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抑制房價 央銀下令銀行三天內提供投資客資料

HaHaSue wrote:
我在想

會不會最後央行發現『其實沒有投資客存在』?

因為每個貸款人都是名下只有一棟不動產而已...(恕刪)


關於這點,我也很好奇
板上不少人會說,投資客只要用人頭就行了
但我不懂的是,可信任的人頭這麼好找嗎?
又都不會有贈予稅的問題嗎?

很多人為了房子單買先生或老婆名下還是要共同持有,就可以在板上引起熱烈討論
也看過長輩出資買房在子女名下,要如何節稅的討論
今天名下有好幾棟房子的投資客,要如何找到可信賴事後不會把房子據為己有
而且不會有任何贈予稅問題的人頭戶啊?

又不是開個電話、銀行帳戶,可以隨便找人頭
今天我家人要用我當人頭戶來投資房地產,我也不會同意的
會擔心有稅務問題,也會擔心之後若不信被套牢那之後的貸款怎麼辦???
而且找到經濟能力不佳的人當人頭,銀行可能更不會貸款啊
怎麼想,我都想不透高明的投資客要如何操作耶
可是板上又常看到這樣的說法,那能否請知情的人透露一下
實在太好奇了?

我目前的想法是,這樣的政策一定會對投資客有殺傷力
除非是預售屋交屋前脫手或是滿手現金不用貸款!
rachel.hung wrote:
關於這點,我也很好奇...(恕刪)


建商有合作的銀行,買方成數利率可以談.
那與建商有合作的投資客,應該也有空間!

建立公開的交易資訊平台,讓每間房屋的售
價可以讓大眾查清楚,可以減少一些凱子被
騙,政府也可以多收些稅收!

另外建築融資優惠也要重新思考,針對建商
應該下手狠些,畢竟訂定新屋售價的是這些
人,投資客只是再往上墊一些價格.一堆房子
賣不出去,建商也不肯降價,那是因為貸款便
宜,為何要降價賣?



rachel.hung wrote:
關於這點,我也很好奇
板上不少人會說,投資客只要用人頭就行了
但我不懂的是,可信任的人頭這麼好找嗎?
又都不會有贈予稅的問題嗎?
...(恕刪)



關於這點

你說人頭好不好找?這很多時候都是牽涉到上下交相賊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給您吧:


遊民當人頭 檢方追查樹林農會超貸案 幹部臉茫然

內文節錄:

農會門口貼著法拍資訊,好幾間都是暖暖碇內街的房屋,檢方意外查出光是在暖暖碇內街的幸福華城,就有80戶利用遊民人頭戶貸款,每戶本來約100萬元,鑑價時卻高估2、3倍,放貸7、8成,錢都流向一名羅姓男子帳戶。農會人員聲稱,「呆帳都打消了。」

-----------


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虛設公司~假立薪資證明~再用財力證明去申請房貸~說太多了~說太多了~~~~~~~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虛設公司~假立薪資證明~再用財力證明去申請房貸~說太多了~說太多了~~~~~~~...(恕刪)


不愧是住巷子內的,這麼瞭解

還是不要說好了

再繼續說下去

搞不好我們真的變成『人頭』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虛設公司~假立薪資證...(恕刪)


如果是這樣,那新竹的投資客已經泛爛到很多是工程師、家管下去兼職
我想是沒這麼專業啦
有沒有影響,一定有的啦
雖然不喜歡他的結論,但是政府的政策似乎就是這樣.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9135&p=3
買股買房,會計師身價上億

為什麼房子會增值?他的看法是,世界各國正常來講,物價會維持上漲,這樣經濟才會成長,如果物價萎縮,經濟就會往下掉。因此,政府打壓房市都只是短暫的,長期來講,政府還是要讓房價維持高一點開玩笑一點說,政府讓財團賺錢,對國家財政才有貢獻光看稅收,台北市信義區的國稅局,一年稅收九百億元,超過南部八縣市總和。可是這件事政府只能做、不能說。



-------------------------------------------------------------
這段就很耐人尋味了.

有人說台灣人口長期會變少,未來三十年房價會下跌。林敏弘認為,郊區、鄉下或許會,可是豪宅旁邊的住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就不會。為什麼台北市房價會一直漲?因為都是金控在買地,他們不用付利息(指房貸),有地就買。因此,除非遷都、或是大地震,以後是有錢人會住台北市,沒錢人住到台北市以外地區。
rachel.hung wrote:
今天我家人要用我當人頭戶來投資房地產,我也不會同意的
會擔心有稅務問題,也會擔心之後若不信被套牢那之後的貸款怎麼辦???
而且找到經濟能力不佳的人當人頭,銀行可能更不會貸款啊
怎麼想,我都想不透高明的投資客要如何操作耶
可是板上又常看到這樣的說法,那能否請知情的人透露一下
實在太好奇了?...(恕刪)


不好意思,給點個人意見,參考即可!!

認真說來,個人也算是投資戶,去年也分別在關埔重劃區及新竹市分別購買了1棟60~70坪高樓層中大坪數預售建案,目前也住在竹北縣政特區文X路的某透天建案(5年多前買的),去年買的2棟房子,其中一棟是想自己換屋住,另依棟投資用,而我個人的看法是....
1.就我的記憶而言,政府打壓房市"印象中"從未真正成功過,頂多就是壓抑漲勢緩漲而已,中國社會傳統觀念"有土(房)斯有財"不變,房地產投資永遠是大家覺得最保值又有利潤可圖的方式;而房市價格本就是供需問題,需求面不能單看自住或是換屋需求,而得含上"投資需求",當總體需求面大於供應面時,房價欲小不易

2.不是權台的房子都會漲,而是固定區段會漲而已,這也是純供需問題而已,回顧過往,若要這些"熱區"房價緩漲或是下跌,往往都是出現經濟面或是政治面的重大利空(ex.股市狂跌,導彈試射,SARS,經濟明顯衰退....),但是以目前的整理狀況來看,除非出現無法預期的重大利空(ex.SARS,兩岸重大衝突,重大天災,...),以目前經濟面復甦的狀況來看,這些"熱區"的房價也是欲小不易,政府的措施至多只是"降溫"而無法"改變"原來的趨勢

3.政府的種種看似"打壓"房價的措施,很難真正做到"杜絕投資"特別是限制"熱區投資客"的方式,光貸款成數,限制坪數,自住與換屋的界定,總價的限制,稅率的改變......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沒抓準,要不就誤殺了非典型投資客的一般百姓引起民怨,要不就僅能象徵性的限制部分特定族群投資客,而其只是佔了投資客中的少數

4.銀行貸款的問題,不能說對投資客沒影響,但是政府實在是小看房地產投資客的能力;搞房地產投資的投資客,如果沒有跟個固定兩三家"關係良好"的銀行("關係良好"定義為談利率都是與分行經理直接溝通而非"表面上"的利率牌價),那此種房地產投資客還真的"不怎內行"
-->無論"法定"貸款成數與利率如何限制,投資客總還是有法子可以談到相對高的成數(ex.房貸綁信貸)以及相對低的利率,坦白說連寬限期都可以延長,更何況"法定"往往只能對公營銀行產生較大約束力,民營銀行及外商銀行,往往以"公司利潤"為最大考量,只要確定投資客信用夠好,啥都好談!!

5.房價與投資者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是"房價不跌,投資不死",但是目前政府政策上秉持的觀念及做法是"投資不死,房價不跌"??
-->所以我個人淺短的認為,目前政府的抑制房價措施只是反應"民怨之首"之"表面"做法,而解決不了真正問題,只是象徵性的整頓一下投資最頂端房地產的投資客而已,對大新竹這種一坪鮮少到25萬的房價的投資客來說,能發揮的作用幾乎為零

6.當貸款成數及利率都變成"可談"而不會受到政策面太大約束時,"人頭"還會是問題嗎??

而要壓抑房價,個人還是覺得要從"根本"著手,就是避免"熱區"形成前重劃區計畫的過早曝光造成土地價格經炒作暴漲!
-->這說回來還是老問題,"官商勾結"!!重劃區土地的飆漲,如果不是經由官商勾結,土地就不會被炒作,土地不被炒作就不會有土地成本飆漲的問題,沒有土地飆漲的問題就不容易有轉嫁房價造成高房價的現象...
-->誰在炒土地??哪個不是位居高位的"官"及附庸他的"商"(利益團體)??結果現在是靠他們來訂政策來"打壓房價"??這種政策實際的效果,看倌們心底就該有底了...


與其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投資客或是房價現況,還不如想法子多增加些自己收入較實在吧!

個人意見,參考即可~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
豐島 wrote:
與其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投資客或是房價現況,還不如想法子多增加些自己收入較實在吧!

個人意見,參考即可~
...(恕刪)


推這句~
看01看到最後, 最後的感想就是
不用管高房價怎麼來的, 一切就是市場機制,
買不起, 就要靠自己想辦法增加收入吧~
豐島 wrote:
與其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投資客或是房價現況,還不如想法子多增加些自己收入較實在吧!
...(恕刪)


談不上"厭惡,排斥,痛恨,鄙視"啦
身邊就有親友是投資客啊
用房子賺錢和用股票賺錢一樣,只要都是符合資本主義市場,那也是能獲利者本身的能力
事實上就我看過張金鶚的上課筆記,他也提過投資客可視為"市場價值發現者"
他也不是一味的"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投資客"

只是就事論事,這若央行真得會下手控管貸款成數、利率
難到真得一點影響都沒? 我個人不這麼認為罷了
投資客若是"市場價值發現者",靠自己的眼光獲利,那我佩服他
但若是單單靠在網路上發表"投資客口袋很深的啦,沒在怕的啦"、"用人頭就好啦,完全不會有影響啦"
那我會覺得這太不切實際了,事實上新竹就是有很多投資客會有影響
否則去年金融風暴時會何大家都同意是有出現跌價行情?
有多少園區工程師投資客有本事在旅館養人頭戶?成立虛設公司偽作薪資證明?
這個政策,對於未來要下手的投資客真的都不會納入考慮,而導至要下手前會更謹慎嗎?

若我是投資客,正與其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政府打壓投資客的措失,不如想法子多增加自己投資的眼光囉
要我是政府,面對民眾的怨念,即使是做做樣子也是得出手的,要選舉嘛.....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