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關於大埔的事情應該有很多人有很多話要說吧~~~~

房子只蓋不拆才是破壞環境生態
大家都不想拆自己的房子 然後新房子一直蓋
那還得了
有蓋就有拆 土地才會生息
一百年以後你的房子也是會被拆的 沒有永遠不會倒的房子

房子拆與不拆不是縣長就能決定

是縣府的工商發展處的都市計劃科提出計畫

然後送交內政部營建署的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審議

一般都市計畫是地方與中央都要公文來回修正許多次才會通過

張藥房的拆遷是有都市計劃的專業考量,內政部營建署與縣府工商發展處相信討論過很多次

都市計劃的長遠發展不是一般用路人或駕駛者憑一般感覺就能判斷對錯


whowho5566 wrote:
那個轉角對交通真的很危險...(恕刪)


完全胡說八道,難怪你在這個版這麼出名...

79元 wrote:
今天看到蘋果日報
縣...(恕刪)

這位大哥~
蘋果日報可以信?
土地補償金24萬是因為張藥房他家的土地約6坪~
縣府以公告地價來徵收是真的很少~
和之前的公義路拓寬時的價錢真很多~
今天是因為張藥房他家是被強制拆除~
所以縣府會和他們收拆遷費~
如果張藥房是自己拆除~
是會有多50%的補償金~

iepmis wrote:
關於竹南科學園區的土...(恕刪)


現在電子代工業都這麼慘

除了台積電, LED LCD solar cell

有哪一樣在台灣蓋新廠

是要怎麼成功?
房子拆與不拆靠的是政治實力。
請參閱:辜仲諒稱捐款扁家因怕扁派挖土機到家中“開路”

請注意=>都市計畫隨時可變更,隨然需要一些步驟。

當都市計畫變更公告張貼在網路上;當公所開公聽會。
多少人會注意自身權力?

進行土地購買再整併的人不少;重點是公權力介入。
鳥不生蛋的地方還有人購買不可疑嗎?
剩下買不到的再使用政治手段;
讓公權力為其服務作購買整併。

若回歸市場規則;願買願賣是合理。

房子不能拆?過去記憶不能毀!道路不能從我家過!
別鬧了;房子有人會幫你拆房。
記憶要靠自己拍照存檔;當自己不在意;別想要別人重視。
在Google Map街景還可看到之前大埔農田。
道路開發以公眾利益為前提;不要被徵收開路;買大樓社區才是王道。

最近兩個火熱社會新聞都有一個共同點:
擋人才路。
我是學都市計劃出身
檯面上抗議的也是我的老師們

看到版有們的討論
各方立場都也

一看就知道沒仔細了解事件就發言的也是有

基本上這件事還是回歸到政治兩個字

其實如果是我 也絕得那四戶就搬了

但常常就是價值觀的不同(阿罵為了要留田而自殺)

在公民社會的民主程序中

價值是不是應該有被討論的機會?(不論結果是什麼)

所以四年前 中央行政院接受地方民眾的抗議 也答應協調

今年 又反悔

就我一個小朋友看就是 行政程序上的粗糙 以及 政治承諾的浮濫毀諾而已

(法的部分就應該另外討論了)

一個老師說

以前戒嚴時候 明天可能還有希望

今天他卻絕得 天是黑暗的

其實地這麼大

這四戶不拆似乎也不會怎樣

頂多蓋房子多一些難看的點而已

而且....

不少案例是在開始開發的時候

這些不同意戶開始反悔要加入

然後就狠狠拒絕

他們家就變成永遠那個樣子

附近經濟一發展 便利商店一開起來

他們自己做生意就一落千丈 後悔也來不及

台北有個建案是繞過透天蓋的

據說在蓋的時候 這個透天就反悔想加入

但建商說已經來不及了



這是國王的簽名檔

有蓋就有拆 土地才會生息
一百年以後你的房子也是會被拆的 沒有永遠不會倒的房子
那這樣說全台古蹟也可拆 很多古蹟和歷史建築 剛好也再轉角 全台灣古蹟應該不少要被拆

台灣房屋餘屋空屋兩百萬間 拆拆 蓋蓋 好要多幾萬間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