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ntinintaiwan wrote:
我只是想試著把這隱性損失量化出來. 讓我自己來思考這件事情的scale....(恕刪)
因為您只是用您的scale加上您的立場來考量這件事,所以得出這樣的數據.
照我個人的看法,通勤時間本就不在公司工時內計算,該用的是自己的時間,
會遲到就要早出門,要不然就要找彈性上班制的公司,或跟老闆談好working time shift.
如果都不行,又很在意通勤時間跟塞不塞車,那基本上應該搬到園區附近,走路進園區都不是問題.
就跟台北市內科工作機會多,但內湖不見得買得起,所以很多人就採取用時間換取金錢,
若您用的是竹北30000人來算就可得那樣的數據,那...大台北可得出怎樣的數據?
至少是十倍二十倍以上,畢竟每天有幾十萬人要湧進台北市內上班.
還是您要說新竹園區的產值比內科高?沒記錯的話,幾年前竹科應該就被內科營收超越了.
不過這點我也覺得詭異,內科沒啥工廠,但營收超過滿是工廠的竹科,應該是很多總部都在內科吧?
另外,其它高速公路用路人的時間也該算進去,莫名其妙被短程車給堵住了....
(不過我絕不會在那時間去淌那渾水).
再者,常跑高速公路的人就知道,"交流道"多的地方就容易造成車流量大,甚至於塞車的情況.
這也就是我說的早年新竹段根本就不會塞成這樣,當年也有竹科,頂多是光復路塞的一蹋糊塗.
但自從多了竹北交流道跟二高,這下可好,中山高從二高那邊一直到新豐湖口交流道都有機會塞車.
所以園區內說真的應該要有類似捷運的系統,再搭配上園區外的大眾交通工具,
這樣內外兼施之下,應該可以減少車流量,減少自己開車的需求.這才是正解.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