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虧損近50億 高捷要破產了?新竹還在期待捷運嗎

pyh wrote:
以我實地的感受,密度是同一個等級的...(恕刪)

密度等級?新創名詞嗎?
都有網友說過了,要看區域而非密度好不好!是在堅持什麼勒?
就拿台北車站來說好了(東區先排除不論),既是區域中心也是交通、商業中心,週遭更有大批的商辦、補習班、學校。這些地方帶來的龐大人潮也才撐起該地的大眾運輸系統,流入及流出的人潮促成熱絡的街景。若沒這些要素帶動,光是車站週遭那幾個區有辦法帶動這樣的人潮嗎?再問一下,究竟是地區人口密度重要還是區域中心論重要?區區一個感覺、一個密度等級,那算算站在台北車站及東區可以估算出台北有多少人?有多少通勤人口?

當初新竹捷運的計劃也是以服務園區通勤為目標,也才有例如像竹南線的規劃,為的就是串聯園區。既然是服務園區也就衍生出非上、下班時段捷運利用率的問題。既是以園區為規劃方針,這跟新竹市人口密度又有何干?人口壓根兒就不是規劃新竹捷運的原因!

若還是那麼堅持新竹人口密度是足夠撐起捷運這個論點,那告訴我新竹公車有多少人坐?更不要去探討什麼嚴格限制停車等等類似的言論,在交通擁塞程度幾乎沒有的地方,作這些法令規範未免太多餘了?像之前有高X網友說限制停車、禁機車救捷運,有意義嗎?
pyh wrote:
所以你也同意人口數不是唯一的指標。...(恕刪)

人口數當然不是唯一的指標,不過是”最重要的指標”
以日本的居住型式,就算在東京,大阪……等都會區,還是有相當高比率的獨棟式透天房屋
這樣的建築型式要組構的人口密度,相對於台灣都會區公寓型式佔比高的組構,應該很難相提並論的吧?!

所以比較的基礎應在於生活圈的廣度,不在於小區域的密度

當然我也贊成且希望新竹區域有廣義的”捷運通勤系統”規劃(路面電車(市電)orモノレール+巴士系統)
(但請客觀的不考慮對新竹的在地情感因素,而依據各方條件以實際面的角度來考量)
所以我才說”可參考日本其他人口約6,70萬上下的地方型都市”

請不要小看這些日本的地方型都市喔!
以鹿兒島,熊本,松山……等,它們的主商圈規模,就比新竹大且完整……
kuma-yo wrote:
......這樣來看,以新竹的人口規模,應可適用日本地方型都市的交通方式--視路幅寬以”路面電車(市電)orモノレール+巴士系統”來建構,日本的地方都市,雖有完整和便利的交通系統,但真正會有大量人潮使用,也是集中在上下班的時段,冷門時段也常只是小猫兩三隻,甚且有”無人公車”

許多公眾習性的培養,政府是負有導正的義務,先期得有不計盈虧的心態

現在的新竹,若無法改變每天進出園區上下班,只剩一人開一部車(或騎一部車)的選項時,更多的道路開闢,也會導致有更多的車輛開入,拆房闢路將徒具型式,壅塞也是惡習養成的必然,唯有便捷的大眾運輸規劃,讓民眾樂於搭乘,才是較能解決上下班時間瞬間壅擠亂象的王道

政府應先規劃良好的交通配套,再嚴格執法和取締(如路邊禁停、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收費…….)
以增加開(騎)車族的成本,把民眾趕進公共運輸(公車或市電)...(恕刪)
kuma-yo wrote:
人口數當然不是唯一的...(恕刪)


就個人所知的日本路面電車 ,幾乎都是二十世紀中期(二戰後)甚至是初期(一次大戰前)的產物
以目前已經開發的差不多的新竹市區道路環境來講 ,路面電車應該是不太可能使用的方式
ZephyrWu wrote:
就個人所知的日本路面...(恕刪)

嗯!!是都很有"古樸的味道",不過可以老瓶裝新酒......
發展捷運從來就不是以 便利舒適快速安全廉價 作為吸引驅動力
而是要以 不便痛苦緩慢危險高價 作為排斥驅動力

在台灣 希望以優質的捷運來吸引市民乘坐根本是不可能成功的
反而成功的秘訣在於增加其他交通工具的不便程度危險程度痛苦程度與經濟成本, 來強迫市民擁抱捷運


比方說, 把所有頭前溪橋規劃為私人交通工具過路費一次NT2000, 甚至NT20000; 那你的竹苗輕軌就算是沒有車頂沒有車窗沒有空調沒有坐椅, 大家也會當作是第一優選.
acbc wrote:
反而成功的秘訣在於增加其他交通工具的不便程度危險程度痛苦程度與經濟成本, 來強迫市民擁抱捷運...(恕刪)

大大睿智啊!!
這是最好的方法
連公車路網都沒有半個首長肯審慎規劃,直接談捷運未免過頭了?

很多激烈的方法不過是天方夜譚,真的能作,高雄老早就作了,還會等到快要破產的今天?

什麼人口、密度等等的分析全是多餘的,高雄的借鏡還不夠嗎?高雄哪一點輸新竹了,各位有想過嗎?

不要說捷運了,光講台北市的市區公車,既是乾淨、服務也相當好,車內還有液晶電視、到站廣播,這套經營模式有辦法複製到新竹地區就非常先進了,這筆經費也低很多,現在談捷運,還太早!
kuma-yo wrote:
所以我才說”可參考日本其他人口約6,70萬上下的地方型都市”

請不要小看這些日本的地方型都市喔!
以鹿兒島,熊本,松山……等,它們的主商圈規模,就比新竹大且完整……


老實說,如果和這些日本城市一比,人家有一個很好的都市計畫為基礎,所以商圈大,卻不擁擠,交通條件自然就不那麼極端。這個是台灣一些城市很難在短期間趕上的,要直接參考恐怕很有挑戰性。
89c51 wrote:
連公車路網都沒有半個首長肯審慎規劃,直接談捷運未免過頭了?
很多激烈的方法不過是天方夜譚,真的能作,高雄老早就作了,還會等到快要破產的今天?
什麼人口、密度等等的分析全是多餘的,高雄的借鏡還不夠嗎?高雄哪一點輸新竹了,各位有想過嗎?.....
...(恕刪)

如果做得到,當然不用談,會在這邊談,當然是做不到.....放輕鬆,純閒聊
根據高捷的經驗
建議新竹可以先把捷運的地道挖通
給機車走 變成機車專用道
等大家習慣走地道 並且百年後
新竹的經濟規模跟台北一樣大
再來採購最新捷運系統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