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hpfish wrote:觀光效益是最好賺的東...(恕刪) 怕是怕縣府賺不到錢錢進高鐵巨城業者口袋,縣府只收到一大堆垃圾 所以我們要幫縣府想點子賺錢,留住看燈客,不要往巨城去弄個大市集(夜市),一萬個攤位,有吃有玩,收高價攤位租費提高停車費,半小時30元,努力開單,努力拖吊.....還有什麼嗎?
peterkan wrote:你都知道消費券可以擴大內需(提高GDP), 還自打嘴巴質疑我? 我提道擴大內需與消費券是回應"自家錢流來流去"我沒提到GDP,也沒自打嘴巴.....錢能流動就是好事感恩~~
wchpfish wrote:觀光效益是最好賺的東西 看看花博,賺進破百億的收入...(恕刪) 據了解, 辦個花博總花費 138 億(支出), 門票總收入約 8 億, 園內進駐商店總營業額約 11~12 億,收支完全不成比例, 實質虧一大筆錢 ... 嘿! 樓上居然有人說 "賺進破百億的收入"...真有你的
沒有絕對的東西文化活動這種東西不能量化花太少錢辦的太寒酸台灣人這樣吃重鹹根本罵翻天花太多錢根本收不回來反正政府借來的錢不花完會收回去那多不划算如何取的平衡很重要最主要的是縣市不辦活動大家就認為政府沒作事民眾就認為公務員要沒事就要找事作如果政府和地方能減少每年辦一堆活動和放煙火的錢灌注在社會福利上就好了去年全台煙火放了十幾次一放就十多分鐘一兩千萬有意義嗎....縣市政府辦活動其實要從社區民眾開始自發性的另外在申請經費及會更用心在活動上越北部越困難吧經費高及被動的多............所謂現在辦的活動就是大家走馬看花逛一圈吃吃喝喝結束趕快打卡POST上網深怕別人不知道你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