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竹北道路品質真是爛透了

每天經過縣政二路,現在大挖特挖。
連光明一路都到處是下陷坑洞.....
興隆路線才也才重補頭前溪的一小段,六家附近也是坑坑巴巴
真不知道縣長跟市長是怎麼想的
每天上下班根本對用路人是一種折磨
2012-06-27 22:2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竹北道路 品質
前幾天我看到某工地建案的灌漿, 光是滿載混凝土的預拌車就來了40幾輛, 另一個建案吊鋼架, 先是透過超重的貨車把鋼架送到工地, 到了工地之後地面的起重機搭配高空起重機, 一下子柏油路面上就出現高低不同了

所以道路會爛是必然的, 因為還有太多的建案仍然在施工中, 同樣的建造成本下, 每天重型工具車這樣壓, 路不爛才怪, 縣政府受不了民怨還是花錢把福興路和興隆路重鋪, 我想這幾條路, 只要建案還在, 未來還是要再花錢重鋪好幾次, 要不然就一勞永逸, 增加預算, 改變工法和做法, 刨光路面, 挖深路面, 做好排水規劃, 然後鋪碎石, 然後先灌混凝土, 接下來才是鋪柏油, 路的兩邊還要做阻隔和預留..整體成本大概是現在鋪路的方式三到四倍價格吧,

這筆錢從哪邊來, 可以考慮建商就道路破壞, 依照建案大小面積樓層在工程期間繳交道路維護費用



jamsdean wrote:
每天經過縣政二路,現...(恕刪)

Nelson5 wrote:
前幾天我看到某工地建...(恕刪)


你説的很有道理,竹北的路真的是被那些重機具壓壞的。

附近有個建商,建案完工後,主動被旁邊的馬路重鋪,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jamsdean wrote :每天經過縣政二路,現在大挖特挖。
連光明一路都到處是下陷坑洞.....
興隆路線才也才重補頭前溪的一小段,六家附近也是坑坑巴巴
真不知道縣長跟市長是怎麼想的
每天上下班根本對用路人是一種折磨...(恕刪)

叫縣長去金門去看看,不用跑國外考察,以前在金門當兵,看過金門怎麼舖路,往下挖個幾十公分,然後放進蠻大顆的花崗石舖滿,再水泥灌漿整
,這樣戰車在上面跑,是跑喔,不是慢慢開,都不會有問題,這是我自己親眼看過的,但這樣工程久難賺,哪個首長有魄力這樣做呢?
其實現在大陸也是這樣鋪, 我在深圳常看到的是, 原本的黃泥路, 挖深後,留下排水渠道,接下來就變成石頭路, 過幾天灌了水泥就成了水泥路面, 最後兩邊和中間分隔用鋼筋灌混凝土做好排水和阻隔, 最後才鋪上水泥, 兩邊的大樓要做排水, 拉管路, 地下管線全部都在路的阻隔區外面, 深圳的容積建蔽率很高, 但是馬路的退縮部分是一定要的, 因為這樣挖管接電都不會影響到交通..

考慮先找幾條幹道使這樣的鋪設方式, 讓這些特殊車輛主要經過這些道路, 例如興隆路, 福興路, 文興路, 中華路(省道比較麻煩), 然後建商申請工具車施工, 搬運, 每車應該收特殊車輛的道路維護費用, 建商刨開馬路施工, 縣政府應該要有對口單位做回復施工檢查, 要不然就統一由縣政府施工, 建商支付道路回復費用


jafeng wrote:
叫縣長去金門去看看,...(恕刪)

Nelson5 wrote:
前幾天我看到某工地建...(恕刪)


壓一壓就壞了~~~~可想品質也不怎樣~~~

台灣人太善良了,這樣都可以忍受

我們這樣還能進已開發國家嗎?

jamsdean wrote:
每天經過縣政二路,現...(恕刪)

只要還在大興土木,大蓋房子,就是這種情況

路坑坑洞洞,大卡車水泥車來來去去,塵沙飛揚

要等到該區房子飽和了,不再蓋新房子,就會好一些了
不是壓一壓就壞了, 如果你有看到前幾天竹北某高樓層建案的場面就可以理解, 超過15公噸的水泥預拌車停了長長一列, 估計約有40台, 加上一台起重吊車橫跨半個路面, 如果柏油路面就只是單單的整土之後鋪石鋪柏油的施工方式, 應該沒有一條路可以耐這樣壓, 我記得福興路月前才施工, 你現在去看應該可以發現路面已經有高低差了(車輛行走區域比其他區域低), 你說施工品質不好, 工務應該很委屈, 因為在這樣的預算下所接受的施工方式來看, 它們已經很努力的考慮品質(柏油的厚度)

縣政府的工務機構是有經驗的, 其實很清楚知道這種狀況, 所以這也是福興路和興隆路之前遲遲不鋪平的原因, 因為它們知道只要這些建案還在興建, 每一次灌漿或者機具材料的吊掛都會再凌遲路面一次(灌漿是每一層都需要做), 可能今天鋪平了, 大概半年八個月後居民又會開始埋怨了, 但是民怨的聲音實在很大, 讓縣府的執政團隊只能在明知道維持時間不久的情況下去發包這樣的工程了...

我公司在幾年前做過一個案子, 是一個RF的傳送音樂資料到鞋子上的放大器和喇叭, 客戶是一家專做黑人和拉美族群的品牌, 在台灣測試的時候完全沒有問題, 到了美國之後發現常常掉訊號, 後來才發現美國很多的道路地鋪設方式是挖好路, 設定好排水管路, 然後用鋼筋混凝土做好凹型的路槽, 接下來在路面鋪上設粗糙面的鋼板, 最後才再補加上碎石和柏油,我們的RF信號打到鞋子, 經常就被鋼板吸走了, 台灣的路面如果要耐壓耐超, 可能要考慮使用類似美國的施工方式吧, 當然這除了預算問題, 還牽扯到與很多既得利益者的角力, 因為工務的案子, 尤其像這種道路維護的, 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塊肥肉, 人人覬覦, 蓋永遠不需要維修的道路, 會讓很多專門包工程的民代樁腳餓到抓狂的...





midoyes wrote:
壓一壓就壞了~~~~...(恕刪)
奇怪了, 那縣政九路從民權街到光明六路又沒有新建案,路比福興路還爛是為啥?

Nelson5 wrote:
不是壓一壓就壞了, ...(恕刪)
嗯,也對,文化局前面的那兩條黃色磁磚路,被挖好幾次了.每次開車都要東閃西閃.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