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房貸/收入比例 多少是合理?


iling5410 wrote:
我也想知道耶~合法的...(恕刪)


夫妻收入200多萬要適用12%的稅率很難嗎??
假設一個140一個130好了,
用分開計稅合併申報,二個人都有免稅額跟薪資特扣,加起來一個人就有186,000了,
個別收入淨額1,130,000以上才會適用到20%耶,
這樣下來130的就不可能適用到20%稅率了啊,然後以140的為主申報體,
就算用標準扣除額好了,76,000*2=152,000,
這樣也在12%的區間了啊,而且現在報稅軟體都會幫你試算,
要用到20%,很難吧!!!!
不知道您說的是實際現金月收入12,000還是加上年終還有股票後的平均值120,000?
另外,不知道您是否有小孩?
上述兩項變異條件套入後,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A. 如果是平均後的120,000,再加上有小孩,那我建議您可以暫緩購買
B. 如果是每個月月薪水扣除公司幫您先代扣的所得稅進帳後有120,000,再加上有小孩,若你每個月保費還有生活支出和孝親費控制在八萬以內,可以考慮購買

比較保險的作法是,一棟一千四百萬的房子(加上預估的裝潢家具費200萬),建議在有存款1120萬的情況下,也就是預估自己只貸款三成的狀況下再來購買(即使最後你貸款七成),這樣對自己比較有保障。

未來的事情很難說,尤其是台灣的科技業都已漸漸淪為傳產業,所有高科技產品其實都是成熟型產品,市場需求已經相對到達高點,在沒有新興科技產品出來之際,台灣產業動態未明,沒有人知道未來的工作是否保障,再加上已經越來越多公司不再發股票獎勵員工。因此即便你在鴻海、台積電、聯發科上班,都是一樣的。需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而且小孩的教育費是一筆很可觀的支出,小孩年紀越大,無形支出越恐怖,另外不要忘記算入預存的養老金。

我們家是平均月收入20萬,但是已經37歲,已經快接近可承擔的轉換職場跑道的高風險族群,再加上小孩明年就陸續要上小學,因此我們自己住在五百萬的26p房子,多餘的錢趕緊拿來做其他投資來產生較多的高報酬效益,否則錢一旦投入房產,他不會為您產生高報酬的投資效益,買入後你要算的是不停的折舊

Nissan愛用者 wrote:
錢一旦投入房產,他不會為您產生高報酬的投資效益,買入後你要算的是不停的折舊...(恕刪)


竹北過去十年的發展經驗好像跟你的說法不太吻合 ...
當然過去績效僅供參考,不代表未來的表現。
Nissan愛用者 wrote:
錢一旦投入房產,他不會為您產生高報酬的投資效益,買入後你要算的是不停的折舊...(恕刪)


買在不會漲的區域當然等著折舊

近10年來房價一直漲,沒漲到的就是虧,更別說折舊了

所以買房子得慎選區域阿

不在意保值只在意便宜的另當別論了


另我覺得輕鬆還款的比例
就是每月固定收入-貸款-支出後,最少還要剩個2萬元
最好銀行帳戶也有個百來萬存款以備緊急支出
這樣就不用擔心了
過去十年竹北的發展的確十分蓬勃,但是房地產可以說是七到八年一個循環週期,從SARS至今已經八年,房市也發展到高峰。
目前預售市場和去年相比,實際成交價似乎略為小幅上漲,但是預售屋和新成屋的成交狀況並未如許多代銷業者看法樂觀。
以我自己為例,我自己投資的一個竹北預售屋換屋建案,地點好,建商也不差,消費商圈也已經十分活絡,但是從今年三月委託仲介至今,只有小貓幾隻的詢問聲,沒有實際議價
另外,椰林的高鐵特區某個三年的成屋,近數字公園,根據仲介的消息,也是賣了半年以上才售出
是否市場已經出現一些訊息,留待各位去細推
哪有什麼合不合理~
只要有心都可以過得去滴
家庭月收入47000
一台汽車
一個小孩
貸款繳22000
還是兩個月國內旅遊
活的幸福快樂啊!

Codiyao wrote:
建議樓主,不要什麼都用最寬鬆的條件去算,不然未來有任何狀況產生,你可能會無法應付。+1


我們收入雖然沒樓主多,但差不遠,買中古屋價格是樓主的一半,貸款也只敢貸款六成400萬出頭!
計算基準是其中之高收入者失業的話,另一位還可以撐著過日子的狀況。(當然不希望失業,只是人生很難講)
之後10幾年如果順利的話,貸款還清後,還有筆錢在身邊,而不是在第1次購屋時用足額度,壓力太大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