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贊同luzibin的理論喔!
我們也是工作一年後(25歲)硬湊一成頭期款買了10年的老公寓
沒裝潢,只買了簡單的家電和床就入住了
省吃儉用,五年內把貸款還清
終於在金融海嘯末期
在迎接第二個寶寶來臨時,順利換了第二間房
第一間房因為地點好
雖然是老公寓卻也悄悄漲了一百多萬
又省了七年的房租
才能保守的買了在竹北科大區的第二間房
從買第一間房開始,每天記帳到現在仍持續中...
前幾篇有個版友提到投資不是必要支出
但我們的想法是,保險和投資都是必要支出
有了保障和退休規劃的支出之後
扣掉的花費才是可支配的金錢哩!
我們也是年薪超過兩百萬
一個月貸款支出仍壓在兩萬多以下
畢竟科技業起起伏伏
誰也不曉得下一波誰會出局...

luzibin, 可否PM合法的節稅方法供參考?
其實要節稅,只要找稅法中可以減免的部分著手,例如扶養親屬、房屋利息30萬內免稅、每人保險一年可扣24000,利息27萬內免稅,投資股票的股利如可扣抵稅額超過你的綜所稅稅率,就買他等著配息、所有醫療收據、捐獻收據.....,我想這些應該都能幫你節稅,如有未上市櫃的科技股可投資抵減的話,這個最好用。
有家庭的如能使用列舉扣除,大部分的可列舉項目都超過一般扣除。我家四人,不過有扶養岳母,其他的親屬有些有政府補助,所以無法扶養,但我老婆的捐獻有點多,通常在六位數,所以可扣除的當然較多。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