這些興建利益的分配
不是全然用市民的觀點出發

但一般市民只是希望有捷運
卻不知道他的城市該有什麼捷運

高捷的地下路段在市中心
過半屏山底下竄出地面往北走開始都高架
跟台中市全部在平地的狀況不同
地下化經費奇高
當下沒有潛遁機
要等現在的挖山工程搞定了才會回都會區吧
畢竟它很貴,要物盡其用~~~
北捷的高架路段乘坐時可以賞景
但外面的人卻可能要與它窗戶相對
水泥巨龍影響城市景觀

現在大家想的都只是平面的路網
其實日後它會是一個立體的
試想
地下四、五層樓底下的捷運
平地面上的人車巴士
或是日後可能要補足路網的LRT及BRT
及連結四層樓高的高架MRT~~
大眾交通要各種載具的綜合協同來完成
但把這樣的乘載系統搞太多進來
途增複雜、減少便利性

但眼看著高雄及台中就是把諸多系統搞進來
讓整個乘坐介面複雜化~~
以後我們可能要一下子上高架、一下子往地下
然後再轉地面的路網...,再行走一段距離才能到目的地
在上上下下轉換的等候期間
我想其他的載具還是會得到使用人的青睞

這些不同的系統又都是花了天價得來的
表示我們都是冤大頭
只有工程賺錢
沒有簡單易懂、足夠運量、又路網普及的大眾交通
都會是市民的負擔
只是
絕大多數人只是要一個"進步的紀念碑"而已

高架絕對對市容是個殺手
就像市區的高架快速道路一樣
不僅解決不了擁塞(反而在上下匝道口造成更多擁塞)
也把城市分割碎化
很多國外案例選擇拆市區高架回復人性空間

地下的其實坐車很無聊
只看到黑黑的隧道
但路面上的大眾運輸系統從來不是這些公部門規劃者的菜
用"在路面上跑看書對視力不好"為由
完全不以LRT、BRT為基本架構去規劃
因為"市場規模"太小
沒有中央那掛人的工程利益
是得不到關愛眼神的
能夠花上千億解決的事
絕對不想用五十億來解決

都會區一定要有大眾運輸,且一定不會賺錢
但選擇超省錢、路網彈性、簡單易乘、工期短、
車行時間梢長但轉換乘具效能極高、建置期市容商業運轉干擾極少...的做法
總是刻意被消音~~~
masaei99 wrote:
開版果然是有認真想過...(恕刪)


國外N年前就已經改構想是 地下最底部是管線 上面是捷運 地下二樓是道路 上面是人行步道
畫的很棒 構想很棒 幾乎沒有破綻 唯一就是 錢....

台中不是大家愛騎機車 而是沒辦法只能騎機車 下雨天我也不喜歡騎機車阿XD 夏天也很熱
kellenhuang wrote:
說真的以後有中捷 南部的家人也可以常搭高鐵
再轉搭捷運到我台中的家玩方便多了.(恕刪)



同樣是老問題

你的家人出了捷運站之後,要怎樣到你家?(假設你不開車去接的話)

捷運站到你家的公車有幾路?多少分鐘來一班?

還是你運氣好,剛好你家隔壁就是捷運站?(運氣這麼好的人應該沒這麼多)


台中捷運既然要開始蓋了

麻煩老胡把公車系統也加強一下

市民愛騎機車也是被逼的

我每次從中港路要搭公車到逢甲去,都得要有等上至少半個小時的心理準備,那真的讓人蠻恐懼的,更糟糕的是中港路(新光三越)跟逢甲夜市還不是郊區。


PS:塞車不是拒絕公車系統的理由,郊區的民眾要搭捷運該怎辦?走路過去捷運站?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台中捷運高架化已經定案了. 而原因大家早就知道. 那時候交通部威脅胡市長說你只有2個選擇,一是高架,二是全都沒有, 地下化你別想. 所以才會定案為高架.

既然已經定案, 那就趕快做吧. 可又倒楣碰到現在地價大漲,補償費增加,鋼價水泥都貴,所以預算又不夠

光是一條捷運文心綠線撐不起來的. 計劃路網是弓箭型. 綠線是弓,中港線是箭,霧峰大里線是弦. 光靠台中市區的人口也不夠,要用中港線吸引海線與太平的客源, 霧峰大里線吸引大屯區甚至南投縣的客源, 綠線跟台鐵搭配吸引彰化跟豐原區的客源

高鐵烏日站很多人罵太偏遠. 不過這是摹仿大阪的新大阪站. 而且烏日站對於彰化人非常方便
新大阪站也是離市區有段距離, 新幹線在新大阪站下車後,可以轉乘市區電車到大阪市中心.
高鐵烏日站的設計也是從高鐵下車後就轉乘台鐵區間車或捷運綠線. 可是台鐵不爭氣, 捷運綠線又不曉得還要幾年.
高鐵桃園青埔站也是少了一條機場捷運去連結中壢,機場,跟桃園市區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