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經國橋在蓋的時候就有留"斷點"要接到園區的,並不是一開始只設計給六家與千甲用的。經國橋路段除了車多擁擠,也是交通事故熱區,縣市政府確實應該想辦法改善。新竹縣這端最近是有些動作,新竹市這邊就不清楚了。jhon wrote:經國橋 最早設計是為 六家與千甲地區 間交通橋梁!
mobile3803 wrote:北上引道下來要跨過堤(恕刪) 其實還可以將經國橋做成高架橋,一路從竹北端高架經過慈雲路進園區,變成竹北往園區的直達道路,類似五楊高架一樣,短短幾公里,應該也不至於負擔不起,這樣經國橋應該可以至少疏導1/2以上的車流。
其實如果在堤防做個水門,會不會比較簡單北上引道必須在堤防外就下來了,機車道也從這下來,不再從橋上直行引道下來後,出水門,可直走,右轉,左轉都很方便mobile3803 wrote:北上引道下來要跨過堤(恕刪)
南下會塞是塞在公道五紅綠燈不用在竹北端就拓寬在新竹端作個引道接在未來的光埔二期新的計劃道路就可以提前分流但我覺的應從下千甲匝道那邊分流到公道五比較好mobile3803 wrote:其實如果在堤防做個水(恕刪)
把管制時間提早和延長真是SMART大新竹智慧交通第三期啟動 經國橋廊帶號誌運作與禁制措施時段調整發布日期:108-12-25為使大新竹地區經國橋廊帶更為順暢,縣府與新竹市政府向中央爭取補助並由本府主政辦理大新竹地區智慧交通協同控制第三期續期計畫。竹北至園區(經國橋廊帶)尖峰時段,經一、二期計畫數據分析,平日上下午尖峰時段從原早上7點至9點、下午5點至8點,有提早開始湧入車潮並延後之趨勢。為了更優化改善大新竹地區交通壅塞,爰109年1月2日起提前與延後啟動該廊帶上下午尖峰時段智慧交通控制時間並搭配調整該廊帶沿線三處路口禁止左轉時間。※109年1月2日(星期四)起禁止左轉時段調整說明:1.新竹縣竹北市自強南路/文興路口(自強南路上-雙向):平日上午06:45至10:00及下午04:00至08:00禁左。2.新竹市慈雲路/公道五路口(慈雲路上-經國橋下橋方向往竹科方向):平日上午06:45至10:00禁左。3.新竹市慈雲路/埔頂路口(慈雲路上-往竹北方向):平日上午06:45至10:00及下午05:00至08:00禁左。※109年1月2日(星期四)起經國橋廊帶與台68線匝道出口行車管制號誌開啟時段調整說明如下:1.台68線匝道與經國橋銜接兩處出口(南寮往竹科方向、竹東往竹科方向):平日上午06:45至10:00匝道號誌運作。2.台68線匝道與經國橋銜接兩處出口(南寮往竹北方向、竹東往竹北方向):平日下午04:00至08:00匝道號誌運作。智慧交通控制地點調整範圍包含經國橋路廊上的新竹市慈雲路、經國橋、竹北市自強南路、自強北路、文興路等路段上的19處號誌化路口;時間範圍調整為平日上午06:45至10:00(竹北往園區);下午時段04:00至08:00(園區往竹北)。請行經該廊帶之用路人依號誌標誌標線規定行駛即可,運作期間本府將對交通壅塞狀態進行資料蒐集與密切的監控,並針對系統運作進行滾動式檢討修正。
mobile3803 wrote:南下會塞是塞在公道五(恕刪) 我天天走這條路上班,走十幾年了,竹北往園區並不是塞在公道五路口而已,有很多瓶頸,竹北自強南路剛過文興路口要上經國橋就是一個大瓶頸,會先大塞一次,再來是快速道路口那個紅綠燈會在小塞一次,再來與公道五路口大塞一次,與埔頂路口小塞一次....................所以要解決,一定要跨過這幾個路口,不然很難不塞!!所以最理想的當然就是直達道路,直接讓進園區的車輛跨過這幾個路口的高架道,最有效!
jerry4567 wrote:我天天走這條路上班,...(恕刪)... 所以要解決,一定要跨過這幾個路口,不然很難不塞!!所以最理想的當然就是直達道路,直接讓進園區的車輛跨過這幾個路口的高架道,最有效! 1. 所以要跨過去本來跨光復路的橋怎麼辦? 取代掉, 讓關埔, 新竹市的人無法從上橋進園區大門, 只能塞光復路轉進大門? costco附近塞不進光復路的, 只能走埔頂路從三期進園區? 慈雲路夠寬可高架又保留南北一闸道在原光復路前? 兩旁costco/迪卡農交通 及密集住宅高樓就算了?2. 進園區大門塞不塞? 更多車流塞在園區一路不就是回堵整個高架橋, 結果車塞過多反而更慢? 靠智慧儀控可以改善控制車流, 蓋高架只一段進園區花錢又可能出現其他問題?不能只從竹北人的方向去想, 我也是竹北人
00ff55aa wrote:印象中經國橋在蓋的時候就有留"斷點"要接到園區的,並不是一開始只設計給六家與千甲用的。(恕刪) 經國橋早在民國70年就蓋了,你確定你有印像?蓋好後因縣市分家,新竹市不執行千甲地區拓關徵收,是很有名的有橋無路(有路但小.現在還在通行中)當時117縣道規劃一直都是經千甲進新竹市的!你的印象是68快速道路引道工程,當時確實分兩段工程,先蓋橋再蓋慈雲路引道,進園區那是更晚另一個工程!117縣道歷史:竹北市新闢之自強北、南路全部完工後,縣道117號竹北市路段捨嘉興路舊線,改行"自強北、南路;新竹市路段亦捨千甲路、水源街舊線,改行新闢之慈雲路接光復路一段與縣道122號共線。
所以當時的那座橋就是現今的經國橋而非重建? 當時除了千甲居民,一般新竹市民要到六家也是一路從水源千甲過橋到六家的。一路千甲到六家都是綠油油的稻田,真是美麗的回憶。但是那座橋跟現在的經國橋就連不起來了,只能說當時年紀小。經國橋的現況就是交通擁擠,事故頻繁。怎樣改善並兼顧在地居民的權利,考驗執政者智慧。至於千甲的發展,是否增加跟公道五橫向連結的道路及新的跨頭前溪橋,會比原有經國橋下九甲埔的匝道更好?jhon wrote:經國橋早在民國70年就蓋了(恕刪)