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你們家也會"反潮"嗎??

jonathan18999 wrote:
搬到龍潭的農舍...(恕刪)


不曉得是不是我前幾年去看的那個建案(建案名子忘了), 真的好大好喜歡!

那天帶著老婆小孩去看樣品屋(銷售中心), 一進門, 沒人理我們,
這樣倒也輕鬆, 沒人煩我.

過了一會後, 終於有個銷售人員出現來招呼我們了, 不過只是向我們說明, 此建案買主大多是公司老闆,學校校長或是醫生等等的話...然後就說是否需要找長輩來看看, 說完後, 連杯茶水也不遞...

之後我們就自討沒趣的隨意逛逛, 然後就離開了, 價錢也懶的問了....

所以呢... jonathan18999 大大還真是好野人 ^^
Hi, I am Joco!

luzibin wrote:
您的狀況應該是您家附...(恕刪)


照大哥說的前兩天室外24~26 度
這些人家裡開冷氣 變 16 所以變水滴??

uwap2010 wrote:

照大哥說的前兩天室外24~26 度
這些人家裡開冷氣 變 16 所以變水滴??


他並不是這意思 您可能解讀有誤囉~

總之 您想想 如果在烤箱裡 放上一杯熱水 烤箱玻璃是不是會產生水氣凝結呢?
是因為溫差和濕度的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的.....
就把您家當烤箱 應該可理解

之前的天氣濕冷 因為開窗 室內空氣的濕度和室外差不多 所以不會發現有水氣在窗戶上
(但不代表家中濕度不高喔~~ 是因為相對於室外濕度是平均的)
突然某一天 溫度回暖 空氣裡的水氣自然會蒸發
戶外空間大蒸發的快 因此我們不會看到到處濕答答的
但室內比較慢 水氣會附著在固體上 
如果是有毛細孔的 水氣就直接吸進去 摸的時候會覺得濕濕悶悶的
  例如:紙張、木地板、棉被、水泥牆壁.... 
若是沒有毛細孔或毛孔非常細小的 水氣就會凝結成小水珠 
  例如:玻璃、不銹鋼、拋光磚....
這就是為什麼玻璃上會有水珠的原因


吹冷氣的時候 室內會變得乾燥 這就是為何人家都說不要常吹冷氣 要不就要多喝水
因為冷氣會把人體的水分帶走 皮膚變得乾燥 也會容易口渴
冷氣機的除濕功能就是利用這原理 把室內多餘的水氣迅速排出去 
所以說...室內開冷氣 雖室外溫度比較高 但室內玻璃不會產生水滴 是因為冷氣把濕氣帶走了
打開窗戶通風也行 就是讓水氣自然散出去 可是可能速度稍微慢了一點就是 但是是最環保的方法

不好意思...我是文組的...以前物理化學數學都很爛 
以上是白癡解讀法 認知有誤再請指正
強烈建議大家放個濕度計在家裡

只要相對溼度超過85%以上, 你就會發現書本 紙張都會皺皺的
這就告訴你 空氣已經太濕了

請開除濕機!!

人體最舒服的溼度大概在50~60% 左右

前幾天溼度計是超過 95% 以上, 直接顯示H 破表
不反潮也難
地板反潮簡單說就是,溫暖潮濕空氣碰到冰冷的地板凝結成水造成的。想要避免反潮,就要去除「溫差」或「水分」這兩個因素,只要去除其中之一即可達成目標,若兩者皆去除當然也可以。

「開除濕機和緊閉門窗」是去除水分因素。這是比較簡單易懂和執行的方式,但站在通風的觀念,房間內很難避免與外面相通,所以除濕機必須不間斷地運作,或至少每隔一段時間反覆地運作。

「開暖氣和開啟一切會產生熱量的電器譬如電燈」則是去除內外的溫差因素。這是比較難以理解和執行的方式。

一般房子的門戶氣密性不好,很難單靠「開除濕機和緊閉門窗」的方式達成目標。

比較高價的房子,門戶的氣密性可能比較好,再加上該住戶所使用的會產熱的電器或電燈可能比較多,如此一來隔絕外來水氣並開除濕機除濕,再加上產熱而減少內外溫差,等室內溫度上來後,感到悶又開冷氣,所以反潮現象會比較快消失。
uwap2010 wrote:
照大哥說的前兩天室外...(恕刪)


喔,您忘了冷氣還有排水功能呢,您說的沒錯,只要室內外都在24--26,家裡開16度,絕大部分一定會變水滴〈只要結露溫度大於16度以上〉,只是水滴都在冷氣內部產生,產生完就排到室外,所以您在室內就看不到水滴了。

請了解溫度與溼度的關係,您就很容易理解為何有時候室內溫度高,室外低,玻璃內層會有水珠,或者是室內溫度低,室外高,牆壁地板會有水珠,但總歸一句話,要產生水珠,一定要相對溼度大於100的時候,氣態水才會變成液態水,溫度、壓力、溼度,這三者都息息相關。

我舉的例子是完全密閉空間,但這在現實生活中的房子,很少有完全密閉的房子。

人體對溼度的感覺跟溫度的感覺差異較大,氣溫變化感覺較靈敏,但溼度變化感覺就不會那麼強烈,原因是台灣為海島氣候,一般相對濕度大約都在60--80之間遊走,一班人在60--80RH之下的感覺也都還好,低於40可能就覺得乾燥,皮膚、嘴唇容易龜裂〈破音字,請唸成『軍』〉,高於90就覺得濕濕黏黏的,衣服放家裡都覺得不會乾一樣。

真的請大家去買幾個溼度計,您就可以發現,只要家裡地板濕掉了,溼度計幾乎都在九十幾以上。

溼度要很準的,就買個乾濕球溫度計,只要乾球溫度與濕球溫度很接近,那就是溼度太高,只要差異越大,相對溼度就越低,乾濕球溫度計上都有數據可換算當時的相對溼度。一般我們所謂的氣溫,都是指乾球溫度。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會耶,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常這樣
整個牆壁地板都濕濕的
感覺好噁心 =.=

CHILIN_CHILIN wrote:
以前住在台北, 從來...(恕刪)


南風天很正常..除濕機打開就好
之前住三蘆區,坪數較小,現在換了較大的房子,也是在附近,反而溼氣較重
方位座向都相同
有點令人討壓,很想搬回以前的房子
如果是坐北朝南的房子會比較好嗎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