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楊頭高架竹北段民眾要求「東側雙層」 高公局評估「雙側單層」為宜

中時新聞網 17:45 2022/05/23 中時 羅浚濱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realtimenews/20220523003793-260405

行政院核定國1五楊高架延伸至苗栗頭份,高公局規畫竹北段拓寬高架,引發西側沿線住戶不滿,高公局針對民眾陳情評估後,日前召開說明會陳述「雙側拓寬」和「東側雙層」高架兩個規畫方案,出席民代和民眾多要求採「東側雙層」方案,但高公局專業評估認為還是要採「雙側拓寬」高架為宜。

高公局說明竹北段規畫「雙側拓寬」高架,儘量利用邊坡即有路權範圍落墩,減少徵收私有地,預估要拆遷93棟建物,在竹北交流道上游設置南向高架到平面、北向平面高架的竹北轉接道,車流可從轉接道進出楊頭高架,較現行國1平面可節省3公里行駛距離,並可規畫設置銜接台68系統交流道,提高新竹市區及竹科車流使用的可及性。

「東側雙層」方案僅能設置北向竹北轉接道,竹北和新竹車流可透過竹北交流道經北向轉接道進入楊頭高架,因地形無法設置南向竹北轉接道,楊梅往南車流到新竹僅能走國1平面,未能利用楊頭高架車流轉換能功能,研議中的台68系統交流道也無法設置。

高公局指東側雙層橋樑設置高度較高,施工程序複雜,安全性相對較低,預估要拆遷51棟建築,沿線有成功國中、興隆國小及竹北體育場館,若施工僅剩單車道可通行,對學校通學動線和車流恐造成嚴重影響。

與會的竹北市民代和民眾多主張採「東側雙層」,指高公局資料僅標示高架至某些大樓距離,應將沿線距離都標示,並把兩個方案用空照圖、3D模擬動畫搭配地籍圖,民眾才能了解差異及所受影響為何,並質疑「東側雙層」安全性較低的說法,指五楊已有東側雙層設計,難道安全性也不佳?

高公局以專業評估認為竹北段要採「雙側拓寬」高架為宜,1月間是在兩棟大樓會勘,先標出這兩棟距離,後續會再增加標註,兩個方案是相對性的比較,會把說明會所提意見納入,後續會在網站公開。

參考資料:
https://www.freeway.gov.tw/Upload/PublishPicture/202112/公開會議路線示意圖及摘要說明.pdf
2022-05-24 13:34 發佈
rhapsody70 wrote:
東側雙層

東側雙層噪音應該會更大,視野更卡
其實不太懂竹北人的訴求是什麼
eocc2005

是"某部分西側竹北人"的訴求... 這樣應該淺顯易懂...

2022-05-24 16:27
MBUSA

再加一個西側雙層的選項好了

2022-05-25 8:39
未來輕軌藍線要跨過單側雙層的五楊高架延伸,大概至少要七層樓高。
pudin2008 wrote:
東側雙層噪音應該會更大,視野更卡
其實不太懂竹北人的訴求是什麼(恕刪)
MBUSA

輕軌藍線目前看真是遙遙無期啊

2022-05-25 8:40
接下來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抗議活動…
怎麼看都覺得 雙側單層 比較合適。

噪音問題,平面上的轟炸汽機車比國道車流吵多了。
而且在氣密窗成標配的年代,景觀問題更影響房價。
雙層的高度達33米,約10層樓高,低於10樓者將無景觀可言。

雙層無法設置南向竹北轉接道的問題,對常經過楊梅到湖口路段的人更是夢魘。
原本上班時段就寸步難行,東側雙層的設置無法紓解這段的車潮,一樣要跟許多大車一起擠。

安全問題,看簡報檔的意思應指施工時期的工安問題。
五楊的東側雙層附近無民宅,也非交通要道。
竹北整段在市區內,附近又有許多學校,施工期間也會占用較多路幅,影響車流。

以上是我個人的想法。
雙側單層還有機會從楊頭下竹北. 除了西側部分大樓外, 其他竹北人應該都會支持單側雙層吧.
momoo

雙側單層 優點太多了 西側的少數住戶別來亂了好嗎?

2022-05-25 13:51
sentrayang

縣政二改縣政九對大多數竹北人影響不大, 所以其他人不太會有意見, 但現在高公局把竹北交流道拉進來, 大多數人有意見時就不會過啦.

2022-06-01 12:36
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刪
nebulaforest wrote:
雙層無法設置南向竹北轉接道的問題

單向雙層部份未必就要多長,
能跨過市區即可,
而轉接道也不需和竹北交流道串連在一起.........
講來講去,西側居民純粹是擔心自己房價受影響而已,
escalate給民代,加油添醋一番,包裝一下就出來吵了,
買的時候就買在高速公路附近了,現在高速公路要擴建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甚麼毛病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