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hung wrote:
今天我家人要用我當人頭戶來投資房地產,我也不會同意的
會擔心有稅務問題,也會擔心之後若不信被套牢那之後的貸款怎麼辦???
而且找到經濟能力不佳的人當人頭,銀行可能更不會貸款啊
怎麼想,我都想不透高明的投資客要如何操作耶
可是板上又常看到這樣的說法,那能否請知情的人透露一下
實在太好奇了?...(恕刪)
不好意思,給點個人意見,參考即可!!
認真說來,個人也算是投資戶,去年也分別在關埔重劃區及新竹市分別購買了1棟60~70坪高樓層中大坪數預售建案,目前也住在竹北縣政特區文X路的某透天建案(5年多前買的),去年買的2棟房子,其中一棟是想自己換屋住,另依棟投資用,而我個人的看法是....
1.就我的記憶而言,政府打壓房市"印象中"從未真正成功過,頂多就是壓抑漲勢緩漲而已,中國社會傳統觀念"有土(房)斯有財"不變,房地產投資永遠是大家覺得最保值又有利潤可圖的方式;而房市價格本就是供需問題,需求面不能單看自住或是換屋需求,而得含上"投資需求",當總體需求面大於供應面時,房價欲小不易
2.不是權台的房子都會漲,而是固定區段會漲而已,這也是純供需問題而已,回顧過往,若要這些"熱區"房價緩漲或是下跌,往往都是出現經濟面或是政治面的重大利空(ex.股市狂跌,導彈試射,SARS,經濟明顯衰退....),但是以目前的整理狀況來看,除非出現無法預期的重大利空(ex.SARS,兩岸重大衝突,重大天災,...),以目前經濟面復甦的狀況來看,這些"熱區"的房價也是欲小不易,政府的措施至多只是"降溫"而無法"改變"原來的趨勢
3.政府的種種看似"打壓"房價的措施,很難真正做到"杜絕投資"特別是限制"熱區投資客"的方式,光貸款成數,限制坪數,自住與換屋的界定,總價的限制,稅率的改變......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沒抓準,要不就誤殺了非典型投資客的一般百姓引起民怨,要不就僅能象徵性的限制部分特定族群投資客,而其只是佔了投資客中的少數
4.銀行貸款的問題,不能說對投資客沒影響,但是政府實在是小看房地產投資客的能力;搞房地產投資的投資客,如果沒有跟個固定兩三家"關係良好"的銀行("關係良好"定義為談利率都是與分行經理直接溝通而非"表面上"的利率牌價),那此種房地產投資客還真的"不怎內行"
-->無論"法定"貸款成數與利率如何限制,投資客總還是有法子可以談到相對高的成數(ex.房貸綁信貸)以及相對低的利率,坦白說連寬限期都可以延長,更何況"法定"往往只能對公營銀行產生較大約束力,民營銀行及外商銀行,往往以"公司利潤"為最大考量,只要確定投資客信用夠好,啥都好談!!
5.房價與投資者的關係,我個人認為是"房價不跌,投資不死",但是目前政府政策上秉持的觀念及做法是"投資不死,房價不跌"??
-->所以我個人淺短的認為,目前政府的抑制房價措施只是反應"民怨之首"之"表面"做法,而解決不了真正問題,只是象徵性的整頓一下投資最頂端房地產的投資客而已,對大新竹這種一坪鮮少到25萬的房價的投資客來說,能發揮的作用幾乎為零
6.當貸款成數及利率都變成"可談"而不會受到政策面太大約束時,"人頭"還會是問題嗎??
而要壓抑房價,個人還是覺得要從"根本"著手,就是避免"熱區"形成前重劃區計畫的過早曝光造成土地價格經炒作暴漲!
-->這說回來還是老問題,"官商勾結"!!重劃區土地的飆漲,如果不是經由官商勾結,土地就不會被炒作,土地不被炒作就不會有土地成本飆漲的問題,沒有土地飆漲的問題就不容易有轉嫁房價造成高房價的現象...
-->誰在炒土地??哪個不是位居高位的"官"及附庸他的"商"(利益團體)??結果現在是靠他們來訂政策來"打壓房價"??這種政策實際的效果,看倌們心底就該有底了...
與其厭惡,排斥,痛恨,鄙視投資客或是房價現況,還不如想法子多增加些自己收入較實在吧!
個人意見,參考即可~
"Do it ", the best solu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