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負擔較多的稅!!這是全球各國家政策的主流!!富人為何有錢??通常都是靠民眾之力!!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果你沒辦法認同此觀點!!我們討論再久都不會有交集!!台灣真的需要稅改!!要不然年輕人永遠出不了頭!!光房子都買不起了!!還搞屁唷!!末代武士 wrote:讓富人回饋社會的方法有很多種, 房
為何有人可以認同所得稅,所得愈高,級距愈高(有錢人就要繳更高的級距?)房價愈高,級距卻不能更高(買車CC數愈高,都要繳更多的稅)這2種分別在哪? 買車CC數越高繳越多的稅,是因為基本上來看,CC數越高的車,造成的排放污染更嚴重,對空氣造成的傷害更大,以及更耗能源(更耗油),所以課更高的稅。舉例來說同樣超過3000CC一樣級距的MB和TEANA,繳的是一樣的稅金,不會因為是MB比較貴就要多繳稅。綜所稅會有級距,是因為收入較多的人賺了更多的錢。而住價值較高的房子的人,在持有此房產上已經繳了比一般人更多的稅金(前面舉個例子),提高稅率是為何?懲罰他住太好太大的房子?若他藉由住好房而從中獲利,交易出售時可以課徵資本所得(依獲利區分級距),為何又要在他持有時提高他的稅率級距?有錢人能力好為社會多出點力是合理的。但若是認為房價高漲年輕一代買不起房子,就是這些有錢人的錯,這就很不客觀了。而這社會目前一個很怪的現象是啥?就是仇富...... 不分對象的一視同仁。前面有人舉例說明,如果當貴的房產就是奢侈品,買奢侈品就該多繳點稅。那月收入不到3W的年輕人,很多用的都是iPhone, 高級單眼,頂級筆電... 月薪不到5W的開著的是MB, BMW... 他們買的起這些奢侈品(相對於同產品的其它廠牌),卻沒錢繳更多的稅?房地產的實價課稅,將實際資本利得分級距課稅,賺越多課的稅率越高,才是正解。避免炒作,則是將短期密集交易,持有房產多戶(特別是以上兩者的交集)課徵以懲罰式的稅率,同時落實嚴查,才是真正符合公平正義的政策及該做的事情。而這個政府執政成績不佳,為了轉移人民焦點,有點誤把民粹當民意,準備開始搞些奇怪的動作,騙點選票罷了。要搞民粹還不簡單,年收入500W以上的個人,強迫捐出60%的存款股票債券充公。擁有土地房子超過5筆的,自動充公1/2,然後以上的人還要罰勞動服務,上下班指揮交通或是協助老弱婦孺等弱勢團體... 豈不更快更有效率贏取更多選票,眾人稱慶?但... 這就是公平正義嗎?
#37樓上有人說有錢人就該多繳稅,,,這點我同意,所以才會有所得稅級距的差異,但如果說住帝寶是代表有錢人,那銀行存款有1000萬.一億或更多的人可是名下只有一間小公寓算不算是有錢人,那這個人的存款或現金是否算是囤積現金,是否也該課囤積現金稅,每個人都有把財富規劃的權力,有人是不動產有人是現金,為何要讓沒有買賣的房產課更高的稅(地價稅房屋稅),這一點道理都沒有。應該課的稅是因為買賣而獲利的所得稅吧!
icchenk wrote:富人負擔較多的稅!!...(恕刪) 從頭到尾我都同意 "所得多者多繳稅"不過你說的對, 我們確實不會有交集, 不必花時間討論但佩服你的邏輯有錢人多繳稅 = 年輕人買得起房很難說出祝你成功的話, 但有夢最美
icchenk wrote:的確不會有交集!!因...(恕刪) 這樓不打算變一言堂遇到和自己想法不同或無交集者便惡言相向那就失去我發文和回文的初衷所以也希望你保持理性沒有人一開始便設定年輕人買不起房子這文的初衷是讓大家自己想清楚自己所要的是什麼, 想清楚了就好這版已經有許多問題讓你回答覺得回答不出來, 或邏輯不通, 那要自己再想清楚想過了, 還是認為讓有錢人多繳稅年輕人就買得起房子, 那很好啊! 覺得高興就好未來是你自己的對我惱羞成怒沒有幫助, 你還是買不起房子, 對吧!
有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是請從一而終!!你開文開門見山就說加稅是爛政策!!到頭來又說又說同意"所得多者多繳稅"因為你想法變來變去??我才會有意見!!我來總結我的看法好了!!你就別在三心二意了!!1.台灣土地房屋持有成本過低(應該是世界排名前十名!!)是萬惡之源!!需要靠稅改來根本解決!!因為土地房屋持有成本過低會有一連串的惡果!!土地房屋會成為如下:a.投資炒作的工具!!(排名第一)b.土地房屋價錢過高年輕人買不起房!!成為民眾之怨!!c.阻礙國家進步發展,土地房屋高漲對國家經濟一點幫助都沒有!!說白點比車子製造空氣汙染還糟糕就算了!!還讓你沒地方住....!!建商賺飽飽人民苦哈哈!!真是可惡至極!!土地房屋持有成本高~我認為是短空長多的政策!!可以有效杜絕不當炒作!!政府可以藉由配套措施來讓百姓不需繳太多稅(例如:房屋持有越久可以抵扣稅金之類),土地房屋持有成本計算需要建立於實價登錄基礎上(已經兩年了)!!有了更多的資料就可以讓公告土地房屋現值與市價拉近!!(公告土地方房屋價值最好每兩年調整一次)2.低利率是全球經濟趨勢短時間應該不太會變動!!明顯升息近三年內應該是看不到了!!但升息絕對是打房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以上是我的想法供大家參考!!現階段的我!!的確無法在台北買得起三房加車位的新房子(50坪),但我會好好加油的!!謝謝指教!!末代武士 wrote:但利用升息, 加稅來打房, 這絕對是爛政策
應該說 台灣的房屋持有稅 有問題。實施實價課稅只是遲來的正義走回正常的軌道 但會傷到很多既得利益者 一個好的政筞 利大於弊 就應該去做 有些立委會說什麼繳不起 那還是政府的責任 為什麼社會住宅那麼少?更何況 房價高 表示你家附近公共建設好 多繳一點。不然建設哪來的錢 繳的稅跟雲林/台東透天差不多。卻享有比他們好十倍的建設 公平嗎
房屋持有稅的基礎如果是市價, 會有甚麼事發生呢?例如某一30年的社區, 擔任勞工月收入4萬的A先生30年以300萬取得, 30年後月收入30萬的B先生以3600萬取得, 但是根據市價計算, A先生或者B先生的房子都是價值3600萬元, 今天突然變成用市價課徵持有稅, 例如每年繳納房屋現有價值的1/100, 大約是36萬, 每個月等於要支付3萬這個3萬的持有稅, 對於A先生來說, 占了他收入的75%, 對於B先生來說則為10%, 這樣的持有稅對A先生的生活影響遠大於對B先生的影響, 甚至危及他的日常基本生活, 加上社區的管理費用和其它開銷之後, A先生基本上已經無力負擔接下的結果是甚麼? 也就是負擔不起的A先生被迫必須搬離這個社區, 也因為這樣的負擔不起的人佔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慢慢地房價會下跌, ok...就算是跌了50%好了, 變成1800萬, 但是重估市價之後, 也會大約在1.5萬每個月, 所以未來接手買這個房子的, 絕對不是原本像是A先生這樣弱勢收入的人, 反而是另一個月收入大約在15萬到20萬左右的C先生, 慢慢地這個社區就會純化, 也就是整個社區的人收入會很接近, 大家都在月收入20萬以上, 而A先生呢? 他後來搬入的社區則會屬於月收入大約在5萬左右, 於是每個區塊就會變得壁壘分明, 大家很容易知道 AA社區..oh那是貧民區, BB社區..那是收入大約在20萬左右, CC社區應該都是超過50萬所得的人居住,接下來的效果是甚麼?因為AA社區多屬於中低收入高勞動族群, AA社區所在的區域, 因為居民的收入都不高, 所以提供的商業活動也以服務中低收入者為主, 所以經營機車行會比經營汽車銷售點容易, 滷肉飯, 切仔麵會比西式餐廳更能接受, 甚至安親班, 補習班都會走廉價的路線, 反觀CC社區所在的區域, 可能是名表, 名品, 甚至高檔的百貨公司設立, 慢慢除了社區之間的影響到區域的發展, 甚至學校的教育, CC區的家長會隨便一募款幾百萬, 裡面的學生校隊或者活動在家長的支助下, 可以出國比賽, 購買優質器材, 而AA社區, 除了家長不願額外出錢, 更因為平日忙於工作無心監督子女教育, 慢慢地相對資源貧乏...然後, 僵固的所謂名校思維就會出現, 大家都會知道CC國中是名校, AA國中則相對排名較低至於房價的走勢, 在於人追求優質的天性使然, 所有的經驗都告訴我們, 原本屬於低房價的AA區, 只會繼續更低, 而原本高房價的CC區則持續更高另外, 因為持有稅屬於地方稅, 於是高房價的地方在房屋持有上的收入就會越多, 低房價的地方則較少, 依照這樣的持有稅實施之後, 高房價的台北市, 新北市 或富到出油, 經費滿滿, 真的成為一飛衝天的天龍國, 低房價的雲林, 屏東, 則會更窮, 只能趴在地上喘icchenk wrote:富人負擔較多的稅!!...(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