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順天搶下竹南崎頂產業園區標案


eden_liu wrote:
說陰森森是有點ove...(恕刪)


應該不會陰森森吧。
去了幾次,都還有一些人。
不過我都是假日去的。

最近雨水多,也有一段時間沒整理,有些地方草都長到腰的高度了。

竹南工業區北側的農田,是個騎腳踏車的好地方。
順天 工業區開發獲利穩定
工商時報【記者曾麗芳╱台中報導】

順天建設(5525)董事長柯興樹昨(13)日在股東會後表示,順天朝多角化發展,積極投入工業區開發及商用不動產經營等,目前已陸續取得「彰化社頭織襪產業園區」及「苗栗竹南崎頂產業園區」開發案,工業區開發案挹注的代辦服務費,可望讓順天未來幾年的獲利在穩定中成長。

總開發面積7.488公頃的「社頭織襪產業園區」開發案,總開發金額4.9億元,預計今年第3季動工;「竹南崎頂產業園區」開發案,總開發面積 112公頃,總投資金額約94億元,預計7月初將與苗栗縣政府完成簽約,進入實質開發階段。順天將以6年時間完成規劃設計、開發等預計自2015年開始 售地

順天建設總經理林丙申表示,位於台中7期新市政中心的「順天經貿廣場」商辦大樓,目前出租率達8成,台灣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侯會計師事務所,就租下1.5層商辦空間,最近準備進駐。

崎頂的土地因為科技園區順利開標的關係
這幾個月建地已經漲了好幾倍
一堆土地準備開發了
仁愛路拓寬工程也在進行中

目前沒有人在意台灣產業有什麼發展也是正常的
不過變更地目賺暴利財確是財團再追逐的目標
全台灣到處都是科學園區和工業區
全台灣就有二三十個園區只要變更成功就可以炒一波
沒人在意全台灣工廠到處都缺基層員工只能找派遣工和外勞

工業產業園區 七成預售才開發
2011年07月18日
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17日表示,政府今後不再大量開發工業區,且設置產業園區時,開發二大要件是以協議價購方式取得私有土地,及預售率超過七成以上才開發,以避免產業用地閒置。
行政院17日召開臨時記者會,邀集相當部會首長回應夜宿凱達格蘭大道上的農民「堅持土地正義、力抗搶水圈地」訴求。農民質疑地方工業用地使用率僅四成,政府為何還要浮濫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或開發新興工業區,強制徵收人民土地。
對此,連錦漳指出,地方工業用地由地方政府負責,他並不清楚地方工業用地使用率僅四成數字從何而來,至於工業局主管的工業區,除台南科技工業區租售率63%、花蓮和平工業區租售率58%較低外,其餘租售率都不錯。
經濟部工業區近期土地租售情形
產業園區,預售七成才開發
降低農業徵地與產業發展糾紛,經濟部昨(17)日宣示,政府今後將不再大量開發工業區,非要設置產業園區時,也要考慮兩大前提,一是協議價購取得私有土地,二是預售率需超過七成才開發。
行政院昨日召開臨時記者會,邀集相關部會首長回應夜宿凱達格蘭大道上的農民提問。
有農民質疑地方工業用地使用率僅四成,為何政府還要浮濫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與開發新興工業區,強制徵收人民土地。
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回應,去年6月起景氣明確復甦,加上兩岸經濟協議(ECFA)洽簽後,廠商浮現投資升溫的擴產需求,特別是北部工業區幾乎到了「一地難求」地步,「這一兩年,經濟部主管的工業區,就已租或售出多達300公頃土地。」
他強調,不清楚農民有關工業區使用數據從何而來,不過,以工業局主管的61個工業區來看,除台南科技工業區租售率63%、花蓮和平工業區租售率58%以及雲林離島新興區還盼不到台塑集團出面標地外,多數工業區租售率都不錯。
不過,為了降低徵地糾紛,連錦漳說,今後國內產業園區開發必須滿足兩要件,一是以協議價購方式取得私有地,由於協議價購幾近市價,可避免地主抗爭,第二則是預售率須超過七成以上,以免出現閒置不用的「蚊子園區」。
據了解,經濟部過去十年已未開發新的工業區,不過,近期因掌握彰化社頭的織襪業者有明確用地需求,加上業者預購率高達七成,預估最快本月底前就會招標開發此一占地約七公頃土地。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四(14日)在行政院會已指示通盤檢討國內部分工業區閒置的情形,強調政府不應在現有工業區尚未有效使用前,再大量開發工業區。
近期除了社頭織襪園區即將開園外,尚有位在台中市的精密園區二期及位在嘉義、約80公頃的馬稠後工業區即將開發,兩者都是由地方政府擔任開發單位。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林安妮/台北報導
科學熱、工業冷…縮小差別待遇新考題
全台廠商用地孔急,實務上卻出現廠商偏愛「科學園區」、冷落「工業區」的現象。行政院會本周四(21日)將檢討縮小「兩區」廠商「差別待遇」,以提高工業區使用率。
行政院長吳敦義上周要求檢討國內部分工業區閒置情形,近日再下令消除科學園區與工業區「歧視」問題,行政院將端出哪道新菜,外界相當關注。相較於國科會主導開發的科學園區,由經濟部或地方政府開發的工業區,較易出現進駐率偏低問題,以新竹科學園區來說,出租率早已百分百。
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分析,工業局主管61個工業區,其中54個為老舊工業區,七個為開發中工業區,老舊工業區因基礎建設不如科學園區,科學園區就像「都市」,工業區就像「鄉下」。目前工業局正推動老舊工業區更新,以拉近和科學園區的差距。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
全台閒置工業區 兩千餘公頃 【聯合報╱記者曾懿晴/台北報導】 2010.07.21 03:25 am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全台還有兩千兩百六十三公頃的閒置工業區,科學園區聞置用地也達兩百五十三公頃,呼籲各地縣政府妥善利用閒置地,並暫停現行農地徵收作業,重新評估農地徵收的必要性。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苗栗縣政府為開發竹南科技園區、後龍科技園區,強制徵收大埔、灣寶近兩百公頃農地。新竹縣政府因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欲徵收竹北、芎林一帶近四百五十公頃農地,還以竹科三期用地為名,規畫徵收竹東二重埔四百四十公頃農地,竹科放棄三期開發後,縣府執意變更為客家農業休閒專用區,使當地居民卅年來遭到限制遷建。

而台中后里、彰化二林相思寮因中科三、四期開發,導致居民面臨土地遭徵收、科技業汙染農業等問題。

台灣農陣指出,全台閒置的工業區生產基地多達兩千兩百六十三公頃,其中科學園區聞置用地還有兩百五十三公頃,政府進行重大開發案時不未妥善利用閒置地,反在各縣市徵收農地、進行新的開發,使農民淪為土地徵收下的犧牲者。

苗栗竹南大埔、竹東二重埔、苗栗後龍灣寶、竹北璞玉、彰化二林相思寮等自救會,共同呼籲政府應停止濫用行政權力強制圈收農地,以徵收手段侵害農民居住、生存權益,使優質農地淪陷為工業用地。

尚順開發是誰的公司為??自己想一想吧和附近一堆開發案有關係嗎

解開工業區閒置謎團 夢想變泡沫 台灣工業區養蚊子
2010-09-19 中國時報 【謝錦芳/調查報導】
人去樓已空▲彰濱工業區鹿港區一處閒置的破舊廠房前空地雜草叢生,整個工業區像這樣的工廠及還未開發的閒置空地,至少還有一半以上,加上台灣產業結構改變、工廠外移,台灣真的還需要把更多的農田變成工業用地嗎?(黃國峰攝)
何日君再來▲雲林離島工業區中,位於台西五條港碼頭旁的新興區,原本計畫填海造陸991公頃,但目前僅完成283公頃,這塊耗資百億元的新生地,至今還未有廠商進駐。(張朝欣攝)

【前言】:全台各類工業園區閒置土地逾二千公頃,地方政府為何還競相開發工業區?各地工業區閒置情形有多嚴重?本報記者深入採訪閒置比率較高的彰濱、台南科技及雲林離島新興區,為讀者解開謎團。半個世紀以來,台灣的工業發展曾創造了經濟奇蹟;不過,過多的工業區,反而造成閒置與浪費,某些空蕩蕩的蚊子工業區,正是過度開發的後遺症。

位於彰化沿海的彰濱工業區,分為線西、崙尾、鹿港等三區,每區都有一千多公頃,一望無際。開車進入廠商進駐率最高的鹿港區,工業東三路上,鐵皮工廠大門深鎖,鐵門都生鏽了。十二年前來到彰濱工業區上班的小張說:「這幾棟空了十年以上,一直在養蚊子。」由於工業局規定,廠商必須在二年內設廠進駐,小張說:「最初這家工廠曾經搬來大批機器,不過,一轉眼又搬走了,根本沒有真正開工。」

圈地過度開發 民代狠撈一票
車子往汙水處理廠方向前進,附近一大片土地,大約七、八公頃,閒置十年以上,目前已雜草叢生。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指出,「當年某民代透過人頭買下來,想大撈一筆,沒想到卻套牢了。荒謬是的,地上還豎起一塊『停車場』看板,用來避稅。」蔡嘉陽質疑:「雜草長這麼高的停車場,會有人來停車嗎?」

這塊荒廢的土地,其實是民代利益與工業區開發糾葛不清的真實版。另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是前立委林進春,去年八月被台北地方法院依違反商業會計法等判刑三年八個月。判決書指出,林進春在擔任中櫃董事長期間,中櫃以三億六千多萬元(原始契約價)購買彰濱附近顏厝小段的土地,擬進行彰濱遊樂區開發案,這些土地其實是林進春在八十五年以三千七百萬元透過親戚買下,還向銀行貸款一億七千多萬元,後來高價賣給由他擔任董事長的中櫃公司,涉嫌掏空中櫃。林進春則堅稱,一切交易均合法。

彰濱溼地填土 賤地翻漲十倍
蔡嘉陽指出,「那塊地根本是鳥不生蛋,漲潮時就被淹沒了,早期一坪才幾百元,最後竟賣到二、三億元,轉手差價將近十倍,實在驚人。」

車子轉進工業路,轉角一排生鏽的鐵皮工廠,在夕陽餘暉映照下,顯得陰森森。這幾棟破舊工廠在十多年前原屬於爆發掏空弊案的大穎集團,該集團總裁陳榮典是已故央行總裁許遠東的姪子。

當年陳榮典與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交好,向銀行貸款二百多億元,曾經很風光。不料,八十八年發生金融風暴,大穎集團接連跳票、下市。九十二年六月,陳榮典因長期挪用公司資金五十六億餘元,並虧空卅八億餘元,被檢察官求刑八年,一個多月後,卻因登山墜崖死亡。小張說,如今這幾棟工廠已經轉手,新東家打算改為觀光工廠。

開發斷斷續續 廠商毀諾走人

外界看到一大片空蕩蕩以為閒置率很高,這是因為崙尾區已暫停開發。」彰濱服務中心主任侯望英說,彰濱佔地三千六百多公頃,是全國最大工業區,民國六十八年開始開發,不久遇到第二次能源危機而暫停開發,民國七十九年復工,但傳統產業開始外移,接著又碰到股市崩盤,「原先許多企業承諾要來,結果卻沒來。」

依工業局最新統計,彰濱工業區已公告待租售面積有二四六公頃,閒置率二成,閒置的土地僅次於雲林離島新興區的百分之百。然而,實際走訪工業區,可以發現閒置情形比官方的統計更嚴重,主要原因有二,首先,廠商圈了地,不一定馬上進駐;其次,即使蓋了廠房,也不一定使用。

開發體系混亂 地方搶闢財路
灣的工業區開發體系混亂,中央由工業局主導的工業區多達六十個,其他如國科會、農委會、環保署亦各自開發不同形式的園區。近年來地方政府也以工業區為主要政績,包括台南、嘉義、高雄、苗栗等均陸續開發新的工業區。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地方要開發工業區,我們當然樂觀其成,不可能阻擋。」

工業局統計,中央與地方在全台依獎勵投資條例、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編定的工業區超過一百七十個。以台南為例,縣市合併後,編定工業區超過二十個,有些仍在開發中或報編中。

擔任警員的王帝文說,「每到選舉,就會生出新的工業區,有些工業區位置不佳,將來只好養蚊子。」台南社區大學校長林朝成指出,「台南的現象只是一個縮影,以靠近偏遠山區龍崎為例,怎能做工業區?」

處處是工業區 幾乎已經失控

近年來不分黨派,各地方政府以工業發展為名義,徵收便宜的農地,吹起工業區泡沫,背後牽涉到龐大的土地利益。成大國土研究中心主任孔憲法沈痛地指出,「台灣自一九六○年代開發工業區以來,歷經半世紀,全台到處都是工業區,幾乎已經失控。」

對此,杜紫軍坦承:「各地方爭相開發工業區,的確會有過多的問題。但工業局十年來已停止開發新的工業區,目前是在消化先前開發的工業區。」行政院長吳敦義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已指示中央各部會開發工業區時,必須先優先使用現有工業用地。但是,這項指令只針對中央部會。

在各方利益誘惑下,大面積土地越來越稀有,地方政府開發工業區的趨勢並不會停止,「圈地遊戲」也會繼續上演,在工業區大量閒置泡沫下,政府、納稅人、被徵收土地的民眾乃至被無辜波及的環境生態,都將成為最大的輸家。


耗資百億元 百分之百閒置 雲林離島工業區 蒼涼令人嘆息

2010-09-19 中國時報 【張朝欣/雲林報導】
廿年前,經濟部工業局滿懷「人定勝天」理想,計畫以填海造陸方式開發包括麥寮、新興、台西、四湖共四區的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編定總面積廣達一萬七千餘公頃。時光荏苒,目前僅麥寮區開發為占地兩千六百餘公頃的六輕工業區,其餘均閒置或暫停開發,夢想與現實有一大段落差。

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於民國八十年由行政院核准編定,除了麥寮區之外,新興區於八十七年五月動工,原本計畫填海造陸九百九十一公頃,目前僅完成東二區造地兩百八十三公頃即暫停開發,這塊耗資百億元的新生地,至今百分之百閒置。

工業局表示,原先這塊土地預定提供給台塑大煉鋼廠,後來台塑轉移到越南設廠,因此暫停開發。如果廠商有需求,才會繼續動工,其他如台西、四湖等區尚未進行開發,目前這些地區仍屬海域。

回溯到五、六年前,台塑煉鋼廠及中油主導的國光石化,不約而同表達進駐雲林離島工業區的意願,地方雖出現不少反對聲浪,但也有人寄予厚望。

為此,前經濟部長何美玥還特別在九十四年一月前往離島工業區視查,強調兩案都通過是經濟部最大目標,其年產總值將達一兆元,占國內製造業產值十分之一。

不過事過境遷、滄海桑田,台塑煉鋼廠已移往越南,國光石化則另覓彰化縣大城鄉,當初炙手可熱的雲林離島工業區,目前落得乏人問津。

政府原本希望雲林離島工業區能夠創造一個傲視全球的基礎產業園區,為地方帶來繁榮與就業機會。如今淪為泡沫化,卻是無比蒼涼與令人嘆息。

2010-09-19 中國時報 【謝錦芳/調查報導】


該佩服您狗吠火車的傻勁,還是擔心您擋人財路的勇氣?

Medusa1128 wrote:
竹南工業區北側的農田,是個騎腳踏車的好地方。
...(恕刪)


內行的......


以後視野所及都是工廠.....



今天去排苗北藝文中心的票,
八佰個座位,每個人可以換四張,二百人就領完了,還有幾百人排隊沒領到票,頭份竹南的消費力,財力也由此可見

whowho5566 wrote:
頭份竹南的消費力,財力也由此可見...(恕刪)



「憑今年度5、6、7、8月份於苗栗縣消費發票(不限金額5張發票可換1張入場券),兌換入場券 (每人限兌4張)」
這跟財力有什麼關係?
不過大家真有空,一大早就去排隊。

崎頂的中古屋會不會受到產業園區的帶動?
煙波大鎮、維多利亞、大墅琉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