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史上最強,哈哈
我今天早上寫email去內政部要全台灣房屋成交的歷史資料
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然後左邊選”內政統計月報”)
然後把它整理成圖表
大家可以儘量分享給有需要想買房的朋友喔!
Year Total請看右邊座標軸,其他看左邊座標軸
【表一 全台灣買賣棟數】
【表二 全台灣第一次登記棟數】
可惜好像傳不上去
各位只好自己去內政部網站看囉
很詳細的資料!
linhh1978 wrote:
強者樓上兩位是也感謝...(恕刪)
轉貼一下版上某位大大的分析
鄉鎮市 91人口 101人口 增加人口
竹北市 95896 152617 56721
竹東鎮 91272 96594 5322
湖口鄉 69728 76501 6773
新豐鄉 47364 54427 7063
新竹縣 452679 523993 71314
新竹市 378,797 425,071 46274
竹南鎮 71727 80864 9137
頭份鎮 91026 99993 8967
苗栗縣 560938 563976 3038
3縣市 1,392,414 1,513,040 120626
7核心 845,810 986,067 140257
91年每戶約3.6人
101年每戶約3.1人
近十年台灣各地人口移動的特色
1.都會化,粗略的講是五都+竹、桃,細致的講是往工作機會多且房價負擔得起的地方集中,亦即
在竹苗就是7核心都市(竹苗共32鄉鎮市含新竹市),也就是竹苗雖然人口增加,但只增加在7/32的鄉鎮
2.每戶人口減少,10年間每戶減少0.5人,可預見的將來(10~20年間)每戶將來到2.5~2.7人間
也就是每個人居住空間變大,雖然人口減少,但是都會區(7核心)居住需求依然增高,移入+每人居住空間增大
3.少子化對都市核心地區的影響相對小,但對合理價位的都會重劃區卻有人口紅利(例如三峽、林口、竹北)
以101學年度小一至小六人口為例,新北市多數小一人數(指板橋、中和、汐止、新莊、土城等)已減少到小六的7成~7成5(全台90年次小六26萬人,小一95年次20萬人),但重劃區兒童(以北大桃子腳及龍埔為例),班級數從0到目前小一的8班及9班幾乎滿編,而且後面96、97、98、99、100、101、102還源源不絕的供應,很可觀
都會區只要降低每班人數33>25,少子化就不明顯,而且教育品質更好,與每戶人口減少意義相同。
4.回不去了~~當人習慣便利商店、潮咖、潮店、交通便利、有人的感覺,還會回尖石鄉嗎????
5.竹科相關+青椒如果不行的話,台灣還混得下去嗎???
6.有辦法負擔、要長住新竹,那7核心都市(竹北、竹東、新豐、湖口、新竹市、頭份、竹南)都是可以買的,要把150萬人當一個市場來看。
==============================================================================
可以預見的是.有錢人越住越大間. 沒錢人越住越小間. 市場也看的出來.現在區分大坪數(>100坪) 小坪數(兩房). 那種要大不要要小不小的.60~70坪) 有錢的人看不上.沒錢的人買不起.資本市場造成的貧富差距就是這樣. 老話一句,看的喜歡價格接受.有需求就買了.除非你願意等個十年,二十年看看需求有沒有降低.或是期待崩盤.我是覺得看這種圖意義不大.
大部分人買房子一住就是十年二十年,
自行解讀後當作買房策略的參考也是蠻不錯的
我是粗略的把它當成市場"供給",
然後30~40歲的人口當成"需求" (當然還要考慮地區差異)
這幾年供給持續減少,需求應該還可以至少維持個五~十年
這也許解釋了這幾年房價/地價上漲的部分因素
但供需也只是影響房價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我不敢說幾年後房價會漲到哪,
但至少幾年內要跌我看是有難度
從建商的角度來看,當產量減少的時候,
要維持獲利就只能拉高毛利,
所以我猜未來新建案的趨勢應該是越來越偏向精緻化、高價化
從這幾年來的推案也看得出來,
電梯大樓遠多於華廈公寓,
普遍建材、配備也都升級了,豪宅訴求的建案也越來越多
因為提升附加價值才有理由拉高單價
對於未來的新案房價我是不期不待了
但往後中古屋的房價真的跟得上新建案的房價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